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刍议

2018-10-22白晓童毕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中国管理会计

白晓童 毕克

[摘 要] 管理会计于21世纪初发源于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進入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中国管理会计自此开始逐渐获得应用与发展。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做出定义,随后从理论、实践与制度三个维度介绍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

[关键词] 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16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5- 0043- 02

1 管理会计概述

1.1 管理会计科学内涵

“管理会计”于1952年由世界会计师联合会正式提出,其定义归纳如下:首先,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思路,旨在运用会计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其次,管理会计是应对日常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工具的科学汇总;最后,管理会计最终目的在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管理会计本质是一种随着管理会计和人类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信息系统,旨在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水平,具体手段包括价值目标确认、价值信息提供、价值信息管控及价值信息分析等[1]。

1.2 管理会计职能作用

管理会计职能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以职能为基础进一步归纳管理会计作用。

(1)提供管理信息:伴随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信息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提升,企业对具有优化内部管理功能的管理信息需求旺盛。管理会计能够摆脱会计法规与固有形式的制约,采用多样技术方法获取、整理和改造信息。

(2)直接参与决策:管理会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能及时提供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帮助企业提升决策科学性。

(3)实行业绩考核:业绩考核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优化原则高效开展,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来发挥业绩考核作用[2]。

2 管理会计发展历程

2.1 理论层面

2.1.1 管理会计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西方管理会计被国内会计学界积极引入。众多管理会计专著与教材得以面世,如余绪缨为主笔编著的高等财经院校通用教材《管理会计》(1983)、李天民编写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用教材《管理会计学》(1984)。这两本书目对西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引进起到启蒙引导的重要作用。1980年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与阎达五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共同发表名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论文,首次提出“会计管理”这一概念。这一时期中国处于介绍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阶段。

2.1.2 管理会计推广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伴随管理会计的引进,国内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对象、职能、方法、理论基础及学科属性等问题展开热议。各高等财经院校专门开设管理会计这一门课程作为会计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或选修课,并适应性地出现大批管理会计教材;在管理会计推广热潮下,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等高等财经院校开始招收以管理会计及相关领域为研究方向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大批掌握管理会计专业技能的高知识人才跨入会计学界与商业界;同时,管理会计门类下责任会计这一具体领域开始获得关注。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20世纪9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侧重企业内部,缺乏明显市场特征。

2.1.3 管理会计反思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1987年,约翰逊与卡普兰协同出版震惊西方会计学界的著作《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引发西方管理会计学界的学术论争并推动其陷入“反思热潮”。在西方反思热潮及中国改革开放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管理会计也进入反思阶段,其中以中国会计学会为代表的学术组织及以《会计研究》为代表的杂志期刊发挥了领军作用。中国会计学会专门设立管理会计研究机构来定期开展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讨,《会计研究》杂志社开辟“成本与管理会计”专栏为国内学者管理会计研究成果提供交流平台。相较于70年代,一些层次更深、内容更广的管理会计专著也开始问世,其中以李天民的《管理会计研究》及孟焰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为代表。值得关注的是,在管理会计反思阶段以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为代表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与方法逐渐发展。

2.1.4 管理会计现代化阶段(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氛围愈发明显,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成为主流,管理会计以核心竞争力培植为主题进行发展。管理会计的社会应用积极性大幅提高,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水平也不断提升。特征表现为:(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交融性增强,传统管理会计内容可转化为财务会计核算内容。(2)在企业集群、物流交通及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供应链会计、碳会计等新兴领域也有了进一步的控制与监督需求,从而推动管理会计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2003年11月,第一届“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和会计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及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上百位专家学者与会参加,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以管理会计为研究主题的国际性学术盛会,标志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接轨。

2.2 实践层面

2.2.1 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管理会计建设时期(1950-1978)

这一时期中国以单一计划经济为主,从管理会计视角看可以将企业当作“成本核算中心”,成本考核是管理会计重点工作,企业内部责任会计是该时期管理会计发展主流。

1951年在苏联经济管理经验的启发下,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开始在我国盛行,将核算、控制、分析、考核融为一体的班组核算与车间核算搭配使用,作为萌芽启蒙我国责任会计的发展;1953年受苏联影响“经济活动分析”开始在国内推广,这一行为旨在将计划与实际进行对比来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适当举措改进经济活动,与“班组核算”并称为企业管理会计两大法宝;60年代初,伴随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内容的不断扩展,责任会计实践应现实需要进一步发展,资金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办法在班组核算基础上开始应用;1968年到1979年,极左思潮使责任会计实践陷入停滞,直至改革开放才有所改善。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大庆油田,70年代末率先建立以“两统”、“五定”为特征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在国内企业中首创内部结算中心,采用支票结算手段,在油田财务处理的一级核算下设立二级与三级核算,创新中国责任会计企业实践。

2.2.2 改革开放初期的管理会计建设时期(1979-1991)

此时期为中国改革开放开端初期,在新政策导向下实现单一计划经济向计划与市场并举的转变,削弱计划比重并增强市场成分。

首先,国家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将经济责任制纳入厂内经济核算,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为核心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制度;其次,众多国有企业涌现出市场活力并开始关注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的关系,将经济核算纳入深化经济责任制改革中,将责任会计改革推向高潮[3]。

2.2.3 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型管理会计发展时期(1991-2008)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分水岭可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划分为两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管理会计仅着眼于企业内部且局限在成本管理这一职能,与市场环境明显脱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管理会计进一步将成本管理与资金管理相融合,由执行力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的决策型管理会计。

1996年中国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有战略导向意义并优于财务绩效评价的手段开始推广;2003年,华润集团创新性地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集团6S管控体系,成为国内企业经典案例;2006年,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管理会计师组织;2008年近30家中央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绩效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4]。

2.2.4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会计发展时期(2009-2018)

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迫使全球企业管理界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反思传统管理与商业模式弊端,认为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应实现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由战术向战略管理的变革,伴随这一思想中国管理会计迈入“战略管理会计”时代。

2010年12月,“管理会计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尔集团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作发起;2012年,班队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技术云对管理会计影响逐渐扩大;2014年,为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结合管理会计经验并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政部出台《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3 制度层面

2.3.1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时期(1978-1989)

1979年,中央出台八字方针并关注成本核算的控制管理工作;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鼓励现代企业日常运营采用科学管理办法,在国内推广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等18种现代管理方法[5];1986年,《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发布对成本核算任务、对象及费用汇集与分配等做出具体规定。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围绕企业放权让利、以权利换效率这一主题不断发展。成就在于:(1)形成系统成本管理制度,厂内经济核算纳入经济责任制;(2)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

2.3.2 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创新为特征的制度建设时期(1990年至今)

1993年7月,《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对企业成本开支范围提出新规定,而且也将成本报表纳入内部报表,企业管理会计制度与市场联系愈发密切;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并提出对中央管辖范围内的189家央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2012年财政部起草《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在会计制度领域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这一时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市场竞争的兴起为鲜明特征,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市场特征也开始形成,成本管理与资金管理的融合成为管理会计重点论题之一,强化成本管理与预算控制成为企业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參考文献

[1]余恕莲,吴革.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经济管理,2006(06):68-73.

[2]穆俊艳.浅谈管理会计发展对企业的要求[J].财会通讯,2013(25):18-19.

[3]余红燕.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J].国际商务财会,2014(3):19-24.

[4]林万祥.21世纪中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会计之友,2008(3):11-15.

[5]冯巧根.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51-57.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中国管理会计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