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结果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研究—以博览类建筑为例
2018-10-22程婧媛
文 / 程婧媛
1 建筑设计评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已经由曾经的“精英学科”逐渐向“大众学科”转变,使得各个阶层都可以普遍接触到建筑设计行业,行业参与者的不断增多,参与深度不断增加,因此,建筑设计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方向的调整及挑战。
现实的我国建筑设计整体环境中,在重“量”而轻“质”社会整体氛围里,建筑行业的链条因为未能及时调整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步伐,存在着许多日益突出的问题。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设计及评价准则对社会生活影响巨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立这样一套标准变得更为紧迫,因为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新发展模式的需求,使得我们更应小心谨慎地面对建设项目。
2 博览建筑的定性评价研究
2.1 总体环境布局的定性评价
从建筑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的处理方面,从建筑的类型、理念考虑、结合周围环境及上位规划的特点,运用形式美规律,创造出完整、合理、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运用绿化、雕塑、建筑小品,丰富建筑空间环境,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2.2 使用功能的定性评价
建筑的造型与内部的使用空间,是评价博览类建筑两个重要的方面。就博览类建筑而言,其内部的空间设计,主要是指建筑内部的展览区域的空间设计,其在建筑内部有着双重性的作用,既要承担展品的陈列展示功能,又承载着观众的活动空间。它不仅仅作为展品的辅助功能而存在,其本身也应该成为一件建筑艺术作品。
博览类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核心空间)、次要使用部分(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在设计中若能充分研究这三大块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可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出空间组合的整体性和规律性。
2.2.1 核心空间
博览建筑的核心空间是博览建筑空间序列的高潮和内部空间的核心,它是博览建筑的表现空间,它表达了博览建筑的主题,体现博览建筑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等。因此博览建筑的核心空间设计要丰富、优美、生动、得体、实用,又要充满建筑艺术魅力,同时它的空间本身也应是一件建筑艺术作品。
2.2.2 交通空间
博览建筑的交通空间起着组织参观人流、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设计处理这部分空间时,以功能为主,同时要给予一定的装饰性、趣味性、艺术性,充分把握它既可以成为博览建筑空间序列中的一个小高潮,又使它在空间序列中恰如其分。
2.2.3 辅助空间
所谓辅助空间,在博览类建筑中的体现就是服务于观众的空间,虽然功能使用方面不如核心空间那么重要,但也是此类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做空间设计时一般将博览建筑的辅助空间作为中性空间来设计。在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中,咖啡厅的功能除了休闲作用以外,同时还成为新馆与旧馆之间的过渡空间。
2.3 空间组合的定性评价
在博览建筑的设计中,既要着眼于单个空间的设计,又要重视群体空间之间的组织安排,这就需要对博览类建筑的空间序列进行设计。一个完整的博览类建筑空间序列往往要经过空间的起始—过渡—高潮—过渡—主体—结束等过程。
博览类的公共建筑,如博物馆、陈列馆、美术馆等,为了满足参观路线的要求,在空间自合上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而这种类型的空间布局,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固然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基本可以分为五种形式:
2.3.1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在展览建筑的布局中,各展览厅堂空间之间,常表现出收尾衔接,相互套穿的特点,观众可以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通过各个展厅。
2.3.2 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将陈列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进行组合,即观众在参观完了一个陈列厅之后,需返回中心枢纽空间,再进入另一个陈列厅。枢纽空间周围的各个展厅形成袋装路线,容易产生停滞不畅的现象。
2.3.3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是:各个展览空间既可以直接贯穿连通,又可以经过通道联系各个展览空间。它的优越性在于能使各个主要空间单独联通,又能通过通道间接联系,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单独使用的一面。因此整个布局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根据需要可单独开放某个或几个陈列厅,提高了空间组合的综合使用效率。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在布局中也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偏多等缺点。
2.3.4 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陈列空间围绕交通枢纽布置,观众既可以从枢纽空间通往各个陈列厅,又可沿着走道或过厅直接穿行至各个陈列厅,所以在使用上显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具有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通道相联系的优点。但也要注意,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易使枢纽空间的采光通风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也易造成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和人流大时出现拥挤与混乱的现象。
2.3.5 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必然会使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要求当代的公共建筑体现出时代精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人们强烈要求摆脱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同样也是当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向自然等特色。但是这种布局,往往需要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等装置。
