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漩涡镇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对漩涡镇巧借当地资源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调研
2018-10-22苗华英
熊 飞 苗华英 文 / 图
近日,笔者赴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深入凤堰古梯田核心区多家农户走访,对该镇巧借当地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获益匪浅。
一、漩涡镇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漩涡镇地处凤凰山南麓,距离县城大约50千米。从县城到漩涡镇,需要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翻越海拔2000米高的凤凰山。过去由于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加之很多农户都分散地居住在海拔五六百米的山坡上,主要依靠种粮为生,因而经济来源非常有限。曾经的漩涡镇,和其他山区一样属于名不见经传的“穷山窝窝”。但近年来,该乡镇依托当地的绿水青山、万亩古梯田,以及古寨堡、古民居等各种资源,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业、高端有机食品开发等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支持农户大规模种植油菜,举办万亩古梯田“油菜花节”,每年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前往旅游观光、摄影创作,带动了有机稻米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发,实现了田园美丽、乡村美化,三产融合、协同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其主要经验与做法是:
1. 点石成金,文物普查唤醒万亩古梯田漩涡镇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背靠的凤凰山主体,是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之间的一条独立的地垒式山脉。虽然地处我国西北,但受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山上云雾较多,山体植被茂盛,山中降雨充沛,山沟溪水奔流,该乡镇的大部分村民,就分散地居住在凤凰山南麓的山脚至半山腰上。
深入到漩涡镇的各村,粗看这里与邻近村庄并无二致,但若细看还是有不少差别。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山坡上分布着众多连片梯田。这些梯田自下而上、依山就势建造,利用山涧溪流自然灌溉,虽大小宽窄不一,但层层叠叠地连成一大片,就显得大气磅礴、蔚为壮观。漩涡梯田总面积足有万余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凤江梯田群和堰坪梯田群,两片合称“凤堰梯田”,集中分布在漩涡镇的黄龙、堰坪、茨沟三个村。在人们印象中,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例如我国比较著名的元阳哈尼梯田就位于云南,龙脊梯田位于广西。在以旱作为主的西北山区,突然出现如此大面积梯田实属罕见。多年来当地农民偏安一隅,春季插秧种稻,秋季移栽油菜,守着古老梯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除了感觉梯田耕作、收获不便外,并无其他异样。
事情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出现转机。当年普查发现,漩涡镇的凤堰梯田,为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北方面积最大、保持最完整的“古梯田”群。专家认为,凤堰古梯田是中国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水利文化遗产之一。过去身在山中不识“宝”,通过文物普查发现“宝”就在身边后,当地果断地加大了对古梯田的保护、宣传、建设与开发力度,沉睡多年的凤堰古梯田,从此由“名不见经传”转为“声名鹊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凤堰古梯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2年作为我国第一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陕西省水利厅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目前,凤堰古梯田已经成为汉阴县乃至安康市的著名景点和靓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2. 将油菜花海与古梯田完美结合,打造绝美特色旅游景点中国地大物博、连片梯田众多,如果单纯依靠古梯田,对游客的吸引力显然有限,为了给普普通通的梯田穿上靓丽的外衣,使其由“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吸引更多游客关注,漩涡镇想出了在梯田大规模种植油菜的办法。在山区梯田种植油菜,技术简单易行,农民人人都会,同时还具有种植成本不高、效益稳定等优势。大面积连片梯田种植油菜后,花开时节阶梯式梯田面上层层金黄,片片花海时隐时现于莽莽群山云雾间,呈现出美丽动人的别样景观,大大增添了古梯田的魅力和对外界的吸引力。
但在山区梯田种植油菜,也存在耕地零碎、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大量工序需要人力操作、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为引导、支持当地农民齐心协力种植油菜,把万亩古梯田装扮成引人瞩目的特色风景区,当地政府一是给每个种植油菜的农户每亩补助200元,有效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二是在每年3~5月油菜花开期间举办油菜花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往观光游览。此举有效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一批头脑灵活的农户顺势开办农家乐、小卖店等,迅速实现了脱贫致富。2017年,安康市将油菜花节的主办地点放在汉阴县漩涡镇,绝美的田园风光,加上强大的宣传攻势,使漩涡镇花海梯田从众多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引得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当地农民告诉笔者:“高峰期村里公路上车子都停满了,场子里、田坎上到处都是游客”。景区建设让漩涡镇迅速聚集了超高的“人气”,游客多了,村里热闹了,村民们的钱包也随之鼓起来了。沉睡多年的资源优势,终于转化为经济优势。
