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洋恣肆、 奇趣横生的庄子

2018-10-22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庄周鲲鹏大夫

庄子是一位非常善于利用事物来比喻道理的高手。他的类比通俗易懂,且思想深刻,让人听后感觉美妙得无以复加……

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夫前去聘请,见面后二位大夫对庄子说:“我们大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麻烦您。深望先生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有三千岁。楚王把它珍藏在竹匣里,盖上了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让人们珍藏,还是宁愿生时在泥中摇尾巴呢?”二位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啦。”庄子说:“那么,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是贫穷不是潦倒。一天,庄子身着粗布补丁衣服,脚穿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便问道:“先生怎么会如此潦倒呢?”庄子说:“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果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就会攀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逢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了,而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而已,现在我处在昏君乱象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视权贵如腐鼠。惠施在梁国当了宰相,庄子准备去会会他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来这里,是想要取代您的相位呀。”惠子很惶恐,想要阻止庄子,于是派人在国内搜了三天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鹓,不知道您听说过吗?这只凤凰展翅而起后,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一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从其头顶上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齐物论》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与其在污浊的世道中苟延残喘地保持着“洁白的官袍”,不如脱去,忠于内心;与其在面具后遮掩,不如投身自然,随性生活。面对冠冕堂皇的言论,庄子选择掩耳闭目,情愿做一场化蝶的美梦。

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幻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蝴蝶象征着人性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本质。睡梦中,庄子摆脱了尘世的逼压和囚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逍遥于自由的乐园。

梦醒后,庄子发现还是原来的自己。庄子接着说:“庄周与蝴蝶一定有所分别。”分别在于:当我梦见自己成为蝴蝶时,在梦中我不会质疑自己真是一只蝴蝶,但是当我醒来之后,却可以质疑自己真是庄周?这种质疑的能力正是人的本性,质疑的态度表示人可以思考及选择自己要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

万物都是按照自然的法则在运动,只有人可以选择如何安排自己的活动。在庄子看来,“我”与万物可以化为一个整体,这时“我”像蝴蝶一样可以到处飞舞,没有任何阻碍或限制。但是“我”与万物的分别也很明显,那就是:身为一个人,还有心智,可以从事思考活动,进而选择正确的修炼途径,让自己像蝴蝶一般,无拘无束地活在世间。这时世间的富贵与贫贱,得意与失意,以及种种相对的价值观,全都会失去对人的制约作用。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态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认识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消除物我之别,以淡定的情怀处身于人世之间。

庄子其书其人,悠闲洒脱,清新质朴,理趣盎然。纵横而观,唯三点庄子视之最重:生命的保全、精神的自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一则寓言在《庄子》里反复出现:一棵树,生长多年,巨大无比,却无人砍伐。因为这种树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毁,做门流油脂,做柱生蠹虫,什么用处也没有,故而得以保全。庄子认为保全生命的关键在于对他人无用,这是其思想消极的一面。而精神自由,在他看来,其最高境界是摆脱对一切外物的依赖和束缚。

庄子提出了人类群体生活的方案:山无路,水无桥,居无房屋,行无舟车;万物群生,人兽杂处,即回归自然。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也提出“回到自然去”。许多年后异邦得知音,庄周可曾预见?庄子希望人们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这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是難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庄子并没有一味地消极维护、顺服自然,他对自然同样有积极的看法。庄子主张从自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也不否定这其中“人”的作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就解释了这点:庖丁顺乎天理,懂得牛的骨骼结构,才不至于把刀砍到骨头上。将故事的意义引申开来,庄子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去了解自然,善于依托自然。

纵览《庄子》,幻想中有务实之法,偏激中有冷静之思,消极中有积极之道。去虚而存实,去芜而存精,去伪而存真,有助于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平稳和谐地发展自身;而《庄子》中浸透着灵气与睿智、潇洒与旷达的哲学,也必将裨益于我辈,启迪于后人。

鲲鹏,是一个极其夸张的形象,常常被诗人用来形容自己高远的志向,寄托自己伟大的抱负。如杜甫《泊岳阳城下》中“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中“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鲲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江汉赴海,百千折以朝宗”等等。这里的“鲲鹏”象征着一种高瞻远瞩、傲世独立、志趣超脱的情怀。

李白尤其喜欢用“鲲鹏”言志,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古风·其三十三》:“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陵随海运,焯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这里以“鲲鹏”作喻,以表达凌云的志趣和高蹈于世的情怀,体现了一种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毛泽东在诗作中也十分喜欢运用“鲲鹏”这个意象,《念奴娇·鸟儿问答》中“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里的“鲲鹏”,或击水,或翔天,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寄予的豪迈气势。

猜你喜欢

庄周鲲鹏大夫
围观庄周
奇瑞瑞虎8鲲鹏版
庄周梦碟
华为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鲲鹏产业生态战略合作协议
首批鲲鹏生态联合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The Do’s and Don’ts of a Job Interview
进步太快
间接性失忆
大思想家庄周
庄子:绝望后的“逍遥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