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泓溪水汇成流—庆祝中国建设监理制度建立30周年

2018-10-22/

建筑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全过程监理制度

文 / 耿 春

在上海,站在“中国第一高度”上,上海中心项目监理人员依靠科技与管理创新,攻克了无数技术与管理难题,创出多项“监理之最”,书写了中国建设监理事业的新高度。

在青藏铁路施工沿线,监理人用“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进度超目标”的监理业绩诠释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谱写了中国建设监理的天路辉煌。

在非洲,援建项目的监理人克服极差的环境卫生条件,参与创建了一批批精品工程,在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赢得一席之地,为中非友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

今年距离1988年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已经整整30年了。回望30年的监理创新发展之路,有击楫中流的畅快和舒展,也有变革的阵痛和成长的烦恼。作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践行者的建设监理制度,在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理论和规则的指引下,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在崎岖蜿蜒的道路上,带着枷锁前行。30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条不断创新、不断壮大的阳光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泥泞坎坷的羊肠小道。

在纪念建设监理制度实施30年的特殊时刻,在建设监理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善于从过往中汲取智慧,于发展中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下面的变革力量,在更大的视野里认识总结建设监理制度的内生逻辑,那么我们对当下建设监理行业的一些问题就不会感到突兀和茫然,对取得成绩也不会沾沾自喜,对未来更不会感到彷徨和焦虑,而是认真地将建设监理制度再一次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将国际工程咨询的发展流变与中国建设监理制度自身发展进步有机融合,并在通往高端咨询服务的道路上迸发出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深圳宝安体育场

从1988年开始工程监理工作的试点,到1996年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经历了准备阶段(1988年)、试点阶段(1989~1992年)、稳步推广阶段(1993~1995年)、全面发展阶段(1996~2017年)以及转型升级(2018年~今后)五个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建设监理制度根植在改革开放的深厚土壤中,在计划经济的母体中孕育,从制度创设那一天起,就带着变革的基因,背负着改造传统落后的“自管自建”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使命,从FIDIC引入理论,在中国大地上实践并进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格和内涵。作为一项新的制度,经过试点和推广,在1997年写入《建筑法》,赋予了强制实施的地位,随后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得到进一步明确,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下一方必不可少的市场主体。经过30年的实践,还形成了8000家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监理企业,培养了16万名懂专业、善管理的监理工程师队伍,吸纳了近百万监理从业人员,建设监理制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这样的成效令我们感到自豪。

但是,在创立监理制度已经30年的今天,监理制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还有几多争论,建设监理到底该如何定位,才能翻开新的篇章,仍然耐人寻味。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深圳创新发展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监理定位的问题:“监理行业到底为谁服务,服务的方式是什么?是为业主(建设单位)服务还是为政府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服务?”这些问题令台下的监理人静默良久。

建设监理制度的创新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凯歌。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九江城防大堤上,时任总理朱镕基怒斥堤坝为豆腐渣工程,此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开始探索旁站监理,2002年建设部印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监理旁站制度。1995年,韩国三丰百货商场发生整体垮塌事故,1999年,重庆市綦江县发生彩虹桥垮塌事件,这些震惊世界的特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令公众忧虑。随着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也呈多发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到了监理的工作范围。从此,履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定职责成为了与“三控两管一协调”并列的基本服务内容,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整体受控的监管体系中,监理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赋予监理安全管理的法定职责显著改变了监理行业的发展轨迹,使得2003年成为监理行业发展史上的转折之年。

30年,中国建设监理制度在市场的洗礼中,一步一步走向完善,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中国印记。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形成以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监理服务的企业为主体,以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为骨干,各类工程监理企业分工合理、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的行业布局。”站在30年时间节点上,回望今昔两幅镜像,发人深思,对于工程监理制度的构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轨迹,背后则是现实的市场逻辑,最初顶层设计是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但由于监理的产生和发展基础是从施工阶段质量、进度、费用等内容监督为主,人员的配备、工作内容等方面都较强地体现了施工阶段的监理,因此在《建筑法》制定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将工程监理定位在施工阶段,这也符合我国当时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但这绝不表明,除施工阶段外,其他阶段可以不实施监理,如果市场有需求,监理单位有能力,完全可以去拓展。因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海外工程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建筑业已经走到了国际化的历史关口,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两线作战的战略构想日渐清晰。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积极延伸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拓展业务范围,提供高水平全过程技术性和管理性服务项目,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由此,在现实演进与发展创新的关联中,建设监理开始了崛起与复兴之路,正在开启创设30年后的新航程。

30年再回首,可以看到,建设监理制度总体来说,走过的是一条非常成功的道路,它没有完全模仿西方的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路径,立足中国,贴近现实,进行着艰辛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素质水平。我们纪念建设监理制度实施30周年,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建设监理制度不动摇,对建设监理的未来充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信建设监理行业有足够的胆识和智慧,通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拨开迷雾,化解危局,实现监理行业真正的突破。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深刻地反思,30年来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我们将如何走出历史的迷思?如此,才能准确地总结过去,清晰地看到未来,客观地掌控现在。

改革之势已定,无论现实怎么走,历史的关口豁然打开,转型与升级注定成为建设监理行业更上层楼的建设性思维,至少在想象的意义上,建设监理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全行业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才能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才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有据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展现监理人智慧的方略和图强的风骨。

从这里再出发,我们的未来充满阳光。

猜你喜欢

全过程监理制度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