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里的新型职业农民当家人

2018-10-22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庄河市山乡番茄

人物导读:柯福广,男,38岁,辽宁省庄河市鞍子山乡人,大连众联果疏合作社理事长。他在家乡自主创业,从事设施番茄生产,由于管理到位,质量一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带动周边群众建棚种番茄,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他以保护价收购群众的番茄,赢得信任。他创办的大连众联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品种选择、育苗管理、生产技术、采摘销售一条龙服务,带领社员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致富。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朴朴实实、勤勤恳恳的东北辽南山乡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静静打发光阴的传统农民;但他又不想撇家舍业、随波逐流进城打工,起早贪黑、千辛万苦赚取微薄的收入;他就想在家乡自主创业,为家乡做点事情。经过仔细考察论证,他发现设施农业前景广阔,于是他决定从事设施番茄生产。几经风雨、几度春秋,他成功了,他就是辽宁省庄河市鞍子山乡“大连众联果疏合作社”理事长柯福广。

艰苦创业,实现梦想,干事业要敢“闯”

2002年春,柯福广经过艰难抉择,抛开一切阻拦,不顾家人反对,东筹西借建起了第一栋温室大棚,开始进行本地新兴产业——设施番茄生产。

万事开头难,刚进入这个行业,柯福广一头雾水,一窍不通,他就查阅资料,虚心请教技术人员,哪里有培训就往哪里跑,自费到多地参加培训10余场,鞍子山乡组织的农民培训也是场场不落。经过半年努力,番茄长势良好,果实累累,他心中充满喜悦。这一年,设施大棚给他创造1.1万元收入,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万元户”。致富金钥匙找到了,他信心满满,第二年他又买了一栋大棚,经过努力,收入增加到3.8万元,更增强他创业的信心。2004年,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10万元,买了6栋温室大棚,进行温室育苗。由于种苗好、管理到位,产品质量一流,远近客商慕名前来收购。看到客商挣钱,他也跟客商学着收货发货,成了半个农民经纪人。但是问题也来了,农民分散经营,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管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竞争力。怎么办?急需有人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心做致富领头雁,对待百姓要有“信”

2005年,鞍子山地区番茄大丰收,供大于求,收购价格一路下滑至每市斤0.2~0.3元。看着大家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种出番茄卖不出去,柯福广心急如焚。这些大棚户是在他的带领下建棚的,如今都来找他想办法,百姓无助的眼神掺杂埋怨的表情他至今难忘。于是他果断做出改变自身命运决定:自己收货,自己卖货,减少中间环节,诚信经营,让百姓减少损失增加收入。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柯福广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收购商。

2011年,由于番茄质量一般,竞争力不强,收购价格一路下滑,商贩故意压低收购价,棚农收入锐减。为了保护家乡百姓利益,他以高出市场价每斤0.3~0.4元价格收购番茄。其他商贩对他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说他不是傻了就是脑子进水了。但他义无反顾,坚持到底,赢得了百姓的信赖,百姓都愿意把番茄卖给他。在赔了20多万元后,市场回暖,番茄价格回升,百姓都愿意把番茄交给他出售,他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创造收购业一个奇迹。

圆梦成真,建立合作社要体现“联”

只有把百姓集中起来,才能做大做强,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富裕。2012年,柯福广成立大连众联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众联设施番茄示范园和众联农资经销处,如今加入合作社大棚种植户累计290户,设施大棚500多栋,占地1500亩。合作社实行品种选择、育苗管理、生产技术、采摘销售一条龙;技术讲座、专家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新技术推广一条龙。鞍子山职业技术学校也多年无偿为柯福广合作社成员免费搞培训。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2013年合作社成员设施大棚每亩收入达到3~5万元,即使2014年番茄价格偏低,仍然保持较好收益。

