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的正确姿势

2018-10-22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小幼小衔接机构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严禁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不少网友为教育部的这项举措拍手叫好,认为幼儿园就该有幼儿园的样子,但也有网友表达了他们的忧虑,担心不学拼音、数学等小学知识的孩子会输在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

其实,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家长们,初心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走好人生新阶段的第一步。关于“幼小衔接”的争议最终还是要回到问题的本质,回到儿童教育本身。

“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互相连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路上的一个转折期。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两种教育阶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能否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

在许多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内,“幼小衔接”被等同于知识的衔接,要求孩子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加减法和英语单词等。网络上甚至流传着一份“幼升小普娃牛娃配置表”,将处于“幼升小”阶段的孩子依据掌握的语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多少划分为“普娃”“牛娃”和“超牛娃”。这样的认知无疑是极为片面的。过早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强调知识输入,短期内可能让孩子获得了入学的优势。但如果把眼光放长,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玩耍型幼儿园儿童的成绩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要明显高于直接指导型(知识性教学为主)幼儿园的儿童。更有研究发现,直接指导型幼儿园学生长大之后,在交友和情感发展方面比幼儿时期玩耍为主的学生表现要差。

实际上,相比于知识的衔接,“儿童连续的、不间断的社会性、心理和身体发展上的衔接”才是“幼小衔接”的本质,对于孩子入学后的成长也更为重要。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教育部2012年研究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比起让孩子在“ABCD”“加减乘除”上消耗珍贵的童年时光、透支未来的学习兴趣,以下这些才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姿势。

一、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管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等。经常做事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反应也灵敏,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相对紧凑的生活。

二、学习能力

在语文方面的准备上,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孩子不至于面对课本时觉得陌生和乏味。

在数学科学的学习能力准备上,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事物,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之后小学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三、入学意识

当然,幼小衔接最实际的就是要让孩子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家长需要向孩子说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让孩子对上学有心理准备。另外,孩子还需要有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意识,具备基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来源:新华网 王眉潔/文)

焦点问答

1.该不该上幼小衔接班、学前班?

李宁(家长,化名,儿子就读小巨人幼教中心方庄路校区):孩子比较调皮总是坐不住,担心他不能适应小学那种规规矩矩的生活。去年,我为他报了45周的学前班,还是有效果的,孩子至少能坐得住了。但整个课程安排比较满,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孩子会有点累。

赵心(化名,石景山区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我了解到,一些机构开设的衔接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有的甚至比小学还要忙,不建议家长选择。这类课程设置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贾红斌(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语文学科主任):孩子提前学是可以,但要看学什么,不建议提前学习语文课本的知识。如果提前学了,孩子真正上课学习时,会认为自己已经很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反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如果提前学却没有真正学会,会形成“夹生饭”,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2.不上幼小衔接班是不是就跟不上了?

贾红斌:不少家长担心不提前学拼音、识字,到一年级就跟不上了。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拼音的学习并不难,只要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时间是够用的。拼音是辅助学习文字的工具,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巩固,就会扎实起来。在识字上,不提倡提前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字,而是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与诵读中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学习的能力。

赵心: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习得更加重要。对于一些学科知识,只要孩子课上跟着老师认真学,家长及时引导、督促,一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而学生在升入一年级时,部分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丢三落四等问题,这方面更要引起重视,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过渡?

贾红斌:在语文学习方面,可以提前背诵古诗与韵文,在背诵的同时多认字,提前阅读,学会提问,不要只盯住語文课本的学习,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存在,多思考、多联想,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素养很重要。

苏婧: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安排一些有助于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习惯的课程。但也不可完全依赖社会培训机构。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学习习惯、交往能力、健康乐观心态、学习品质的培养是贯穿在孩子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声音

●苏婧,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此次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力度,有利于为孩子和谐、健康成长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是,去“小学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里面的各个要素:幼儿园、小学、机构、家庭等协同起来共同努力。同时,“去小学化”不能够“一刀切”,而是要从更深层的“观念”“理念”角度来改变,即是否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避免机械、生硬地理解和执行“去小学化”。

●吕付国,北京第壹宝贝幼小衔接教育创始人

目前,行业内幼小衔接课程基本以学科教学为主,功利化比较严重,此次整治行动会对不少机构产生影响。机构的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由于学前班招生时间的特点,许多家长已经报名缴费了2019年的课程,这部分存量的消化是个问题。如果太快停办,家长大规模退费,可能会出现机构跑路的情况,因此,部分社会培训机构或需要一定的缓冲时期。

同时,希望政府给予民办机构更多的帮扶和引导,在整治不良做法的同时针对培训机构如何做幼小衔接给出更多建议,指导机构哪些可以做,应该怎么做,如何对公立教育形成好的补充,帮助机构找到发展方向。

●张洪伟,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创始人

此次整治对部分区域的“幼小衔接”课程有较大影响,可以将之看作是此前四部委整顿培训机构的延续,是国家改变大的教育环境的一环。从政策内容来看,此次措辞非常严厉,各阶段目标非常明确,对于课程内容、教育方式等提出了具体的规范,相当于掐掉了供给,而“坚决纠正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相当于抑制了社会对“小学化”教育的需求;这两点能够减轻家长的焦虑。

但叫停“小学化”并不意味着学前教育机构没有生存空间,未来“幼小衔接”的发展方向是轻学科,重素质,比如提高孩子对安全的认知,对自然的感悟,对天文、地理的了解,对音乐、美术、绘画的兴趣。这些需求可能在幼儿园内难以完全被满足,因此,社会机构在幼儿素质类教育上仍然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幼小幼小衔接机构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