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辅模式下红色文化教育文献计量分析
2018-10-22张文王刚金敏
张文 ,王刚 ,金敏
(1.商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学院健康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着理论支撑与智力保障。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动主体,主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受动体行为发展研究、意识形态的正确性辨识与宣教[1],以及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以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两个方面,开展与之相关的行为指导、思想引导、过程跟踪、价值导向、舆情监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等事务性工作。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性作用,既是辅导员职业能力范畴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其他相关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储备。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民族正能量的最有力体现,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稳定持久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度体现,具有教人向善的导向作用和启人心智的教育意义,在当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心理团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模式,是利用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人际关系建立、朋辈帮扶、集体生活认知、情景反应与角色互换、示范引导等技术手段,增进自我了解、自我发展,从而实现助人自助,是提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全新的教育手段[3]。它是一种在人己环境下,由心理咨询者为主导,以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为工作手段,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性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发展问题的过程[4]。运用心理团辅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实现,是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形式的大胆创新。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呼声下,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创新思路逐渐被讨论和验证,并且已经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和素质培养的各个领域内取得了实效性的证据[5]。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旨,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的心理团辅,既能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四大要素实现有机融合,也能实现教育理念革新与理论创新。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取样
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平台,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高级检索”中以“团体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的心理团辅理论研究始于2003年,截止2018年4月,16年间共发表论文138篇(见表1),年均发表8.63篇[4,6-8]。上述文献主要以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为主,共计117篇,占比84.78%;学位论文共计14篇,占比10.14%;报刊2篇,占比1.45%;会议论文5篇,占比3.63%。核心论文16篇,占比11.59%;一般刊物论文及学位论文等101篇,占比73.19%。总下载频次21 738次,年均1 358.63次;总引用频次352次,年均22.00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统计调查法。
表1 心理团辅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检索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针对文献取样所确定的138篇文献进行分析。
一是设定“文献出版地”“文献作者所在单位”两个维度,分省(区、市)进行归纳统计①,见表2。
表2 分省(区、市)文献计量
二是由“基础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其他”三个维度入手。其中,在“实践应用研究”分设“咨询服务研究”“问题干预研究”等5个方面规划统计[9-11]。其中,基础理论研究35篇,实践应用研究100篇,其他3篇。实践应用研究分项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调查对象基本构成
三是对刊发文献的期刊类别进行归纳统计(见表4)。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学报42篇,占比30.43%;非高校学报75篇,占比54.35%;学位论文14篇,占比10.15%;会议论文集5篇,占比3.62%;报刊2篇,占比1.45%。
四是对刊发文献的期刊进行“专题名称”检索(见表5)。其中,社会科学及统计学类7篇,占比5.07%;教育综合类44篇,占比31.88%;高等教育类17篇,占比12.32%;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类20篇,占比14.49%;科技综合类6篇,占比4.35%;水利水电工程类1篇,占比0.72%;医学教育类2篇,占比1.45%;政治经济法律综合类6篇,占比4.35%;贸易经济类4篇,占比2.90%;管理综合类12篇,占比8.70%;其他19篇,占比13.77%。
表4 文献检索情况/篇
表5 专题名称检索情况/篇
五是对刊发文献的刊期进行统计(见表6)。其中,周刊5篇,占比3.89%;旬刊20篇,占比15.50%;半月刊25篇,18.60%;月刊36篇,占比25.58%;双月刊24篇,占比17.83%;季刊9篇,占比6.20%;其他19篇,占比12.40%。
表6 文献刊期统计情况/篇
三、红色文化教育模式下的心理团辅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文献检索角度来看。将学生对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认同置于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文献公开发表的时间较为滞后,目前尚不能清晰的从文献中梳理出发展脉络,文献研究的整体性不够,样本也较缺乏[12]。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学生工作的新手段、学生工作研究的新方法,对未来学生工作整体性的工作方式、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改良与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同时,核心刊物刊载数量偏少,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带有较多的探索性、试验性,还不能完全作为研究效果较为明显、成果样本比较稳定的研究成果;从分省文献统计情况来看,理论研究的高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湖北、吉林、黑龙江等少数几个省(市),作者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辽宁、福建、广西等少数几个省(市),说明该项理论的研究主要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研究成果较少。
二是从文献发表载体角度来看。作为一项贴近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工作效能提升的理论研究工作,非高校的商业期刊刊文数量较多,高校学报不是文章刊发的主流渠道。同时结合文献发表载体的专题可见,将该项理论作为社会学、统计学、单纯的科技、管理、政治经济法律、贸易、水利水电工程等类别刊物较多,说明理论研究的对象性不强,还缺少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性质。
三是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心理团辅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的广度、信度、效度依然有待提高[14-16]。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大学生,教育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而学生工作涉及到学生发展成长的诸多方面,可以将心理团辅作为工作手段,寻找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来开展工作。首先,公寓建设、班级建设、资助育人、社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认知与践行等,都可以成为能够互相支撑发展的工作抓手[17]。此外,理论的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还不足。文献中多为两项工作思路的可行性、稳定性研究,而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细微样本偏差及效果反馈分析明显不足。
(二)对策
一是更多地贴近学生工作实际。心理团辅源于心理学、教育学,是基于学生工作事务性体系下形成的建设性工作抓手,因此,就更要贴近学生工作所表现出来的人力资源不足、管理经验不足、事务空间不足等问题,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能。
二是更好地服务学术研究前沿。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细化,研究手段的更加全面,当前的心理团辅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正在朝着更多的寻求工作突破口、更好的梳理工作站位、更清晰的建立工作格局的方向发展[18]。因此,要继续向着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找到工作的契合点,以期服务学术前沿。
三是更快地实现学术研究跨越。心理团辅作为一项较新的学生工作手段,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团辅的效果需要更好的向数据化定性方向转移,实现工作效果可量化、可系统化。这就需要学术研究者熟知学生事务性工作的各个方面,既做好事务性工作,也做好研究性探索,探索性的利用新媒体做好“软教育”②,将心理团辅的最新成果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下的各个方面。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抓手,是充分将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教育、适应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也顺应大学教育的教育合力构建。同时也必须看到,该种教育模式还处在继续完善和构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深层次的模式研究,也应当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效果的反馈。
注释:
①本次文献统计只针对中国大陆地区开展。
②相对于专业教育、课程教育而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下开展的教育、管理、引导、咨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