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版画的眼睛”发现与创造美
——浅谈儿童木刻版画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8-10-23陈帅无锡市东林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创作

■文/陈帅 无锡市东林小学

木刻版画是儿童版画的一种,它是绘画、手工和印刷的共同体,灵活的构图、淳朴的用色与儿童稚趣十足的美感特点极为契合,在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锻炼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极佳机会。基于儿童木刻版画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无锡市东林小学在市美术教学专家、版画教学名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儿童木刻版画创作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在专家指导下课题组不断明确研究方向,在名校交流中不断打开研究思路,在一线教学研讨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儿童木刻版画创作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儿童美术素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思考。

一、反思儿童版画教学现状

纵观现行苏少版美术教材,木刻版画教学以点的形式出现在六年级上册中,与低中年级的纸版画、粉印版画、综合版画相互呼应,以点点呼应、层层递进的螺旋式学习模式研究版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或老师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儿童木刻版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笔者就发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

1.人们对版画认知度不高,不被重视。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很多中国人认为版画“可复制就不是原创”,版画的原创性都受到质疑。30年代鲁迅倡导新兴木刻,他说:“不模仿,不复制,作者拿捏刀向木直刻下去,便是创作底板画。他就是以刀代笔,以木代纸。”这时才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就版画而言,在国内的认知程度还不高,不被人们推广。

2.儿童版画教学缺少版画专业教师。版画教育在我国的普及性不是很高,各大高校中也不是都有版画专业,导致中国版画教育没有足够的版画专业学习者走进基础教育领域,限制了版画艺术的创新。

3.儿童版画作品缺少儿童味。多以成人视角表现,缺少童趣,而且教学资料较少。现在我们能在书店、图书馆看到的版画选集大多都是六七十年代背景下创作的版画,有着高超的技法,丰富的内容,但从画面题材上来说,多是版画家们理性的视角,对于刚接触木刻版画的儿童来说没有太大的感性认识与启发作用。

4.木刻版画创作有局限性。中国人往往认为版画很传统,油画更现代。木刻不能够像油画那样自由运用多层次的覆盖式的画法。也不可能像中国画那样,进行多次皴、擦、点、染的描绘,使木刻不易达到客观物象的逼真现实。

二、构建儿童木刻版画教学研究路径

(一)儿童版画教学的意义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评价说:“中国现代版画不是古代版画的直接延续,而是继承中国版画史的一场充满活力和历史空前的版画创新运动。”作为中国版画的新发展,儿童版画课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儿童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儿童在亲身的版画实践中,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但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压力,家长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不够,美术课的学科性质不同,学生美术上课材料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版画失去了兴趣,单一地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

为了改变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现状,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动手能力加强,增加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版画有效的教学。新的美术教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除了适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不再过分强调专业的技能、技巧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入手,进一步在儿童木刻版画创作中充实现有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有效地成长,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儿童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并能创作出一批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感知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使个别学生甚至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在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步培养学生有计划、能坚持,养成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感,构建有效的教学氛围。

三、探寻儿童木刻版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经验总结,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具体表现在对教学全过程的规划与设计,组织与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与科研等等。笔者结合现有的理论资料,在儿童木刻版画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需要自我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对于非版画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为了使自己了解版画的创作和界定,能更好地开展木刻版画的教学工作,推荐大家这样做:

1.教师应该前期搜集、欣赏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的版画作品图片,同时积累自己版画理论方面的阅读量,推荐书目《版画今日说》《木刻教程新编》等。

2.更需要自己先学生一步制作几幅木刻版画,使自己对版画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认识体验。

3.同时需要抓住交流的机会,多和大家交流自己在平时学习有关版画教学方面的感想与困惑,相互帮助提高业务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不同版画制作方法来丰富自己,从而在版画创作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开展儿童版画创作,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教学需要关注儿童,顺应儿童认知规律

1. 探究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程设置为抓手,用新颖独特的题材较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儿童版画的优势在于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直观性、视觉愉悦性,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丰富视觉、触觉审美经验,体验版画活动的乐趣。根据学生在版画制作中的自然表现,在选择版画教学时,笔者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诱导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如:《来年大吉》生肖系列,课程设计为四个课次,每个课次按梯度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第一课次教学重点:启发学员将自己理解和观察的生肖形象,通过想象进行构思,学会书写不同字体的“羊”。第二课次教学重点:在板上用毛笔处理黑白的画面,熟悉“刻白留黑”原则:在木刻中白色的是要刻出来的,黑色是要保留的。第三课次教学重点:要求学员自己要带着目的去刻,为形象塑造服务。第四课次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拓印方法,制作完整的版画作品。

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对生肖题材感到非常有兴趣,课后自主寻找图片、文字材料,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有的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他们常常会有一些独特的创意让你感到惊叹。

