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8-10-22王剑平陈文君
王剑平,陈文君
(1.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500;2.新疆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新疆 阜康 831501)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1],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是气道呈现为高反应性[2],在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的状态下[3],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哮喘的发病几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4]。同时哮喘发病不存在性别以及年龄的差异性[5],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院将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所接收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数据分析,评定个体化系统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共接收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入选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选取;②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依据:①肝肾功能不全;②精神病症。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18岁。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健康教育模式,包括用药安全指导、饮食安全指导以及疾病安全指导。研究组行个体化系统性干预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通过常规交谈和患者进行了解,掌握患者的病症情况,了解患者目前所担忧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交流,解决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②根据患者性格以及文化程度,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以此采用及时交流以及沟通方式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治疗的阶段内病症情况进行回答,共5个问题,每个问题共5个答案,总分为25分。其中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有所控制、<20分为未得到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68例患者均行SPSS19.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患者哮喘认知水平分析、ACT测试的哮喘控制水平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的差异性,则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哮喘认知水平分析
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诱发原因、治疗误区、防治依从性以及长期治疗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哮喘认知水平对比(%)
2.2 两组患者ACT测试的哮喘控制水平分析
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水平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后水平有显著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ACT测试的哮喘控制水平
3 讨 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多采用的的治疗方式均不能对病症彻底救治,因此无论是国外研究人员,还是国内研究学者都强调,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模式能够对哮喘病症进行合理控制。本文通过对支气管哮喘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指导,能够缓解病症,对病症进行有效控制。根据临床数据报道证实,通过将护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打造成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增强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为呼吸科常见的病症,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反应为呼吸困难,因此患者经常会出现心理情绪的失衡,严重应向患者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临床多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以哮喘护理指导,以此强化哮喘病症控制效果。但是通过
临床数据证实,临床中患者的哮喘认知水平以及哮喘控制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在当前临床理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本文中,我院对6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通过数据证实,研究组患者对诱发原因、治疗误区、防治依从性以及长期治疗的了解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ACT测试<20分的患者有22例,干预后为19例,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20分有29例,干预后为14例,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手段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