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10-22邱素平
沈 群,邱素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的重症疾病,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危重,进展快,需及时抢救,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1-2]。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56.24±9.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7min~12 h,平均时间为(3.33±0.14)h;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7岁,平均 (56.21±9.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6min~13h,平均时间为(3.31±0.16)h;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开展全程优质急诊护理。①优质接诊流程: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和交费的接诊流程,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左下肢静脉通道开通,快速给予抽血生化检验[3]。②优质抢救流程:护理人员职责分明,具备高度责任心,最大限度减少护理过失,接诊后建立首诊责任制,并最短时间内进行初步评估和心电图检查,为治疗提供依据。③优质信息化服务: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抢救过程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正确记录,实现信息共享,最短时间内获得检查报告,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正确用药。④优质转运交接:明确病情后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对PCI介入者及时通知PCI医生做好准备,并详细交接工作,仔细填写转运交接单。⑤优质抢救护理:抢救过程仔细做好抢救记录,抢救结束后整理为表格以便后续分析[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平均分诊时间、平均心电监护时间、生化检验时间、给药时间、总急救时间;护理前后患者心功能等级;AMI院内复发情况和二次PCI治疗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5.0统计,(±s)为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相比较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80.00%,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是100.00%。
2.2 护理前后心功能等级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等级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护理前后心功能等级相比较( ±s)
表1 护理前后心功能等级相比较( ±s)
例数 时期 心功能等级组别实验组 45 护理前 3.12±0.12护理后 1.71±0.11对照组 45 护理前 3.12±0.13护理后 2.29±0.14
2.3 两组平均分诊时间、平均心电监护时间、生化检验时间、给药时间、总急救时间相比较
实验组平均分诊时间、平均心电监护时间、生化检验时间、给药时间、总急救时间0.57±0.26min、4.18±0.91min、4.38±1.32min、4.78±1.51min、40.25±6.14min短于对照组2.43±0.62min、7.34±1.02min、9.41±1.51 min、7.09±1.24 min、60.43±7.13 min,P<0.05。
2.4 两组AMI院内复发情况和二次PCI治疗率相比较
实验组AMI院内复发率和二次PCI治疗率8.89%和6.67%低于对照组24.44%和22.22%,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高,而急诊护理工作的高效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其生命安全。通过实施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可从患者接诊至分诊、转运、抢救等过程争分夺秒给予有效护理,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个环节衔接,建立首诊责任制,可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提升护理质量,最短时间内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分诊时间、平均心电监护时间、生化检验时间、给药时间、总急救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等级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MI院内复发情况和二次PCI治疗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院内复发率和二次手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