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翁志承的笔底风信

2018-10-22肖震山

美术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美术馆中国画画家

肖震山

我与翁志承是老朋友,共事多年。当年在艺师的时候,志承就孜孜于艺事,闭门潜修,新作迭出,展示了敏睿的才气和创作实力。后来志承随翁振新教授攻读博士,毕业后调进省画院任专职画师,在理论学养和创作实践上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学识上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创作上更为专致,主攻人物画。

这样的经历和身份,带来一个不一般的站位,当然也提出更高的责求。中国画博大精深,有浩荡的历史辉煌,千峰竞秀,万壑争妍,美不胜收也让人叹为观止。强大的传统资源,留下丰富的视界,也给后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如何在中国画壮阔的风景线上继续开拓延展,是摆在每一个有追求的创作者面前的艰巨课题。志承作为年轻的专业画家,有担当的勇气,显然也难以避免这种在中国画传统文化谱系中的“影响的焦虑”。对传统妄自菲薄者自是另当别论;亦步亦趋,徒有形表,当然也很空洞;有识者皆以为应与古为徒,别开生面。李可染先生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当代中国画家创作旨向的生路和大道,但那是需要多么深沉的修炼,多么强悍的功力和意志啊!

我去志承的工作室,闲聊时他经常谈到创作上的思考,搬出那些惠安女题材的作品来看,尽管已经有了个人化的语言,也形成较完整的面貌,但他表示不满足。一直这样画下去,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娴熟,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和突破,主观上还安于现状,也就意味着驻足不前了。当然,变化也不是无章可循不断的花样翻新,志承致力在一脉相承的语言系统、一以贯之的审美趣向中,找到新的图式和气象,开出新的格局。但这并非容易,既要克服思想的慵懒和庸常,还需要艺术功力的加持以及经验与悟性的生发。创作中遇到一定的艰涩和困局,并非不好,迎难而上,才能脚底沉稳,淬炼精神。反之,一切都很顺溜,也许就油了。油滑甜俗,艺术之大忌也。

艺术创作既是技术性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精神性的承载和传达。艺术作品不仅仅展示技巧,而是艺术家全部精神内涵的反映。所以,在具备一定的技巧驾驭能力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命存在和时代文化命题的思考的深广度,并能巧妙地用特殊的符号语言加以形式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志承是一个善于思考有探索精神的画家,他能敏锐地感应时代的文化征候,更重要的是,他作为画家善于用形式符号经营画面,构成象征性图式和隐喻性情景,寄寓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命运的理性反思。

比如,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的《小城故事》,管线、丝网、道路、车辆等这些城市标志物交织穿插,联缀一群时尚青年人,神情漠然,似乎挂在网上的鱼。这里有网络化社会日常生活的经验描述,也有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思考,编织庞大精密的网络,是带来自由还是束缚,人之于网络是要挣脱还是更加依赖?

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地下城》,立體交叉的地铁线、地下商城循环扶梯、各种通道,输送着挨挨挤挤的人群,似乎洞穴中的蚁类。作品喻示人类用最先进的方式重返原始的穴居状态,一群消费动物在地下城的物欲饕餮,犹如挖掘肉身的最后营地。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的《多维码时代》,也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作品,巧借微信的二维码符号放大作为画面图式,符码中的空间分布形形色色的人,有玩着手机的,抱着玩具的,溜狗的,吃东西的,看电视的,闲坐的,呆立的,漫游的,等等。面无表情,身影落寞,各不相干,不知所以。这幅现代众生相,反映符码化生存时代人与人之间,既通联又疏离、既开放又封闭的纠结与尴尬状况。无比渴望沟通与理解,但又疏于真切的面对而遁入虚拟的世界。深感孤独,感叹心事谁人听,但更愿意从手机、电脑、玩具、宠物、食品等物中寻求寄托。微信圈里朋友越加越多,但又多为点赞之交。秀出个人生活的细节越来越多,但背后的人,简约成只是一条二维码。转发的心灵鸡汤越来越多,却无补于内心的疲倦,反而是孤独感的增加。这是一个文化的悖论,一个时代的玩笑。

从志承的这一系列作品看到他的思考、蜕变和追求,他的人物画创作不甘于某种现实场景的再现,不是生活情节或民俗风情的简单映象,不是人像的堆砌和雕琢,更不是照片的抄袭和拷贝。他撩开现实的表象,抽绎实质问题,用繁复的构思和精巧的形式语言,表达对时代文化命题的思考。他的作品,可以看作符码化生存时代的图像叙事,也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当下生命存在和文化生态的视觉文本。

至今,志承的作为创作性的作品居多是工笔画,但他并没有忽略笔墨内涵和写意精神的追求,在用笔用墨和线条的质量形态坚守中国画的传统审美意趣。书写性的线条和丰富的墨、色变化,情绪氛围的营造,使画面流溢出中国画的特有韵味和气息。当然作为当代画家,笔墨当随时代,特别是题材和图式更是丰富和发展。作为年轻画家,应当具备锐意,通过创作的实践和探索,在当代画坛的前沿交流、对话,从而提升创作的文化含量和学术水平。志承的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他艺术创作进行时态中的才华和实力。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注意观察了志承的笔底风信。我想起当年在艺师时他画的“莲塘荷风”,后来惠安女题材的“海韵惠风”,到这一系列的“城市季风”,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风,但我相信都会带来新鲜又让人惊喜的消息。

翁志承

197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美术学博士(导师翁振新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美协青年艺委会副主任。现为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入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多次国家级美术展览,并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展银奖等多次奖项。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辽河美术馆、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等机构收藏。

猜你喜欢

美术馆中国画画家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酷炫小画家
书画名人汇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