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创造性思维培养的DNA

2018-10-22彭越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一题创造性思维

彭越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与学的灵魂。那么,教师怎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的知识体系,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引导联想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方式。在解決数学问题时,一个好的、新颖而有创意的设想或解题方法往往来自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题目的特征进行联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A、B两地相距72千米,甲从A地出发4小时到达B地,乙从B地出发12小时到达A地,如果相向而行,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之后,教师将此题的情境换成工程类问题:有一堆72吨重的货物,用大货车4次可以运完,用小货车12次可以运完。两辆货车同时运,多少次可以运完?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换成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有了前面的经验,孩子们思维活跃,问题迎刃而解。

二、培养发散思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解题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例如,二年级下册中有一道练习题:从1~9中选取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方格中(每个数字不能重复),□□+□□=86。这道题需要运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答案。

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等作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例如,二年级学习估算之后,可以出这样一组题考查学生。

1.一、二、三年级各做了200多颗星星布置会场,布置会场需要900颗星星,这些星星够吗?

2.一、二、三年级各有200多人,同时看演出,会场有900个座位,这些座位够吗?

数据相同的两道题,结果一个“不够”,一个“够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变式,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通过变式扩充,发展原有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概括能力。例如,六年级毕业复习时,给学生一组条件:合唱队有男生20人,女生40人。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出新颖的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1)合唱队共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4)女生是男生的几倍?(5)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6)男、女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7)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8)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孩子们积极思维,将小学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都蕴含在问题里。

三、培养求异思维,呈现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不同的答案。

例如,学习混合运算之后,让学生用3、4、5、6这4个数不重复地编写加减混合算式。解决的基本算式是3+6=4+5,然后对它变形,得到以下的结果:3+6-5=4,5-3+4=6,4+5-6=3,5+4-6=3,6-5+3=4……不难看出,学生寻求答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想象空间很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启发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5CZXX06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

猜你喜欢

一题创造性思维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