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水库近年暴雨洪水过程特征分析
2018-10-22毛平
毛 平
(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1)
1 工程概况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60余km的岷江上游都江堰市龙池镇,距都江堰市9 km,其下游6 km处为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工程最大坝高156 m,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877 m,汛期限制水位高程850 m,总库容11.12亿m3,正常蓄水位库容为9.98亿m3,防洪库容1.664亿m3,调节库容7.74亿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6万kW。工程于2001年3月开工建设,2005年10月下闸蓄水投入运行。
紫坪铺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22 662 km2,占岷江上游面积的98%;多年平均流量为469 m3/s,年径流总量为148亿m3,占岷江上游总量的97%;控制岷江上游暴雨区洪水的90%、上游泥沙来量的98%;坝址以上流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在年内存在严重的丰枯不均情况,丰水期(5~10月的水量占年水量的78%,枯水期11月~次年4月的水量仅占年水量的22%,从而使得都江堰灌区在枯水期引水量不足,年年缺水,必须依靠紫坪铺水库调丰补枯才能满足用水要求。紫坪铺水库主要担负都江堰灌区范围内成都、德阳等7市37县(区)城市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环保用水等,控灌面积达1 400万亩(1 hm2=15亩),兼有成都平原防洪、发电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能有效调节上游水量、控制洪水和泥沙。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该水库上游控制流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导致上游来水区产汇流特性发生了较大改变,使流域产汇流过程完全不符合产汇流规律,进而给洪水预报和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水库下游人类活动愈加频繁,紫坪铺水库作为岷江上游流域主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其汛期防洪压力陡增。为更加有效地做好水库防洪减灾工作,分析水库近年来的暴雨洪水特征就变得极具意义。
2 研究方法
(1)统计了2008年至2017年汛期水库发生的洪水过程,从强降雨发生的时间、空间角度出发,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2)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特征洪水过程进行分析。
3 水库洪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历年洪水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笔者统计了该水库2008年至2017年历年发生洪水按月分布的频次(表1)。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0 a间紫坪铺水库上游共计发生洪水过程65次,其中2010年次数最多,达到12次;洪水过程主要发生在6~8月间,频次达到总次数的78.5%,尤以6月和7月最为突出,均达到19次;8月次之,亦达到13次;5月和9月相对较少,均只有7次。
(2)各月洪水空间分布特性。
表1 2008~2017年历年洪水频次分月统计表/次
依据历次洪水不同的形成原因,按照各次降雨主要发生在近坝区、高原来水区以及全流域对洪水过程按月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见表2。
表2 历次洪水过程降雨区域统计表 /次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历次的洪水过程以近坝区降雨型洪水为主,频次达32次;高原来水区降雨型次之,为27次;全流域性降雨型仅为5次。从各月分布情况看,5、6和9月的洪水主要以高原来水区的降雨产流为主;7和8月的洪水主要以近坝区的强降雨形成的超渗产流为主,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4 典型洪水特征分析
图1 2013年“7.10”洪水过程线图
(1)典型近坝区强降雨洪水特征分析。
2013年“7.10”洪水过程线见图1。本场洪水过程属于典型的近坝区强降雨洪水过程,紫坪铺水库控制流域内威州以下区域普降大暴雨,雨量由桃关、金波一带向坝区逐次增强,暴雨中心位于近坝区的寿溪、龙溪河流域以及库区。由于高原来水区对产流贡献较小,故洪水过程历时较短,陡涨陡落。由于本场洪水过程前期天气较为炎热,降雨较少,洪水过程初始基流为770 m3/s左右,强降雨发生后,部分降水直接落于库区,最大单日面雨量为35 mm(7月9日),最大两日面雨量为57.5 mm(7月9~10日),使得水库来水迅速上涨。从雨强最大时刻至洪峰抵坝历经约4 h,最大洪峰流量为4 231 m3/s(7月10日8时20分),之后随着降雨的逐渐减弱,来水流量迅速削落,使洪水陡涨陡落,形成的峰型比较尖瘦,洪水过程历时较短。本场洪峰频率接近20 a一遇(4 450 m3/s)水平。为保证下游河道及成都平原安全,洪水过程前期调度以拦蓄洪水为主,后期逐量缓慢泄洪,该过程中最高库水位高程达868.2 m,期间共拦蓄洪水2.6亿m3,最大削峰率为85%。近坝区强降雨洪水由于距坝址较近,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多呈尖瘦的双峰或多峰型,一般历时较短,洪峰流量量级较大。
(2)典型高原来水区强降雨洪水特性分析。
2015年“7·1”洪水过程线见图2,本场洪水过程属于典型的高原来水区强降雨洪水过程,全流域均有明显降雨,威州以上高原来水区普降中到大雨,个别地方为大到暴雨及大暴雨,降雨产流过程比较平缓、持续时间较长,近坝区降雨较小,对洪水产流影响不大,导致洪水过程历时较长,涨落也较为平缓。从6月28日起,高原来水区开始出现暴雨天气,个别地方甚至达到大暴雨级别,雨强最大时段约在29日1时左右,后期高原来水区仍有持续性的小到中雨,洪水于29日晚间从700 m3/s开始上涨,洪水位抬升迅速,水库利用防洪库容拦蓄入库洪水、保持其平稳下泄以减小下游的防汛压力。洪水调度前期削峰效果明显,从雨强最大时刻开始,首个洪峰抵坝历经约54 h,洪峰流量为1 578 m3/s(7月1日8时),削减洪峰775 m3/s,削峰率为49.1%。高原来水区强降雨洪水由于流域面积较广,河道较长,洪水过程一般表现为矮胖的单峰或峰距较大的复峰,涨落平缓,历时较长,洪峰流量量级一般较小。
图2 2015年“7.1”洪水过程线图
5 结 语
(1)紫坪铺水库运行近10 a间水库上游共计发生洪水过程65次;从时间分布看,洪水过程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 6月和7月最为突出,均达到19次;8月次之,达到13次;5月和9月相对较少,均只有7次。
(2)从空间分布看,洪水过程以近坝区降雨型洪水为主,频次达32次;高原来水区降雨型次之,为27次;全流域性降雨型仅为5次。
(3)结合时间与空间以及水库典型洪水特征,5、6和9月主要以高原来水区强降雨形成的洪水过程为主;7和8月主要以近坝区的强降雨形成的超渗产流洪水过程为主,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4)高原来水区强降雨洪水过程因流域面积较广,河道较长,如果持续降雨再加上上游有调节性能的电站及水库的削峰、滞洪和同步泄洪等运行的影响,洪水坦化现象较为明显,洪峰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得峰型呈多峰、复峰状,洪水叠加情况较多,流量量级一般较小且洪水的预见期可达到24 h以上,对水库的冲击相对较小。
(5)近坝区强降雨洪水过程因降雨区距坝址较近,甚至直接降在库面,汇流时间较短,来水陡涨陡落,具有洪峰尖瘦、位置靠前、峰型完好、洪峰高、涨幅快、滞境长等特点,起涨消退特别明显,洪水的预见期一般只有4 h左右,且洪峰流量较大,对水库的冲击较为明显,对调度方式调整的及时性有比较高的要求。
紫坪铺水库经历了多年不同量级的洪水来袭,均充分利用各级专业气象预报、水情自动测预报系统提供的气象、水雨情信息延长了洪水有效预见期,通过科学优化调度、错峰拦蓄洪水,利用水库调洪库容,适当对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将防洪、供水、发电、宣泄洪水兼顾应急调度,有效减轻了其下游的防洪压力,进一步验证了紫坪铺水库在防洪、供水和环保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枢纽工程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