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舟山:建设美丽群岛上的“幸福社区”

2018-10-22

中国民政 2018年19期
关键词:舟山市社工居民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为核心,围绕建设创新舟山、开放舟山、品质舟山、幸福舟山,凝心聚力深入推进“美丽群岛 幸福社区”示范区建设。2017年,“美丽群岛 幸福社区”建设正式写入舟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区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载体和重要任务;同年5月,舟山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美丽群岛 幸福社区”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自启动幸福社区建设以来,全市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幸福社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深化社区管理改革、促进居民自治、推动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实现了“1+6+X”工作新格局,即通过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搭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便民服务、民情直通、议事协商、专业社工、民生兜底等六大平台,开展一大批居民“家门口”的治理与服务项目,探索出了海岛地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舟山样板”,一幅幅幸福社区美好画卷在舟山千岛大地上徐徐铺展。

立足“活”字,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挖特色

在幸福社区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舟山市从传统的自上而下行政推动模式转变为基层社区自我协商、发动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一起参与的治理模式,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工项目实施,引导居民参与项目活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良好互动,推动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幸福社区建设指标没有给出具体的、僵化的格式,而是重点要求社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从小处着手,用项目引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定海区突出专业社会工作引导模式,从养老服务类、民生底线类、平安综治类等9大方面着手,通过项目策划带动政府、市场、社会资源整合,实现社区共建、资源共通、成果共享。普陀区重点打造涉及便民、素质提升等五大方面19类100多项内容的幸福会所,“一站式”满足群众多项需求,集中解决社区养老、D级危房、停车等多个“民生短板”和“关键小事”。新城管委会立足市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所在地实际,全面布局“城市驿站”跨社区公共服务场馆建设,拓展新城居民活动空间,引导拆迁安置居民融入新城市社区,营造新城市生活氛围。

定海区环南街道桔南社区“妈妈故事会”

立足“需”字,实施“家门口”项目提服务

在打造集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为一体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同时,各社区立足本辖区居民具体需求,围绕建设海上花园城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以开展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实施具体项目为抓手,注重发挥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公益团队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批社区微项目、家门口的项目、人人能参与的项目。

通过项目化运作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延伸到家门口,从重点服务社区老年人、青少年、赋闲妇女、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向全区域居民拓展,切实改善广大社区居民的社区生活体验,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定海区环南街道桔南社区推出的“妈妈故事会”引领社区家庭参与社区服务并反哺社区。普陀区沈家门街道泗湾社区发动新居民齐心自治,彻底改变了环境脏乱现象。新城管委会千岛街道星岛社区开展“I GO 行动”,让社工引导居民文明养犬。普朱管委会朱家尖街道莲花社区实施“渔嫂禁毒”项目,渔嫂们定期走进渔村、走上渔船,开展禁毒、防毒宣传,助力“无毒渔区”建设。目前,全市8个示范社区和34个扩面社区共设计实施“家门口”项目268个,居民逐渐从个体“小家”融入社区群体“大家”,成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

立足“精”字,创建社区治理品牌上水平

在幸福社区建设中,各社区着力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

围绕解决社区治理短板和满足居民服务需求,通过开展“一社一品”的特色项目,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型社区治理品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新城管委会临城街道金鸡山社区“和”老师工作室,调动社区居民开展普法宣传、治安巡逻及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该社区2015年矛盾纠纷80余 起,2016年约40起,2017年降至5起,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与好评。岱山县高亭镇嘉和社区开设“道德门诊”,“道德医生”每周定期“坐诊”,受理居民群众的咨询、反映和投诉,对社区各种问题开出“处方”,并安排“道德护士”跟踪“护理”直至改正为止。嵊泗县菜园镇东海社区推行“三事分流”机制,把民生事物分成大事、小事、私事3类,大事政府部门来办,小事社区与居民商量着办,私事居民自己来办,通过搭建“乐和代表+乐和多方联席会议+乐和家园自治理事会+乐和网格议事会”协商平台,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工作。

香园社工服务站70后服务社

立足“融”字,打造综合性服务团队强保障

按照专业化要求,以内引外联为导向,结合“三社联动”工作的开展,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能够满足社区治理与服务需求的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打造和引入综合性服务团队,培育挖掘一批社会组织带头人和志愿服务骨干,为幸福社区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和人才保障。

全市首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舟山市香园社工服务中心培育成立后,面向社区各类群体推出了“70后服务社”“健康360”“三点半课堂”“爱助回归路”等一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舟山市三立社工发展服务中心、金平家政服务社等一批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的优秀社工团队也相继成立运作。引入全国五A级百强社会组织委托管理新城“城市驿站”,引入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开展社区实务培训、社工培养、项目设计、评估督导等工作。此外,综合运用公益创投、购买服务、公益项目相亲会、品牌社会组织认定等多种手段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常态化、组织规范化、发展长效化,助推幸福社区建设有形组织载体的规范运行。据统计,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1337家,备案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600余家,注册志愿者16.8万人;正式登记的专业社工机构17家,社工行业管理机构3家,社区社工站76家,持证专业社工491人,社工员825人。

猜你喜欢

舟山市社工居民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我是小画家
社工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