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的影响

2018-10-22郭婷婷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价格指数电子商务

郭婷婷

内容摘要:作为农业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的波动将极大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水平。本文从近年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波动的国际与国内两方面的影响因素谈起,试从电子商务角度解读现代农业的产销及农产品流通困境,并提出建立在电子商务体系下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产品消费市场 价格指数

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现况

(一)我国农产品产销现状及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产品的供给也为其它深加工部门提供了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传统的农业生产受限于区域、气候、灾害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内部各环节难以衔接与统一,季节性强且分散化、经营风险大,也是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规模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农产品消费市场供给与需求季节性的失衡,是造成销售环节价格波动的因素之一。加之劳动力、技术以及国家农业经济政策调控等人为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的波动风险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也经历了产业模式、生产结构、法规政策、技术转型等一系列的调整完善,已发展成为以宏观政策为主导、市场进行自发调节的新型现代农业经济,成为全球农业生产大国。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我国2016-2017年的粮食年产量为501.01百万吨,占全球粮食年总产量的19.22%。各行业的农产品需求总量也逐年扩大,传统以批发、集贸市场为主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已无法满足需求日益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新型连锁农产品超市与入驻百货商店等形态开始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农产品在消费市场的经济地位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电子商务与“星火计划”科技项目、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示范区、“三农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农业政策形成推力,现代农业经济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商业模式正进入新的转型时期。

(二)我国历年CPI指数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波动的关系

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价格指数波动可以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衡量国内产品总价格波动的物价指数,另一方面也可从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判别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总需求走势。我国的CPI指数中八大类的构成比例中,食品在CPI的权重为最高。通过2007-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比较(见图1),我国CPI指数的涨跌幅度与农产品价格指数呈现正相关性,部分反映了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的波动与CPI结构的相关性。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秀清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具体测算了1981~200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CPI整体上涨指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农产品零售价格即农业物价基本呈正相关,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最终价格对于CPI指数的影响则没有出现明显的相关性。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使得农业总产出不断增长,也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农业贸易的需求逐年加大。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实际平均关税(加权平均)已经降到了不足8%,自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粮食进口总量逐年增大,进出口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贸易由多年来的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2014年我国粮食出口总量为八十万吨,进口总量却已达到三千七百万吨(见图2)。连年的粮食净出口赤字一方面体现了国内粮食投资总量的增加与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特别是线上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质量与科学管理问题敲了警钟,而跨国公司与国际基金的参与也使得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价格指数增大了波动风险。

(三)影响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數的国际与国内因素

1.国际因素。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放已导致连年的贸易赤字,进口粮食数量、跨国贸易公司与国际基金的投机农产品贸易市场以及农业期货市场的开放,对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价格指数波动具有显著影响。

2.国内因素。国内投资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及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业甚至能源产业的发展,都使得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而农产品流通因其分散性、复杂性与风险性长期不被重视而一直存在低效率、高损耗、成本高的经营短板,供需难以对接与平衡,在生产成本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成本直接决定了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的波动。

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现有电子商务体系的发展特点。电子商务即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线上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应有完整的配套互联网基础设施,专业的线上交易平台及更具时效的配送物流链。我国电子商务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二十余年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线上消费市场与大型线上交易平台,城乡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立愈加完善,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而区域间发展与消费需求不平衡也成为我国现有电子商务体系最大特点。城乡发展的差距提出了对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新渠道的要求,也明确了节约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服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建立需要面临的问题。

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实例应用。传统以集贸市场、超市连锁经营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因其产品分散、供给时效慢、周转与库存的冲突问题,成本结构较为复杂,波动较大,对销售定价策略有较大程度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型电商开始自建农产品配送平台并发展生鲜冷链技术。2016年1月,阿里旗下的平台淘宝策划的洛川苹果销售,从洛川鲜果交易中心生产的苹果,在阿里研究报告里展示了从生产采摘、挑选分级、预冷贮藏及包装运输的全过程可控的完整物流链路。文案投放配合淘宝“聚划算”精准的网络营销手段,在开售仅4小时内就售空10万斤苹果,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进行重复采购预订,10万斤洛川苹果再次售空。

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价格指数的波动亦成正相关。在生产成本可控的条件下,对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将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最终价格呈现正相关。以生鲜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为例,2005年第一家进入生鲜市场的易果网为代表的早期生鲜时代,第三方物流冷链发展缓慢,生鲜行业渗透率低,自建冷链与物流服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流通成本高,客单价高,生产主要定位于有机种植及进口蔬果,以覆盖高昂的成本费用,消费市场格局窄小。随着易果网的第一桶金与蓝海前景、天天果园、淘宝生态、亚马逊鲜码头、京东到家等各大电商纷纷涌入生鲜市场,配送规模效应使得第三方物流冷链服务也得以发展完善,现代的生鲜O2O经营模式已发展较为成熟,通过线上流量与线下超级市场的协作,产品流通成本、损耗率都有了大幅度降低,配送时效提高,消费人群从中高端市场开始走向平民化,客单价明显下降,消费市场有了明显扩张。

