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
2018-10-22贾宝娣
贾宝娣
内容摘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资源配送效率的方式对制造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分地区的回归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制造业 商贸流通业 地区差异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其健康发展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前提。商贸流通业则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重要枢纽。商贸流通业同时还发挥着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因而其健康发展必然会对制造业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就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了研究。李胜军(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与我国的工业行业在资金流通、信息流通和商品流通方面存在广泛交集,因而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工业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易开刚、俞富强(2011)认为随着国外需求市场的疲软,许多浙江制造业企业为了解决自己的经营困局已经将目标市场由海外转移到国内,这就要求优质的商贸流通服务能够有效将出口产品快速销售到国内市场,因而商贸流通企业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和升级。詹浩勇和冯金丽(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的集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而各级政府要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从而便于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巫景飞和林暐(2009)利用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外资商贸流通业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在长期内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刘彬斌(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助于促进制造业的长久发展,但是二者之间的融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而制定合理的信息化战略是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关键。詹浩勇(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的集聚与发展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创造更多的生产性机会,进而促进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因而各级政府要重视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宋则、常东亮、丁宁(2010)认为通过在商贸流通业中引进竞争可以提升商贸流通业调整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对制造业的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商贸流通业确实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就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仍然偏少,为此本文继续利用我国省份面板数据就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更好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提供必要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
(一)因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的说明
本文采用制造业的实际工业销售产值(ind)来衡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越大,说明制造业的整体经营规模越大,越容易采用更先进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本文采用批发和零售业的实际销售产值来衡量商贸流通业(val)的发展水平。销售产值越大表明商贸流通业对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生产产品、消费产品的运输和配送量越大,越容易发挥自己对制造业生产的资源配置作用,进而对制造业产生影响。
(二)其它数据说明
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一系列重要因素的影响,为了区别商贸流通业和其它因素对制造业的影响,本文在回归中又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控制变量:出口竞争力(ex)。采用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其中以美元表示的出口总额采用美元兑人民币年平均汇率进行折算,出口竞争力提升则更多的制造业产品可以出口到国际市场,通过与国际市场其它优秀制造业产品的不断激烈竞争,国内制造业企业可以了解自己产品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并将更多的高质量产品销售到国内外,从而促进制造业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的扩大。政府干预(gov)。采用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其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平稳和经济的增长,因而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都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因而政府干预的减弱会对制造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外资流入规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外资企业在我国制造业的投资能够带来先进的技术,有利于其它内资制造业企业改进生产技术,进而促进制造业发展。城镇化(city)。采用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表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能够转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使更多农村居民在城市寻找到工作,从而扩大了整体市场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规模。交通状况(traff)。采用单位面积上的交通里程表示。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以及最终消费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完善的交通设施能够降低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成本并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来表示。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培养更多发展制造业所需要的高技术人才,进而有利于制造业企业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回归中的所有变量都为比值或者对数值。本文使用的数据为2003-2015年期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的面板数据。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经网数据库、《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表1为各回归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2为利用总体数据进行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结果。其中表2的(1)(2)列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回归,(3)(4)列采用随机效应方法进行回归。第(2)(4)列的回归中同时放入了控制变量。相关的回归检验显示,固定效应回归方法更为合理,因而本文主要对固定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由表2的第(1)列发现,商贸流通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增加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增加0.62%。由第(2)列发现控制住其它变量的影响因素后,商贸流通业依然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制造业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生产原材料,并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进而扩大自己的销售产量和生产数量。同时,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制造业企业更容易购买到廉价的并且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原材料,而不用去购买一些低质量的原材料,这样有利于改进自己的产品生产质量,进而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消费者购买制造业产品的便利度大为提升,这提升了消费者购买制造业产品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控制变量中出口竞争力(ex)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出口竞争力提升则更多的制造业产品可以出口到国际市场,通过与国际市场其它优秀制造业产品的对比了解自己产品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升将使得国内制造业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扩大了产量和销售数量。交通发展水平(traff)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完善的交通设施能够降低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成本并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政府干预度(gov)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其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平稳和经济的增长,因而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都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
由于经济、技术和交通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制造业水平在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此进一步将样本分为东中部和西部两组进行回归。由表3的(2)(4)列发现,在控制了其它变量的影响后,商贸流通业依然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东中部地区技术实力雄厚,市场需求规模大因而具有发展制造业的优越性基础条件,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制造业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生产原材料,并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进而扩大自己的销售产量和生产数量。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低、技术人才匮乏,发展制造业的先天性条件不足。因此,虽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先天性条件的不足仍然难以实现制造业的较好发展。西部地区把自己的经济水平落后和人才资源短期的先天落后条件改变过来,才能更好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控制变量中出口竞争力(ex)提升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而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东中部地区市场开放时间早,域内制造业企业较早就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随着其竞争实力的增强,其产品出口到国外的数量不断增长,这有利于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西部地区市场开放时间短,开放程度低,出口竞争力虽然增强,但是出口到海外产品的数量占总生产的产品数量比例仍然偏低,因而难以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外资流入规模的提升(fdi)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而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则产生了抑制作用。外资企业在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投资能够带来先进的技术,有利于其它内资制造业企业改进生产技术,进而促进制造业发展。西部地区由于市场需求规模小,其它经济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因而难以吸引大量的外资企业到该地区进行投资,进而难以对制造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交通发展水平(traff)的提升对东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仍然要加大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继续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的持久发展。
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分地区的回归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实力越强则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高质量生产类产品的能力就越强,进而促进其它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多的制约因素,诸如市场分割、销售渠道不顺畅和物流运输成本高昂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产品的最终销售成本,进而减少了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数量。本文的分析和实證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资源配送效率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鼓励商贸流通业企业积极和制造业企业对接和融合,详细了解制造业的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特点,进而快速将商品以较低的成本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促进制造业销量规模与产量规模的扩大。商贸流通业本身也应该进行结构性改革,改变自己过去传统低端和低效率的运营模式,主动与生产企业对接,了解企业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产品特点,同时主动与消费者对接,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将消费者的需求状况更好反馈给生产企业,从而引导制造业生产企业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畅销产品。
参考文献:
1.李胜军.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动态角色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2.易开刚,俞富强.“外转内”背景下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优化与升级[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
3.詹浩勇,冯金丽.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
4.巫景飞,林.本土制造业从商贸流通业的FDI中获益了吗?——来自中国2002-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9(12)
5.刘彬斌.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6.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9)
7.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