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爱艺术,谁也挡不住
2018-10-22李北山
李北山
清代的乾嘉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艺术收藏的高潮时期。究其原因,首先是皇帝的推动,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似乎对书画有着一种天生的占有欲。在其祖康熙时代就以罚没方式,收缴索额图、明珠藏品;其父雍正抄年羹堯家,得到大批珍贵书画。乾隆通过访求、抄家罚没、捐献纳贡、谕旨洽购等诸多方式,大批历代流传书画名迹,被悉数网罗入藏宫中。到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亦效法其父,他最著名的战绩就是给毕沅兄弟罗织罪名,使得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等名迹入宫。乾隆对艺术品的占有欲还体现在喜欢在作品上题跋、盖章,作品越珍贵,他就越兴奋,扑上去就题诗,拽过来就盖章,最后很多传世名画都被他涂抹的密不透风。但经过四代的努力,清宫所积累的书画名迹盛极一时,对中国艺术的收藏积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还有像《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这样的文献典籍问世。《石渠宝笈》是乾隆与其子嘉庆皇帝,历经两朝努力编撰而成,是继宋徽宗以后最重要的内府收藏著录书籍,对艺术品的源流,起到了很好的整理、保护的作用。今天世界各地博物馆关于中国书画的镇馆之宝,大多经过乾隆收藏的,如北京故宫“三希堂”的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展子虔款的《游春图》等;台北故宫镇馆三宝: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以及下真迹一等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郭熙《树色平远图》、燕文贵《夏山图》、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米芾《吴江舟中诗》卷;波士顿美术馆宋徽宗《五色鹦鹉图》卷、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等;日本京都有邻博物馆黄庭坚书李白诗《忆旧游诗》卷、王庭筠《幽竹枯槎图》卷等。这种由皇帝引起的收藏热潮,像宋代一样是由上及下的。但乾嘉年间的收藏还有另外一股力量的推动,也就是在皇帝的爱好之外,还有民间商人阶层的推动。清代长三角一带盐商的崛起,成为收藏热的重要推手。其实,古今中外的大的收藏家,无外乎这几类人:皇帝、文人、富豪,名门望族。富豪的收藏在清代就是盐商群体的收藏。盐商好艺术,很多属于附庸风雅,光有钱没文化不行,那是土豪,要有钱有文化,一个捷径就是收藏。但一些巨商并非简单的附庸风雅,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穷奢极欲的物质享受,蓄养歌妓、山珍海味,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重点,他们转而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们真的是按照文人、士大夫的面貌去塑造自己的,追求自我的提升,附庸风雅变成了一种文化追求。所以说文化层面的追求在当时已经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