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应用于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8-10-22肖日春
肖日春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骨科,贵州 遵义 563000)
与成年人群相比较,小儿身心发育均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而小儿发生骨折后多需要手术治疗,不但疼痛剧烈,并且恢复时间极长。但是,大部分患儿均极易哭闹、抗拒治疗,临床治疗措施难以正常开展[1]。因此,应进一步寻找合理有效护理方式,以提升其遵医行为,改善临床表现。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所收治骨折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以评估健康教育互动模式临床价值。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所收治骨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7±2.12)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31例、下肢骨折20例、其他9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5±2.19)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22例、其他8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病例纳入标准[2]:(1)均经x线检查确诊新鲜骨折;(2)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儿;(2)合并陈旧性骨折患儿;(3)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者;(4)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包括注意事项告知、常识讲解及术前辅导等。
1.2.2 研究组:予以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包括:(1)院前评估:在患儿入院后,安排护理人员与患儿及监护人进行交流,详细了解患儿骨折类型、性格特征等,并根据所掌握情况拟定健康教育方案。(2)初步接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情况,帮助患儿消除陌生感、恐惧感,快速融入住院环境;可在病房添加儿童玩具、卡通书等物品,减轻患儿负性情绪,提升遵医行为。(3)疾病宣教:在与护理人员熟悉后,开始讲解骨折相关知识,包括治疗过程、康复手段等,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病痛,建立良好治疗信心。(4)术后宣教: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亲自演示,吸引患儿注意力;条件允许时,邀请恢复较好患儿进行示范,激发患儿康复锻炼兴趣。(5)预后评估:在健康教育过程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并详细记录患儿日常表现和依从性,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1.3 评价标准[3]
遵医行为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嘱内容视为合作。自拟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预防及预后等,满分100分,比较干预前后得分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对患儿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遵医行为合作比例比较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儿中,遵医行为合作比例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x2为6.302,差异显著,P<0.05。
表1 遵医行为合作比例比较[n(%)]
2.2 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由表2可知,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得分为(86.26±5.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3±6.22)分,t为11.635,差异显著,P<0.01。
表2 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s)
表2 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例)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60 68.15±4.39 86.26±5.15对照组 60 69.12±4.41 74.13±6.22 t-1.207 11.635 P->0.05 <0.01
3 讨 论
对于骨折患儿而言,其心理发育尚不完全,并且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和不适。若护理或健康教育方式不当,则极易提高护理风险,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疾病痊愈。而健康教育互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可通过双向性护理使患儿及家属积极投入治疗过程中。通过全面评估、趣味互动等方式,可更好地提高患儿和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和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表现[4-5]。
本研究通过将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应用于小儿骨折护理中,获得较为满意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中,遵医行为合作比例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x2为6.302,差异显著,P<0.05。提示互动模式有利于提升患儿遵医行为,这可能与其可有效吸引患儿注意及兴趣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得分为(86.26±5.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3±6.22)分,t为11.635,差异显著,P<0.01。提示互动模式有利于疾病认知提高,有利于临床表现提升。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应用于小儿骨折护理中,可有效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疾病认知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