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环境下媒体新词语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2018-10-22张蔚虹

新闻爱好者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播融合影响

张蔚虹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媒体融合催生了媒体语言的发展变化。近年来,通过媒体传播的新词语迅速增加,其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利用融合环境下媒体的传播作用,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一是学校和媒体相关部门应加大语言文化的宣传;二是大学生应自觉规范使用文明新词语;三是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

【关键词】融合;媒体新词语;传播;影响

“融合”,即Gonvergence一词,最初源于科学领域,现已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热门词汇。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然,一个拥有较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正在形成。在这种媒体融合环境下,媒体语言文化的传播也在发生变化,作为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媒体,在传播新闻语言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王海迪所言:“媒介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引导社会舆论和催化剂的重要角色。”[1]媒体融合,促进了媒体语言的发展,各种媒体传播的新词语也应运而生,新词新语数量迅速增加,这些媒体传播的新词语对社会公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群体影响较大。本文试图利用融合环境下媒体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媒体传播的新词语对社会的影响及应该采取的策略,以就教于方家。

一、融合环境下媒体在新词语传播中的作用

在当今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媒体语言传播提供了温床,使媒体新词语快速产生成为可能。媒体的主要作用是向大众传播信息,而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是运用语言来传播的。李宇明先生说:“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2]融合环境下,各种媒体都在不断迅速传播新闻信息,为了使新闻更能迎合受众、吸引公众眼球,新词新语就频频出现在媒体语言中,这是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社会生活的反映。

媒体在新词语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智群就认为,媒体在新词语传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媒体使新词语广泛传播;媒体对于大众使用新词语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媒体直接推动新词语的产生。[3]融合环境下,网络媒体在新词语传播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能。因为自2015年年底开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网络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资费的降低、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手机等交流媒介的普遍使用使网络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而任何一个领域的壮大都会促进该领域语言的协同发展”[4]。媒体的融合壮大,促进了媒体新词语的发展。传统媒体通过融合适应时代潮流,将报纸内容源源不断地“搬移”到网络、手机微信、客户端领域,从而让媒体信息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互联网新媒体则因为具备传播迅速、即时、广泛的特点,而使媒体新词语得以快速催生,再加上传统媒体的互推互抬使得媒体新词语能够加速传播,并且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强。正如大众传播流行的“子弹论”一样,互联网这种媒体就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将媒体新词语传播给社会公众,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效果较强。

二、融合环境下媒体新词语的传播状况

在当今融合环境下,媒体新词语的传播状况就烙上了信息时代的鲜明印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较传统媒体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是由于融合后媒体的传播速度加快,从而使媒体传播的语言信息也在加速传播,各种新闻趣事不断产生,一旦新事物、新现象出现,很快就会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到海内外,自然而然也就催生了媒体新词语的快速传播。

(二)移动网络传播更加便捷

移动互联网4G时代的开启,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智能手机上网浏览,备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这些充满朝气的青年学子为了紧跟时代潮流,接受新鲜事物,移动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每天的新闻资讯都在不停地刷屏中映入眼帘,使用方便又快捷。调查统计显示,约有41.3%的大学生日常交际中喜欢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词语,如“山寨”“雷人”“灌水”“粉丝”“美眉”“宅男”等。

(三)传播的新词语种类繁多

自2006年开始,中国媒体每年都对外发布年度新词语,也就是所谓的“汉语盘点”,目的是让网民记录过去一年发生的新闻事件,借以彰显汉语的魅力,体现语言文化的创新。近十年来,通过媒体传播的新词语数量不断增加,新词语类型繁多,涉及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创建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联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发布的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网络、民生等各个方面。如2016年产生的“洪荒之力”“表情包”“摩拜单车”“脱欧”等;2017年产生的“雄安新区”“共有产权房”“勒索病毒”“扎心”等。

(四)负面新词的传播越发凸显

通过媒体传播流行的新词语具有鲜明特色,语义表达优劣皆有,大多数都是反映正能量的语言,但也有不少带有负面影响的新词语频频出现,尤其是近几年负面新词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媒体传播的这些新词语之所以被贴上负面的标签,原因是粗俗、词语滥用、英汉杂糅、语义混乱等,有些负面新词带有嘲讽挖苦他人的意味,使用者把自己內心的烦闷情绪用语言来发泄,这不是传播正能量,而是用消极颓废的态度对待事物。

三、融合环境下媒体新词语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融合环境下,媒体的融合发展给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便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环境。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融合媒体传播的语言对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改变着公众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影响较大。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一)正面的影响

1.活跃了语言文化生活

媒体新词语的流行传播是融合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时尚文化,也是网络时代社会语言生活的即时反映。尤其是媒体新词语在校园的传播,在教育领域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现象,彰显了青年学子独领风骚的精神风貌,活跃了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生活。

