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发展对邻省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2018-10-22张龙
张龙
内容摘要:流通设施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地的空间可达性,降低了运输成本,能够带来更便捷、迅速的旅游观光体验。而且,批零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多样化,从而促进了旅游消费,流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内贸市场一体化,促进邻边省市区域的旅游商品供给。本文借助了杜宾空间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邻边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溢出效应,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通过区域贸易改善旅游市场的商品供给结构,提高多元化水平,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的协同效应。第二,地方旅游市场应当打造联合区域性品牌,优化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促进区域旅游观光的一体化。
关键词:流通业 旅游业 涓流效应
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服务业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在随着坚持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我国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根据2016年旅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的国内旅游人次达到了44.4亿,相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1.0%,旅游业的2016年的全年收入达到了4.69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3.6%。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各地主要景区都形成了空间集聚效应。然而,我国旅游产业的产值主要来自低端旅游产品,仍然以单一的旅游产业要素作为旅游产业的增长点,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扩张,与高品质、高体验的精益化旅游发展目标相违背,这种增长驱动力从长期来看不可持续。因此,我国旅游产业的未来增长预期存在较大的风险,旅游产业的精益化管理将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经济学中,产业效率是衡量资源优化配置和技術进步的视角,有助于研究者去理解、评估和解释不同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和影响因素,而本文测算不同地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从流通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从影响因素的视角来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更高效的商品流通体系提高了当地旅游商品和餐饮服务的供给能力,通过更敏捷、灵活的供应链来满足旅游消费的季节性需求。另外,流通交通设施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地的空间可达性,降低了运输成本,能够带来更便捷、迅速的旅游观光体验。因此,商贸流通业是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然而,在粗放式增长的旅游业背景下,区域近邻的商贸流通发展对旅游业究竟是涓流效应还是虹吸效应,这在理论上仍然存在争议。换而言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以低价低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竞争模式对近邻区域旅游业造成恶性竞争的结果,还是通过商贸流通设施的共享促进了周边区域旅游市场的商品服务供给。
研究理论
马晓龙(2014)采取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来分析了国内旅游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说明了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存在追赶效应。张广海和汪立新(2016)借助EG指数法和Malmquist指数法来研究了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开始减少,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刘建国和刘宇(2015)借助Malmquist指数法来研究了杭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第三产业比重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影响。
在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过去文献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王凯等(2013)使用了多重指标法来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认为旅游产业集聚正向影响了旅游企业效率。杨勇(2015)的研究认为,旅游产业集聚提升了星级餐饮商家和旅行社的劳动生产率。郭悦(2015)使用省级面板数据来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产业集聚与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的关系,代表了适度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赵金金(2016)从城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规模的角度分析了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胡凤英等(2015)的研究得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能够有效带动旅游业。
流通指的是将商品从生产环节到最终消费环节的过程,包含了实体经济中与商品流通有关的物流、信息流等,而本文提出的流通业指的是批零业。海内外的学者对流通效率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流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了商品能否更迅速的按照市场需求来分配到消费者。因此,流通业是连接商品生产与居民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业的产业发展对消费水平升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过去主要的流通业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在于交通运输角度的流通业。苏建军等(2012)通过了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分析了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提出铁路公路产业发展能够提升地方旅游的入境人数。沈惊宏等(2012)认为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区域的旅客出行成本不尽相同,进一步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增长。
在旅游业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方面也已有大量文献,溢出效应指的是某一个组织的活动不仅能为活动目的带来绩效,这种活动对组织外部会产生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可能会有利于其他组织的绩效(涓流效应),也可能不利于其他组织的绩效(虹吸效应)。吴玉鸣认为旅游资本投入提升了邻边省份的旅游产业增长。王雪和杨存栋(2017)研究了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王坤等(2016)的研究表明,城市化发展对也对周边城市省份的旅游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交通运输角度的流通业方面,在如今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能够提升区域间生产要素、劳动人口、商品等的流通效率,能够有效实现区域资源共享的范围经济。张广海(2015)的研究认为国内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涓流效应,并且交通设施网络也对周边城市省份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胡玉坤(2016)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涓流效应。
通过分析过去的研究可以看出,旅游业的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之一,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旅游业产业升级的主要指标之一,全要素生产率的主流测量方法为Malmquist指数法。在影响因素方面,过去的研究从产业集聚、城市化、生态环境、产业规模、交通设施等角度分析了对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有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溢出效应。不过总体而言,流通业发展与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较少。而本文从流通业中批零业与餐饮业的角度出发,研究批零业发展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方法
(一)影响机理研究
