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鬼才佩雷尔曼

2018-10-22黄永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卡尔森领奖道题

黄永明

1966年,佩雷尔曼出生于苏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母亲是大学里的数学教师。

鲁克辛是佩雷尔曼的老师,同时作为一名数学竞赛的教练,他从来不用担心佩雷尔曼在数学训练中会存在“分心”的状况。佩雷尔曼确实从不分心。佩雷尔曼的另一条行事原则是,必须讲出完整的事实。在参加全苏联数学竞赛的时候,每个学生会被发给一道题目,谁解出来了便对老师举手示意,然后老师把他带到教室外面。他把解法讲给老师,如果正确,老师就会发给他下一道题,如果错误,就继续回去做这道题,最终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解出的题目最多。有一次,佩雷尔曼解出了题目,老师把他叫到外面,他向老师解释一番之后,老师说了句“正确”便转身要回教室。可佩雷尔曼却把老师叫住,说这道题还有另外3种可能的结果!他坚持要把所有的可能性告诉老师,即使对于数学竞赛来说这样做等于浪费时间。

即便是在“怪人”云集的数学家群体中,佩雷尔曼也是一个特殊的“怪人”。他似乎永远都穿同一件衣服,胡子拉碴,不剪指甲——他认为这样才是指甲的自然状态。他的食物只有面包和酸奶。美国的面包对他来说可能并不好吃,好在他找到了一家售卖正宗俄罗斯面包的商店,并且经常步行一段距离到那里买面包。因此,他把几乎所有的津贴都留在银行里。

佩雷尔曼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的母亲。在纽约做博士后期间,他的母亲随他来到美国,住在布鲁克林,照顾佩雷尔曼的日常生活。

1993年,佩雷尔曼解决了数学上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灵魂猜想”。这是一个由杰夫·齐杰和另一名数学家提出来的猜想。在20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一些人写了长篇大论来分析这个问题,但仅仅做出部分的证明。佩雷尔曼则做了一个能够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完整证明——他只用了4页纸!

2004年5月,佩雷尔曼回到了圣彼得堡,他与他少年时代的数学老师鲁克辛一起散步,他告诉老师,他对数学界感到失望。2005年12月,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佩雷尔曼辞去了俄罗斯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职务。

从此,佩雷尔曼“消失”了。他平时只与自己的母亲和老师鲁克辛交谈。“只要我不是惹人注意的,我就有选择。”有一次佩雷尔曼说道,“或者去做某种丑陋的事情,或者,如果我不做这种事,我就会被像宠物一样对待。现在,我成了引人注意的人,我不能再做保持沉默的宠物。这就是我要退出的原因。”

2006年,因佩雷尔曼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取得重大突破,国际数学联合会决定授予佩雷尔曼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有人称它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但是佩雷尔曼拒绝了。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约翰·保尔飞去圣彼得堡,试图说服佩雷尔曼领奖,但是没有成功。

2000年,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了7个“千年难题”,并承诺若有人解决任何一个难题,就奖励100万美元。其实在所长詹姆斯·卡尔森看来,此举在很大意义上是个噱头,他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人们对数学的关注,并没有指望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能够在他的有生之年得到解决,也没想到百万美元真的能够发出去。

几年之后,佩雷尔曼就解决了其中的一个。同时,佩雷尔曼也为卡尔森出了道难题:佩雷尔曼不答应领奖。

于是,卡尔森去了圣彼得堡。但是他没有见到佩雷尔曼。他怀着一线希望,通过电话与佩雷尔曼交谈,希望佩雷尔曼能够接受这100万美元。佩雷尔曼静静地听他讲,他一直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最后佩雷尔曼告诉卡尔森,他需要考虑一下,如果决定领奖,会第一时间通知克雷数学研究所的。

现在看来,佩雷尔曼的回答只是出于礼貌,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去领奖。(节选自《南方周末》2010年6月17日)

阅读上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佩雷尔曼非常看重事实,他说必须讲出完整的事实,如果不讲出完整的事实,那就无异于虚假、浮夸等等不实现象。

B.佩雷尔曼用一种方法解答出老师的题目后,还叫住老師,又用了另外3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同一道题给老师看。老师认为他这样做,简直就是在浪费竞赛的宝贵时间。

C.佩雷尔曼把几乎所有的津贴都留在银行里,这为他积蓄了一笔钱,保证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能在数学研究中经费无忧。

D.从美国回到俄罗斯后,由于没有人再关注他了,于是,他愤然地辞去了俄罗斯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职务。

2.佩雷尔曼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点。

答:

3.“鬼才”是何意?从全文来看,佩雷尔曼为什么能在数学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简析理由。

答:

(参考答案见本期第3、6版中缝)

猜你喜欢

卡尔森领奖道题
误会
加入“今天俱乐部”
卡尔森国象棋王遭遇挑战
这道题谁会做
海航收购卡尔森 全球化战略再下一城
领奖
Q博士课堂
领奖
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