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新词语在教育场所自由传播,大学生把诸如与学业、工作、友情、爱情、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的事物,通过应用新词语的传播表达自己的个性需求。在这些新词语的传播过程中,可以用来传递友谊、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倾诉心事、施展才华等,从而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姿,活跃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有利于同学之間的交际和娱乐,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2.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融合环境下,媒体信息的来源是多元化的,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大学生每天都会通过互联网传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近年来,代表各种外来文化、地域文化的媒体新词已经不知不觉地流行到校园里,不少大学生的朋友圈添加有一些外国朋友,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途径,从而也传播了一些外来新词语。正如李泓萍所言:“外来语的影响加剧,导致了大量源于西方、特别是英语的外来输入,使汉语中由外来语构成的新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得多。”[5]。这些外来语的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相得益彰,更加富有多元文化内涵,对社会的文化教育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负面的影响

1.低级粗俗的负面新词不利于提高学生素养

融合环境下,网络媒体在监管上还存在一些漏洞,新媒体语言也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媒体语言就存在大量谐音词、生造词、粗俗语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情符号及语法词汇不规范的句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公众的话语权,侵蚀了大众文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入侵较为深入,着实让教育者担忧。媒体传播的低级粗俗词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词语多带有负面作用,表达了他们对学习生活、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内心的困惑以及对现实的恐惧。言为心声。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最能反映大学生的这些心理。他们传播使用这些词语,就是想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由此可见,低级粗俗且带有负面影响的新词语传播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2.嬗变的新词冲击语言教学

融合环境下,媒体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有时信息传播者为了表达单方面的需求而随意,生造词、缩略语、英汉夹杂句等。媒体传播的这些新词语在不断变化,有的还很不稳定,有的还需要规范,昙花一现的新词也不少。邵敬敏先生说:“语言的变化是绝对的,而规范则是相对的。”[6]新词语并非都需要规范,有的新词语给高校语言教学带来了冲击,对大学生教育也极为不利,我们需要规范它。因为有些大学生使用的新词语,在教学上会造成语言交流不通畅,甚至造成误解。如“恐龙”指“丑的女孩”,“美眉”指“妹妹”,“卧谈会”指躺在床上聊天等。对于这些新词语,我们要考虑它的语音、语义、构词规则。正如恵天罡说的那样,选取新词语要“合规”,也就是要合乎汉语规范的新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规范中学习,在学习中规范。[7]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嬗变的语言中选择规范的新词语进行传播,才能更有利于搞好语言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四、如何应对融合环境下媒体新词语的传播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新事物,正确对待媒体新词语的传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校学生、教师共同参与,互相监督,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积极传播正能量。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一)学校和媒体应加大语言文化的宣传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有用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这就要求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语言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定期开展与媒体传播的新词语有关的文化讲座;以学院、专业为单位举办文化沙龙;举办跟媒体新词有关的辩论赛;开设新词语宣传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等,这样可以起到一个防微杜渐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新知识,获得更多新闻信息,从而了解掌握更多新词语。媒体机构也不能只顾“吸引眼球”而忽略职业道德,应该辨别是非,传播格调高雅的时尚文化,倡导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并从积极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8]媒体机构应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尽可能不让学生传播仿效低级粗俗的语言,不讲有害身心健康的流行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为互联网和校园创造一个纯净、健康、和谐的语言环境。

(二)大学生应自觉规范使用文明新词语

融合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既是媒体新词语的接受者,又是媒体新词语的传播者,是引领社会潮流的一个庞大群体,是一群极具青春活力的年轻人。这些90后是大学生网络时代的典型代表,有着独特的个性,敢于创造,勇于表现自我。他们面临来自学习、就业、情感上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发泄出来,于是就创造使用并传播一些低级庸俗的不规范的流行新词,甚至是一些骂人的脏话,来发泄内心的郁闷,满足心理的需求。而当今大学生,是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读书人,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应该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创造新词语时应负有责任感,更应该自觉抵制不雅的流行新词语,使用规范语言,表达合理诉求,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因此,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学校育人的场所,大学生应该自觉规范使用文明新词语。

(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

媒介融合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融合媒体的强大功能,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媒体语言。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习、认知情感、心理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提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流行传播的新词语,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只有传播积极、健康、和谐的语言并进行交际,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为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16128)

参考文献:

[1]王海迪.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J].传播与版权,2015(7).

[2]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68.

[3]王智群.媒体在新词语传播中的作用和职责[J].编辑学刊,2011(6).

[4]李海红.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语言特点及传播机制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

[5]李泓萍.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2000(2).

[6]邵敬敏.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8(3).

[7]惠天罡.近十年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给语言教学带来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8).

[8]李华清,王梅芳.从“魔弹论”看时尚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7(9).

(作者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传播融合影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