APP下载

农村小学绘本欣赏与创作校本课程单元化活动建构

2018-10-23魏尧英嵊州市剡山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绘本创作农村

■文/魏尧英 嵊州市剡山小学

基础篇:课程的缘起

由于工作需要,我到农村小学校支教,深刻体会到教育资源均衡化背景下农村艺术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硬件方面配备了专用教室,在空间安排、多媒体、教具配备上甚至比城镇学校要齐全。江浙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孩子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满足,对于艺术的精神渴求显得尤为迫切。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怎样呵护好农村孩子敏感的小小艺术火苗,给乡村艺术教育添一把火呢?笔者几年前就在本校开始探索利用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绘本欣赏、创作活动,已有一定的实践和经验,于是,我也把绘本带给支教的学校,并整合各种资源,开始了农村学生绘农村小学绘本欣赏与创作小本课程单元化活动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绘本,也叫图画书,是指以绘画为主,兼附少量文字的书籍。英文称Picture Book,就是“画出来的书”。在表现形式上,彩色或黑白的图画是故事的中轴线。画面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性的情愫。

当前,绘本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热门,老师们纷纷从绘本中甄选优秀作品进行启蒙、阅读、写话、德育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将绘本创作引入农村美术教育的课堂,不仅可以把学生对新事物的阅读热情迁移为美术学习的动力,还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使艺术教育与德育、与智育有机串联。因为绘本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故事构思、绘画设计等技能,农村的孩子虽有充满童真的稚趣,但心中的美好形象很难展现在稚嫩的笔下,所以很多基础薄弱的孩子感觉无从下手。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最理想的教学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绘本创作的实施起点与目标太高,会脱离学生实际。在考虑农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走由欣赏到模仿、由内化到外化、由整合到创新的阶梯式教学程序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农村小学绘本欣赏与创作校本课程单元化活动建构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实践。

建构篇:课程的框架

复旦大学邱明正先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是极为复杂的动态开放过程,新的审美心理结构必然在原有心理结构的基础(T)上,经过无数次的同化和顺应作用,接受自生活、自然、艺术的美的审美对象(S)的刺激,产生各种审美反应(R),并经过无限的能动创造(C)而逐步改组重新构建的循环运转、不断发展的结构。

Tn代表T1T2T3……循环的新构造的审美心理结构,Tn代表C1C2C3……无数次的审美创造活动。落实在教学之中,儿童绘画创作是以欣赏为起点,以创造为目标的循环系统。学生通过审美欣赏,批判地吸收后形成审美反馈,从而完成了审美内化过程,审美反馈通过实践创造外化,最终形成了新的审美心理结构。

农村小学绘本欣赏与创作校本课程单元化活动建构正是以邱明正先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石,欣赏引发是创作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在经典绘本的审美引发下接受各种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信息,并积极引发其以往的回忆。模仿迁移是创作活动的反应阶段,是在欣赏引发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思想调动、内化顺应,逐渐形成创造构思的过程。创造表现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创作,进一步形成独特创意、完善构思的阶段。展示评价是绘本创作活动的激励阶段。绘本创作的成果不只是为了完成一本原创绘本,重要的是体验审美创造的过程,体验美术创作所带来的成功感。

目标篇:课程的目的

总目标:

1.了解绘本的特点、基本构成及艺术表现形式,并学会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绘本蕴藏的丰富美感和有趣细节。

2.在绘本的赏析中学习对绘本内在细节的关注,通过各种美术形式的链接提高绘本创作的技能,能主动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融入艺术创作中,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创作表现力。

3.通过课程的深层开发,让学生领略绘本的独特人文情怀和艺术美感,激发绘本创作的兴趣。

实施与评价篇:

课程说明。学习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推进篇: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大量欣赏积累为起点,夯实基础

“告诉孩子什么,不如让孩子亲眼看见什么。”夸美纽斯主张美术的感官教学,对大多数农村学生而言很少有机会亲临美术馆直接观摩大师们的优秀作品。而当下丰富精致的绘本资源,将视觉艺术性体现得非常精妙,搭建了学生与大师直接对话的机会。