2.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兴趣

对于刚接触木刻版画的孩子来说,课程内容主要是初步了解木刻版画的工具、特点,板材的性能,重点掌握正确的执刀方法、运刀方法,并能用三角刀、圆口刀刻简单的点、线,体验用刀与用笔的不同,培养儿童的学画兴趣。用编顺口溜的方式,如右手执刀可这样编口诀:握刀要先伸手掌,手掌在上刀在下,三指控刀握得牢(拇指、食指、中指平压在刀上);右手运刀可这样编口诀:右推左顶很省力,刀前手后不能忘等等。儿童边念口诀边做徒手练习,这样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更快更易地掌握握刀、运刀的正确方法,为下一步在木板上进行点线练习做准备。接着让学生运用三角刀、圆口刀做随意的点线练习。可以是简单具象图形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具象图形。目的在于学会握刀、用刀,感受用刀与用笔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刀法,我们设计了一些课程来帮助学生巩固与掌握技能。如《猩猩的一家》中主要锻炼学生掌握三角刀能表现动物皮毛的质感,把教学重点设置为:对版画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与制作步骤,能掌握版画拓印的技巧,用版画的表现方式,利用三角刀的特性表现猩猩的皮毛特征,从过程与结果来看,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

在课程中我们针对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橡皮章版画作为起步教学内容,为之后的木刻版画打基础,这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刀刻制各种点线组合,由模仿到独立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拘泥凸版,在一幅底板上,何处留白、何处留黑,要求学生做出思考后有目的地选择采取的方法,直观地感知自己的创作过程,进行自我发现式的评价措施,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

(三)版画需要突出童趣,引导儿童突破笔绘瓶颈

儿童版画创作的难点之一就是童趣的笔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已成为教改目标之一。在创作中,推崇用“童画”来创作版画,儿童版画是属于儿童的,我认为孩子的某些能力和个性是与生俱有的,教师应该把它保护起来,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加以鼓励和滋养。我们知道儿童并不具备固定的绘画经验,在尚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们对客观世界感受的幼儿期,就会攥笔涂鸦,使用形象语言。尽管他们的涂鸦很难有什么真正的图像意义,但却是儿童感情的宣泄。儿童这种天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在版画教学中保护儿童天性,创作童趣图稿,不但可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形成个性,而且有利于开掘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突破儿童版画画稿的瓶颈,为儿童的心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战斗吧,公鸡》一课中,授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儿童,这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非常扎实的写实功底,但爱想象、胆子大、富有童趣是他们的最大优势。所以我引导学生去欣赏斗鸡的外形与动态,如伸长脖子、腿的,用喙啄、用爪踢的;又可以变换视角欣赏比赛,如从空中看,人群中看,学生会发现改变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的比例后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奇特;他们生动地记录了那不同寻常的一幕。这一课使他们认识到通常的视角看到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看物象,看世界还有更多的视角。寻找不同视角物象,特别是那些非常规的角度去观察,就会获得新的感受,新的信息。

又如《顽皮的小猫》系列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基础能力,能够捕捉人物的动态与神态,教师可以通过想象、写生来进行有效教学。我组织学生在观察猫照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照片里的小猫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作业不再是雷同地写生猫,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与小狗大战,有的画贪吃的猫,还有的学生画了生气的猫妈妈,有一名学生画了一场猫鼠大战,笨拙的小猫在捕捉老鼠时打碎了花瓶,一脸愁眉苦恼的样子,在一旁的老鼠们各个生龙活虎,拿着各种兵器耀武扬威,非常得意。超现实表现要求学生用已有的形象作为框架,然后替换其中一部分,再加入补充和夸张。用教育家罗恩菲德的话来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在新的经验范围内加进已有的旧经验,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熟悉。

(四)教学需要新方法,引导儿童走向版画创作

儿童版画创作的另一个难点是掌握画面的节奏。绘画创造直观可视的形象是通过形与色的视觉对比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尝试使用了“欣赏、创作并肩行”的教学方法,选择既有代表性的又简单的范作,可以是版画家作品、教师本人作品或者同龄人学生作品作为欣赏和示范的教材。采用讲解示范、学生跟学的方法为宜。讲解力求生动、形象、直观,把深奥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我们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地进行欣赏,把版画家们原本很理性的技法剥离出来分段教学,讨论研究木刻版画的“以黑衬白”“以白衬黑”的法则,学习不同刀法的使用技巧。综合运用各种刀法,创作有童趣、有个性的作品,培养儿童体会木刻版画的“刀味”“木味”。

在实验阶段,我们发现创作时大部分儿童,因为缺少了教师指令式的创作要求,反而比前阶段拘谨,生怕刻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儿童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可以从小有把握的线条和块面刻起,牢记法则,从白色、灰色到黑色,有时还能拿粉笔画一画,帮助自己掌控全图,把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我的第一本版画绘本》系列课程中,师生共同在创作前期搜索大量故事类的木刻作品,分别研究人物、动物、植物的一些木刻表现方法。在木刻时“博采众长”,用欣赏带动儿童不同的刀法来表现出心中的画面。又如,人物众多的场面,版画就不能按照实际情况画,人太多会造成画面的混乱。这时老师就能通过欣赏作品来介绍:“创作版画可以采用高视点,提高视线,或散点透视,或平面分层构图等办法来处理画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版画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版画作品。

儿童版画教学不能只重视刀法技法的传承,要仰仗传统、体现儿童本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教师要以新的角度思考儿童版画教育。在版画教学策略的探索和研究中,笔者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学生的特长兴趣,进行多方位的引导和启发,定期展示他们创作的作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他们有效成长。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王麦杆作品欣赏
桌上盆景(外一幅)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