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研训一体 打造研修文化
2018-10-22付中华
付中华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培训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教师任职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功能迎来了挑战。因此,有效发挥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功能,更好地促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进修学校就必须须对师训理念、培训模式等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我校对学校的教研部、科研部、师训部三大机构进行了深度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真正实现研训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将“研”与“训”合二为一,实现了教师教育资源、管理及功能等方面的整合,使研训活动更加务实有效,符合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教研;培训;一体化;实践;思考
一、思考与实践
1.解读“研训一体化”。
“研”,主要是指教研部门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所进行的专题性的研讨活动或教学指导活动。
“训”,主要是指师训部门根据教育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实施培训。
“研训一体化”,是充分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的资源,使教研员、科研员、培训员作为研训管理者,共同承担着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等任务。即:研训者承担研和训双重任务。对研训学员来说是在“研”中“训”,“训”中“研”,二者有机整合,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2.“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核心统筹:进修学校建立研训中心,教学校长牵头,部室主任参与,负责制定研训方案,统一工作部署,发至教科研、师训等职能部门和所辖中小学。
“三部”互通:即实现教研部、科研部、培训部三个职能部室在工作上的互通。“三部”互通而不互代,即研训内容互通,但切入点不同;研训方式互通,但实施的策略不同;研训管理互通,但管理的角度不同。
区校对接:全区各中小学分别建立相关职能机构,统管全校的教、科、训工作,与区研训中心相对接。这样区、校两级研训工作一脉相承,管理顺畅,沟通便捷。
“三员”合力推进:教研员重视调研,了解全区教学现状及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确定教研主题。教研主题的确定都来源于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棘手的共性或典型问题;科研员将教研主题确定为科研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教研员也可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并不断总结研究成果;培训员将科研成果,通过培训的方式推广出去,让全区各校和基层广大教师资源共享,进而促进教师的的专业发展。
二、特色活动
1.三级教研网络形成端倪。
区学科教研组:由教研员牵头,部分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为成员,负责规划全区本年级学科研训活动,组织区级教研活动,监控与评价全区学科教研活动的过程,每月单周活动。
片中心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各校学科备课组长为成员,推举其中一名任片中心备课组长,在区学科指导组指导下,开展片内教学与研究工作,组织片内教学交流活动,每月双周活动。
校学科备课组:各学校分年级分学科建立备课组,每周三下午活动一次。集备的流程:问题驱动——集体研讨——个性实施——反馈反思“四环式”结构。
2.“问题式”主题活动形成序列。
为了更好地发挥研训的职能,进一步引领和指导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常态教学的实效性,几年来,我们确定了六大“问题式”研究专题,分别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引领与对话的关系”“教材的使用与教学资源开发的关系”。
每一个主题都遵循着“五步”实施流程。
一是“定题——主题分解。即:问题主题确定后,将主题分解成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后使问题主题的解决水到渠成。
二是指导——专业引领。即:通过理论引领和示范引领,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滋养,以及研究方法和技巧的专业引领,使其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三是实践——操作运用。即:教师在对问题主题的思想理念真正理解、认同和接纳后,教师就会自觉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实效性。不断的探索应用,不断地积累总结,再不断地付诸实践。
四是反思——探索规律。即:教师个体或团队以自己或教学案例为剖析对象,结合问题主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提炼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五是推广——辐射共享。即:每一个问题专题,区校两级均以“搭建平台、展示成果、推广经验、引领成长”为基本构想,开展“问题式教研专题成果展示活动”,扩大成果的辐射作用。
3.教学质量监控形成常规。
定期监控:主要是通过期中、期末进行质量监控,教研员要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并召开质量分析会,有的放矢实施培训。
随机监控: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一是深入课堂,从常态教学中了解教师对新理念的把握情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体现情况。二是对教学效果当堂监控:听课后对当堂的学科知识、技能、行为技能的形成程度和实践能力进行现场监控。与上课教师面对面地交换得与失,共同商讨立足课堂提高质量的办法。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