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当代
2018-10-22李潇
李潇
中国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辉煌与繁荣,之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而日渐式微。及至近代,工笔画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又重现新的活力。青年画家王鹏将当代生活的思考融入画面,在工笔画领域抒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景观。
当代城市环境的视觉特征带来与传统水墨图式完全不同的构架,由此也给传统笔墨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城市生活不仅代表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也代表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中国画笔墨传统的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画家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和题材内容的当代化而发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王鹏选择了立足于自身,以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为起点,开始艺术之路。
王鹏的画面中以表现年轻人居多,人物原型常来自他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画面中,他们虽是身着吊带衫牛仔裤、头戴鸭舌帽、脚踩长靴的时尚一族,然而面部表情被淡化,眼神常游离于画面之外,静默而淡然的张望着。《夏日和风》虽然表现的是运动题材,却也同样带有安宁和静止的画面气氛。作品《网》中,几个青年人懵懂地站在一片空地上,那份茫然与无所适从笼罩着整个画面。出于对西方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喜爱,王鹏笔下的人物仿佛被滤掉真实的情感与欲望,带有庄严静穆的古代风貌,与世俗人物之间产生了一定距离。
画面中表现的“80后”一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既有上代人不敢奢望的优裕物质生活,也经历着价值观多元化的精神环境。当他们踏入社会,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差距使其有些措手不及。青春赋予他们希望和朝气,同时也带来未知和茫然;他们有诸多机遇,但也面临无数挑战。《似水流年》中的三个年轻人,仿佛在街头匆匆走过,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走来、相遇,又将在下一秒去向别处。人们在各自的时空里做着不同的事情,在忙碌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城市也就在这日常的阴晴雨雪中不断扩展和延伸。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人物的特定活动,准确表现他们的状态,便是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中国工笔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对工具材料和形式技巧的规范要求与程式,以严谨的线为造型语言基础,再辅以工细繁复的设色程序。对王鹏而言,作画的关键在于状态,而非程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感悟是创作的出发点,而笔墨是为之服务的手段。他的工笔画,既有多层描绘,也有写意渍染。生宣纸的运用使色彩的晕染更加自然,带来更为丰富的色墨变化效果。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艺术家要同时考虑形与色,色彩是依附于造型过程而显现出来的。而中国画造型体现的是“类象”,其色彩亦是“类色”,更强化主观的色彩配置,强调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性和形式美。王鹏在画面中舍弃强烈的色彩对比,以灰度较高的色彩统一和控制画面,令场景、人物均处于和谐之中。
无论是花季少年的希望与期待,还是花卉植被的張力与沉静,都成为王鹏在画面中传达的意蕴。冬去春来,季节更迭,阳台上葱茏的绿意一直在阳光下闪亮。在这样的温馨里,王鹏悉心感知着生活,静静地将那份情怀实现于画面,在工笔画的天地里尽情徜徉。
王鹏
1981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师从唐勇力先生。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作品多次在《美术》《美术观察》《文艺研究》《中国美术教育》《美苑》《艺术教育》《中国收藏书画》《时代文学》《新世纪文学选刊》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