电子商务发展在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影响中面临的困境

不完善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第一,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差异。沿海一线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已趋于成熟,已形成配套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而内地二、三线城市依然存在电路设施不足、通讯线路资费较高、网络带宽传输速度低等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第二,城乡间的发展差异。城市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已有基本体系,而农村普遍缺少与之相适应配套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道路、硬件设备、电路的供给、网络数据及通讯服务的普及率常成为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难题,高质高产地区的农产品无法取得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仅在当地集贸市场进行小额低价交易,与农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相冲突。

农产品流通领域配套物流环境的缺失。高质高产的农产品无法得到好的销量保证,与整个体系的环境不无相关。农产品流通与农产品生产环节同时作为成本结构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产销环节中关键的一环,也决定了消费市场的最终定价。农产品的流通特征具体表现为: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产品流通的不稳定性。流通密度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跨时间成本较大,也增大了经营风险。目前的农村物流平台规模小、非专业化,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难以做到即时反应、提前预知。农户的家庭性质生产导致了农产品流通的分散性。农村道路路况复杂,个体经营分布面积广,缺失快速便捷的流通渠道。

专业农产品信息技术一体化平台的缺失。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及销售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而农村落后的基础环境无法提供准确、科学的市场信息及生产技术,使得农产品的产销流通各环节常常各自为营,互不干涉。这样的结果导致各环节信息不对称,农户经营风险增大,最终体现为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价格波动。“菜贱伤农”的形式层出不穷,一方面农户贱卖农产品,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甚至难以维持现有生产,另一方面消费市场价格虚高,消费者无法获得价值相当、物美价廉的产品,甚至服务体系也难以运作,无法追溯农产品来源,出现以次充好、加工滥用的劣质农产品。

因此在基础设施条件与物流链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操作简单、开放协作、架构灵活、内容广泛的专业农产品信息技术平台,将有效提高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领域的沟通效率,促进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形成,保证农产品的服务品质,对于规模化、专业化、技术化的农产品生产将起推动与促进作用,并最终稳定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价格指数。

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稳定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指数的对策

建立集包装、物流、售后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链体系。随着近年的移动购物风潮,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倾斜,农村宽带网络、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数据开始进行大面积覆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立已指日可待。在此基础上,农产品消费市场进行电子商务体系的重建变得极为关键。“买难卖难”与“卖贱买贵”现象的出现,重点与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信息不通畅、成本控制不重视相关。因此重建物流链体系应更注重以下方面:成本控制。仓储、包装及运输成本是农产品流通环节中重要的支出成本。学习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培训各类别农产品的专业仓储人员与包装技术人员,扩大物流运输分散网点,因地制宜,以科学指导实践,实现“大生产,小流通”的农产品物流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实现终端消费市场农产品品质与价格的双稳,满足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渠道可视化、可溯源。农产品渠道长、生产加工管理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要建立有效的追溯机制体系,这将有助于提升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实现市场价格的稳定。

探索适用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组合策略及安全支付环境。电子商务体系中的农产品消费市场需要配套的网络营销进行农产品的组合销售。突出优势与产品特征,选择合适的平台与定价策略,建立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促销策略,将有利于农产品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持续盈利能力。在分工细化领域建立专业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对于细化B2B、B2C、C2C等不同农产品经营类型的分工,提高交易效率并转化为农产品的最终销售额也具有积极意义。而提升配套的农村金融设施,建立适用于农户的快捷安全的农村收付环境体系,提高农户的经营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扩大优质生产具有切身利益。从我国农村现有的收付环境情况来看,针对非现金结算方式不够普及、自助服务机制缺失、农户固有观念保守、学习能力弱的问题,具体施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铺建农村银行网点,普及金融知识,通过政府部门宣传鼓励非现金结算方式;建设自助ATM机,便于农户及时查款、交易,提升农户用卡便捷度与信任度;加强电子商务知识的宣讲,提供简单易行的电子商务学习、培训方式。

建立专业化农产品搜索、评估、交易一体化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平台。农产品的信息畅通度是稳定消费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闭塞的环境导致农户观念陈旧,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趋势与价格波动,从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而通过电子商务开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适用于产销内每个环节参与者沟通的农业信息平台,便于农户对农产品市场的产品评估比较,利于农户做出适应市场的决策,持有更开放积极的生产心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一体化环境融合,将有助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与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对于整个产业的沟通、执行效率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终将有助于建立规模化、差异化、高品质、高附加值与高稳定价格机制的农产品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张红宇,赵传保.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張唯婧.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分析[J].2011,411(8)

3.许世卫,李哲敏,董晓霞.中国农产品在产销间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资源科学.2010,32(11)

4.王静.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2,38(1)

5.刘彦随,刘玉,郭丽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7)

猜你喜欢

价格指数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2020年12月中国稀土价格指数及四大功能材料价格指数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各种价格指数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
2012年5月中药材价格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