2.4 设备技术的定性评价
2.4.1 采光方式
对于博览类建筑而言,主要展览功能空间光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博览建筑的使用效果,创造良好的光环境是博览类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选择经济合理的采光照明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提供高质量的采光照明条件,既保证观众的视觉需求得到满足,也保证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体现。
由于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对展品和人的视觉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博览类建筑设计中,往往采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设计手法。
2.4.2 视觉分析
在博览建筑设计中对视觉的研究、把握、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观众的视觉感受直接影响着博览建筑的空间尺度,以及展厅的布置和其采光设计的手法等。人可以看清和辨明的物体一般是在以人眼视线高度为顶点的一个近似于椭圆锥形的视域内。如果展品或标签的位置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时,就会使观众平时不常用的肌肉过度疲劳,从而引起生理上的不适。还有些较大的物品,它们超过这个视觉范围,还必须要为观众留有足够后退的余地。
因此,在博览类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且合理解决人的视觉限制影响。要科学地分析和认识人的视觉感受对博览类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3 博览建筑的定量评价研究
3.1 定量评价研究的范围
定量研究是指将定性研究的成果进行数字化的体现。定量研究涉及的内容与定性研究范围是相对应的,博物馆使用功能分区应有相应的比例,这个面积比值就是在定量中研究的一些特殊房间技术要求,也应在定量研究中提出来,在大的空间、交通组织方面,更应该根据已有成功博物馆经验,给出定量结果。
3.2 博览建筑经济分析的定量评价
博览类建筑的经济问题,涉及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如总体规划、环境设计、单体设计和室内设计等,但是在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时,应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思考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因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当然,对建筑设计师来说,应坚持规范与标准,防止铺张浪费,锐意追求建筑设计的高质量。
评价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涉及到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类型、装修构造以及维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在满足功能使用与造型艺术的要求下,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应是一个比较突出和经济有效的问题。常用的面积系数有:
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根据面积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结构选型合理的情况下,有效面积越大,结构面积越小,越显得经济。其中结构形式对建筑中有效面积的影响是不小的,一般框架结构的建筑有效面积较混合结构的建筑要大。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结构面积系数有时几乎达到50%,而近代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面积系数则可降至10%左右,有的甚至可低于10%。
有些博览类建筑,只控制面积系数,依然不能很好地分析建筑经济问题,还必须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空间,并在空间组合时尽量控制体积系数,也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措施。通常采用的建筑体积系数控制方法:
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
其中,建筑体积还应包括屋顶及地下室的体积
从上两个控制系数的分析来看,单位有效面积的体积越小越经济,而单位体积的有效面积越大越经济。所谓越大或者越小是相对的,需要建立在使用合理、空间完整的基础上,偏大偏小的系数都不具有实际意义。
在建筑设计中,有相对性质的技术经济分析,如上述的一些运用比例系数值的控制方法。另外还有绝对性质的经济分析与控制的方法,即常用的建筑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但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着重注意相对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这样可以给予定案后的概算奠定一个比较经济的基础。当然,在运用相对指标分析问题时,需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追求各项系数的表面效果,诸如过窄的走道、过低的层高、过大的进深、过小的辅助面积等,不仅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效果,而且会严重地损害合理的功能要求与美观要求,这将是最大的不经济。
3.3 定量评价结果的表达
对博览建筑进行定量研究结果的一种表达即根据此类建筑设计常规要求而提出的一些系列化表格,一目了然地对建筑设计进行定量评价。
表1 陈列品相对湿度
表2 陈列品一般照度
表3 同一层每陈列区厕所设置定额表
4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都是建筑设计必然经历的过程,定性评价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评价。定性研究是在博览类建筑总体方向明确之后,对其进行内部、外部的功能划分。当功能划分确定后,就进入到技术部分的深入阶段,而这就进入了一个建筑设计中的定量研究阶段。
定量评价是对建筑设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主要功能在于展示出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可量化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并不能显露出来,从而使建筑设计更加完善。
定量结果又反过来对项目的定性、定位结果有影响,决策者要重新进行思考。所以,两者是一种渐进而又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最终的定量研究结果在任务书中起具体落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