(一)甄选经典 正确认知

当前国内流行的伪绘本,插图仅仅是文字的附属,而雷同化、量贩式、程式化的插图反映了当下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浮躁的快餐式的解读。国外最经典的绘本,画家常是用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雕琢作品。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及家长正确认知绘本,推荐一系列的推荐书目。通过老师的引导,加上网购的普及和平价绘本的出现,让绘本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精品”,能够轻松获得平价而精致的绘本。

(二)潜心欣赏 内在同化

欣赏一本经典的绘本就像欣赏一幅名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绘本无论从技巧的表现风格,还是封面、扉页、环衬、封底,无处不隐藏着“灵动的趣味”。有时只是眼神的变化,或是夸张的表情和肢体,或者只是几条简单的线条或一个小小的黑点。那细节、动态都是不该错过的精彩之处,每一次师生共读时间就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是调动所有感觉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在欣赏中才能接受绘本艺术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的审美刺激。

(三)大量欣赏 潜移默化

学校增设了绘本角。因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放在美术教育中也是合适的。在与大量优秀的绘本的接触、对话和欣赏,通过对绘画语言、文字语言特别是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无形中把大师们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创作绘本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内化过程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孩子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产生了绘本创作的渴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以模仿迁移为途径,缓步前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善于模仿知识,模仿就是学习。”模仿可以加深学生对绘本的理解,要创造渠道,让模仿欲迁移接到绘画创作中来,降低思想的内化向创作外化的难度。

(一)迁移到乡野情趣

绘本可以说是由一幅幅插画组成的读物,单幅插画可以跟造型表现结合起来。农村的孩子自小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伴,出门即鸟语花香,放眼是田园风光,这都是可贵的可利用资源,比如以猫为造型,我在指导学生欣赏家猫和《活了100万次的猫》基础上,引导学生生发想象的空间。

以下是学生创作的各种身份的猫,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拟人化的猫可以有多重的身份。

(二)迁移到家常生活

根据绘本原来的风格,集合学生的生活续画改编故事。在原有的绘本中学习其中的构图、色彩等绘画技巧,以及画面叙述的方法,了解绘本中潜在的节奏,掌握如何表现细节等方法,自己尝试续编。学生看了《我爸爸》这一绘本,模仿它的内容来画画自己的爸爸。

(三)迁移到情感体验

小学生毕竟不是学美术专业的,即使有时是单纯地模仿,我也非常尊重他们表达的自由,鼓励他们从现有的能力出发,强调直觉是重要的主导因素,要求用绘本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愤怒、高兴、失落和怜惜等个性化情绪,让绘本创作成为释放自我情感的方式,使绘本迸发出新的形式和力量。有位男同学非常喜欢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绘本,我鼓励他可以试着把恐龙当作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把日常感触的画下来。男孩儿稚拙的笔下展示的是出人意料的处世哲学。

三、以自主创新为主导,彰显个性

上好了前两个阶梯,学生就有了攀升第三级阶梯的条件,这一阶段作品以自我意识为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运用所学知识绘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积累素材

绘本是学生表达生活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用绘画记录下生活里有趣的或者是值得回味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不光为以后真正的绘本创作积累素材,而且也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记录。

(二)以学科整合为手段,拓宽范围

绘本本身就是图、文、思、趣的整合,在绘本创作中推行与各学科间的整合,除了使学生的创作范围更加宽泛,同时还解决了学生创作选题难、构思贫乏的问题。使他们可在其他学科中信手取材,避免了绘本内容空洞的毛病。

一次,看到一个学生在暑假实践书中记录了自己赶鸭子过马路的作文,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脚本。我让学生根据这篇作文的内容,把它用绘本语言表现出来。

四、以校园展示为契机,体验成功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和展示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绘本创作的兴趣、激情。校园的绘本文化节评选了十佳绘本小能手,并把优秀作品在校园展出,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在校园中营造了浓浓的赏绘本、画绘本的氛围。

猜你喜欢

绘本创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绘本
绘本
绘本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新农村 新一辈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