批零業的发展有利于流通商品的规模扩张和多样化发展。首先,经济活动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而制造业属于经济活动中的生产环节,商贸流通业属于经济活动中的分配环节。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生产中,人们所生产的产品不完全是由自己所使用,还需要与他人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而人们寻求产品交换会令社会运行成本过高,需要代理人通过市场的价格信号和利润信号来寻找最优的配置。因此,商品流通对生产存在反向制约,发达的流通业是商品经济顺利运转的基础。其次,社会分工令不同部门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同一技能后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持有各项技能的部门合作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分工的结果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利用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批零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多样化,从而促进旅游消费。流通产业的改善能够降低区域之间的贸易成本,旅游商品的生产活动和再生产活动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完成。而且,旅游业和批零业都是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批零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能够带来旅游商品的多元化,市场范围得到扩大。因此,良好流通产业发展促进了内贸的市场一体化,促进邻边省市区域的旅游商品供给。
(二)理论模型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活动效率,往往劳动生产率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其原理是产值超出资本和劳动力解释的部分。劳动生产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Malmquist指数法、EG指数法、多重指标法、索罗模型法。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的是索罗模型法。
Yi=A(DIi,Ai)* f (Ki,Li)
其中Yi代表了某省旅游业的年度产值,A( )代表了某省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DIi代表了某省的批零业产值,Ki代表了某省旅游业的年度资本存量,Li代表了某省旅游业的年度人力资本存量。
为了研究周边省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对省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本文进一步添加了周边省市的旅游业产值AYi和批零业产值ADIi到理论当中:
Yi=A(DIi,ADIi )*f (Ki,Li,AYi )
在具体模型设定中,我们使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础进行理论模型的设定:
Y=e alnDI+blnADI*K α*Lβ*AY γ
假设旅游业的规模报酬不变,即α+β+γ=1,通过公式变形可以换算得到,
ln(Y/L)=a*lnDI+b*lnADI+α*ln(K/L)+γ*ln(AY/L)
(三)数据来源与实证研究
研究选取了国内31个省市的2004年至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数据分别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采用的模型是杜宾空间效应面板数据模型。
ln(Y/L)=a*lnDI+b*lnADI+α*ln(K/L)+γ*ln(AY/L)
在建立地理空间单元邻近矩阵以后,在进行模型拟合之前首先进行了Morans I指数检验(见表1),空间阈值距离测量了被解释变量的空间相关性。
根据Morans I指数检验可以得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空间相关性基本在0.2以上,具有较高且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从趋势来看,我国的旅游产业空间相关性持续增长,这说明了,我国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开始存在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在流通业态和运输工具的完善下,省市区域旅游能够得到良好的协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空间作用逐步增加。从区域旅游业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发展从理论上必然对旅游业存在推动作用,接下来研究通过杜宾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先前提出的理论。
在模型拟合中,先研究本地流通业发展对本地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表2为基于混合最小二乘法、固定面板数据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首先,所有的模型都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AdjR2较高,分别为90.08%、91.42%和78.18%。DW值分别为1.949、1.924、1.971,比较接近2,可以认为随机误差的序列相关性较低。
从本地效应分析可以得出,商贸流通业的产值(lnDI)对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系数为0.1871、0.1792和0.1379,说明批零业产值每提升1%,从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得出,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0.1871%、0.1792%和0.1379%,这充分说明有效的流通业建设能够提供更高的旅游市场供给,通过推进“互联网+”流通的建设能够降低游客的旅游商品交易成本,推动旅游生产率提升。
从溢出效应的角度来看,邻边省市的旅游业产值(lnAY/L)对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系数为0.0248、0.0296和0.0235,说明邻边省市的旅游业产值每提升1%,从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得出,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0.0248%、0.0296%和0.0235%。这说明区域旅游市场发展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区域旅游市场的一体化能够通过模仿学习、旅游组合等方式提高旅游产品的全国竞争优势。
邻边省市的商贸流通业产值(lnADI)对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系数为0.0178、0.0183、0.0169,说明批零业产值每提升1%,从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得出,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0.0178%、0.0183%、0.0169%,说明邻边省市的商贸流通业产值增值对区域旅游市场有明显的涓流效应。从系数得出,邻边省市流通业發展促进了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商贸批零业的完善有助于区域价值链网络的拓宽,提升了旅游商品市场的多元化和覆盖面。然而无论从系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来看,邻边省市的商贸流通业产值对本地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系数较低,说明区域间旅游市场并没有能高效发挥商贸流通一体化的优势,应当加强区域之间的贸易关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区域贸易壁垒,有效发挥流通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见表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更高效的商品流通体系提高了当地旅游商品和餐饮服务的供给能力,通过更敏捷、灵活的供应链来满足旅游消费的季节性需求。另外,流通交通设施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地的空间可达性,降低了运输成本,能够带来更便捷、迅速的旅游观光体验。而且,批零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多样化,从而促进旅游消费,良好流通产业发展促进了内贸的市场一体化,促进邻边省市区域的旅游商品供给。本文借助了杜宾空间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了邻边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旅游业生产率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通过区域贸易改善旅游市场的商品供给结构,提高多元化水平,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的协同效应,比如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第二,地方旅游市场应当打造联合区域性品牌,优化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促进区域旅游观光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雪,杨存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7(1)
2.赵金金.环境约束下中国旅游业生产率的变动差异及影响机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0)
3.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胡凤英,郑毅,刘小静. 城市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促关系的评价研究——以广西区14个地级市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2015(23)
5.胡凤英,郑毅,周正龙.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影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6.刘建国,刘宇. 2006—2013年杭州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格局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7)
7.张广海,赵金金.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管理,2015(7)
8.杨勇.集聚密度、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兼对产业聚集理论观点的拓展研究[J].财贸经济,2015(2)
9.马晓龙.2000-2011年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4(8)
10.王凯,易静.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3(3)
11.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沈宏婷.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2012(10)
12.苏建军,孙根年,赵多平.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J]. 旅游学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