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18-10-22管晓飞
管晓飞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如东 226400)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疾病之一[1],发病原因多为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造成其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及时良好的抢救,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该疾病的常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群体身体免疫力较低,患者在患病之后更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一个效果良好的急诊护理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痊愈[3],本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效果良好,以下为具体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患有心脑细管疾病的患者。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55.23±2.28)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5例,高中以上6例;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5.14±2.12)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个临床数据经过比对之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护理包括:常规院前抢救、科学构建静脉通道、对患者的心电图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吸氧治疗等。
优质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首先,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要将相关急救设备及急救物品准备齐全,并且要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调控,做好万全的准备,使其保持待机的状态。其次,在患者进入急诊室之后,要立刻给予患者科学输液治疗以及面罩吸氧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对其心肌标志物也要进行严格的科学检测,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最后,急诊正式开始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程度是影响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必须与专业医生的有效配合可以促进急诊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对相关急救流程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和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两种护理方式的疗效和满意程度,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用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来表达患者满意程度,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来表达临床疗效。显效情况:进出急诊室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有效情况:进出急诊室时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状出现的频率下降;无效情况:进出急诊室时间长,不良反应没有消失。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均数±标准差),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3.94%)高于对照组(72.73%),可以进行对比。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
2.2 患者抢救效果及各项指标比较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的进出急诊室时间(min)、住院时间(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效果及各项指标比较
3 讨 论
在现代社会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发的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该疾病发生的原因多样,包括过度劳累、情绪不稳、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4],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改善抢救效果。优质急诊护理是如今国内较多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能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发挥良好的护理效果[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2.73%(P<0.05),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及各项指标,观察组的进出急诊室时间(41.5±11.76 min)、住院时间(13.56±3.65 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7.42±1.58)与对照组(54.3±26.96 min,16.24±5.54 d,13.15±1.61)比较差异明显。
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大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