由于鞍子山地区番茄多年重茬种植,2016年合作社部分老棚病害严重,特别是死棵、打蔫、枯萎等现象严重。柯福广为此出资特聘请知名农业专家讲解预防西红柿死棵技术,现场演示西红柿嫁接技术。他又投资更新合作社生产设备,花了一万多元买了台土壤测试机,免费为家乡及周围大棚户检测土壤,配方施肥,改良土壤结构。由于对症下药、补救措施得当,棚户降低了费用,增加收入。每个棚内面积1.5亩的大棚,增加效益2000元,合作社有100栋这样大棚利用此项技术,增加效益20万元。

多年来他重视知识技能再提高,2005年4月参加鞍子山乡人民政府组织的食用菌生产培训,并获得辽宁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培训结业证书;2012年3月参加北京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的第十四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用人才培训班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14年9月,辽宁聚农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联合社聘任他为副理事长。

探索深造,新型职业农民要突出“学”

生产实践中,柯福广总感觉自己知识技能不足,学识粗浅。没有经过真正系统的学习,为百姓服务总感觉茶壶煮饺子,有嘴说不出。他强烈要求学习进修,想去远地方学习,可合作社一大摊事又缠住了他。

学习机会终于来了,2014—2015年庄河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确定鞍子山乡职业技术学校为实施单位,培训百姓生产技能,把生产知识系统、完整、有针对性送到百姓的田间地头。及时雨来了,柯福广首先报名参加,他主动反馈农民对生产技能的渴望,为新型农民培育献计献策。这段经历是柯福广思想观念转变、专业技术水平进步最快时期。当职校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请进来,讲解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有关知识,他听得津津有味,反复琢磨;当接受了辽宁农职院、大连市农科院、沈阳聚农联盟、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和指导后,他思想观念、学识水平、生产技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培训让柯福广走了出去,走进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听取权威专家授课,让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柯福广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圆了他的“大学梦”。听到辽职院教授说“脱毒种苗过了2代以后就不能再用了,即使用了产量不但不会增加,病害反而会增多”,柯福广终于找到了有些社员出了不少力,收益却不高的原因。他意识到要想带领合作社走得更远,必须强化社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只有靠科技才能致富。回来后他推出新的举措——强化“跟踪服务”。定期聘请专家给合作社成员搞培训,聘请5名技术员到社员家负责跟踪指导,谁家生产出问题随叫随到。

柯福广经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自学、参观考察、与兄弟合作社合作,已成为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当代新型职业农民。他用先进技术、最新理念、农民的质朴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全新高效服务,成为本地区数一数二的农民专家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此他感到特别的自豪。有一次省市专家来鞍子山乡进行农民培训,柯福广紧跟专家身边,虚心听取专家讲学。当现场教学来到庄河市鞍子山乡山海丰村新建棚区时,专家发现20多栋大棚灰霉病较严重,提问棚户应该怎样解决。有的棚户一脸茫然,有的反复唠叨农药不好使。柯福广根据自己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和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来的技能,有理有据地解答问题。他说:“春季灰霉病高发是棚内潮气太大、温度较低造成。我的建议是:太阳上来时,打开大棚去湿气;在棚内湿气不大、温度适宜情况下,连续施药三天;到我们合作社拿防治灰霉病的新药,先别给钱,治好病了再给钱,治不好不要钱”。一周后他收到了药钱,还收到了一箩筐感激话语。许多棚户表示,以后买药到你合作社来,柯福广说:“不光是我的药好用,主要是我学的新技术好用,这几年农发局组织的农民培育我收获太大了,把以往所有零碎学习的技能都穿插到一起啦。你们也去学学吧,下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估计鞍子山乡职校门槛要被挤破了。”

通过多年不断努力和探索, 柯福广更新了自己专业合作社口号:“踏踏实实种地,诚诚信信做人,摸着良心赚钱,食品安全消费”。他由衷地感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農民插上发家致富的“金色翅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习是“真值”。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农村经济发展局)

猜你喜欢

庄河市山乡番茄
冬暖山乡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山乡的春天
中国画《山乡春早》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探析
休闲采摘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