3. 汇聚资源做好加法,不断强化地方旅游特色漩涡镇除有万亩古梯田、漫山油菜花外,还有多处古寨堡、古民居等,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冯家堡、太平堡、吴家花屋、黄龙庙、川竹寨,以及赖家湾古村落等。
为进一步强化当地旅游特色,把漩涡镇打造成文化旅游名镇,把乡村旅游业培植成优势主导产业,当地政府对这些古寨堡、古民居等进行了保护和整修,将其中一些开辟为新的景点供游客参观游览。与此同时,还对景区的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对观景台等相关设施和旅游标示进行了完善,对村庄环境进行了整治,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对各项服务进行了规范,着力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摄影创作、养生养老、农耕体验、民宿文化、特色考古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通过做好加法,漩涡镇花海梯田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游客,使他们获得了更为丰富多彩、舒适便捷的乡村体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4. 开发有机稻米,让古梯田再添新看点、再做新贡献油菜收获后种什么?能不能让古梯田为景区再添新看点?为农民增收再做新贡献?近年来,漩涡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当地农民在古梯田种植富硒有机稻米,使古梯田的保护和利用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谈到有机稻米种植项目,当地农民都感到非常满意。他们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种子是由城里来的公司发放的优质稻种,肥料也是由公司统一发放的有机肥,技术上完全按照公司要求,采取施农家肥、灌山泉水、耕牛犁田、人工插秧、手工割稻等传统耕作方式,不允许施用化肥、农药等。为减少稻田病虫杂草,公司让农户在田里养鸭子,还在村子的梯田边装了很多太阳能杀虫灯。水稻收获后,公司派人上门收购。这样种稻,人虽然累一点,但比较省心省事。稻谷产量确实低一点,每亩只有350~400千克,但公司给出的收购价格是每千克5元,比常规种植的每千克要高出2元以上。一季算下来,种有机稻每亩要多收入好几百元。如果再加上稻田养鸭的收入和上面发放的奖补资金,每亩收入远远超过了种植常规水稻。每年秋收后,有的农户将稻谷卖一部分,留一部分自食。自家种的有机稻米,吃起来既香甜、又放心。也有农户舍不得吃,将稻谷全部卖给公司,然后再买普通大米吃。公司卖出去的有机大米,价格要超过肉价呢。”
农户们口中将大米卖出肉价的“公司”,就是汉阴县新鑫米业公司。近年来,该公司看中了漩涡古梯田聚集的人气,以及良好生态环境和巨大品牌效应,加之当地土壤富硒,于是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与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相结合,以有机稻米为突破口,按照“公司做两端,农民做中间”的发展模式,在核心景区凤堰古梯田建立富硒有机稻米种植基地,由大户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指导农民按标准种植,坚持优质优价收购。公司注册了“漩涡凤堰”等有机稻米品牌,对收购的稻米进行精加工,然后利用当地节庆活动和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对外销售,让游客来了能舒心游览,走时能满载而归。此举给古梯田种植注入了现代元素、增添了新的活力。由于水稻品种和生态环境优,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营销方式先进,新鑫米业在凤堰古梯田种植的富硒有机稻,加工成精米包装后,除节庆期间主要在当地销售外,平时主要销往西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满足高端人群消费需求,每斤售价高达20元,超过了汉阴县农村的肉价。种植有机稻米,不仅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公司也赚了个盆满钵满,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
种植有机稻米,也为古梯田景区旅游丰富了新内容,增加了新看点,开发了新体验,增添了新产品,带来了新收入。过去,由于在古梯田种植常规水稻效益偏低,有的农户常年外出打工,致使部分梯田不能按时插秧。改种有机稻米后,效益明显提高,加上种植油菜及政府补贴收入,很多农户都感觉种田值得、划算,梯田撂荒现象明显减少。古梯田大面积种植水稻后,从施肥、整田、插秧,到管理、治虫、收割等全部采取人畜耕作,形成了许多新的看点,加上当地民风淳朴、环境舒适,吸引了不少新游客,特别是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使景区变为春游花海梯田,夏看梯田插秧,秋观金黄稻浪,冬拍层雪农庄,四季游客不断。各地游客涌入漩涡镇景区,数十家农户都借机办起了农家乐,不仅获得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一些过去不值钱的农村“土特产”,变成了游客们喜爱的“香饽饽”,许多搞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也跟着沾了光,农民收入一路看涨,大部分农户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漩涡镇巧借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保住了粮食安全,又引来了四方游客、富裕了乡村农民,实现了由“穷乡僻壤”到“旅游热点”的华丽转身,同时也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是难得的山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其经验与做法值得类似地区学习和借鉴。
当然,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该地还有一些可以改进和完善之处。例如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偏少、工价偏高实情,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水稻旱育抛栽等新技术;利用山泉活水,推广水稻半旱式种植、稻田养鱼等新模式;发挥油菜花面积大优势,引导当地农民养殖中华蜜蜂等,进一步节省用工,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开辟致富门路,使古梯田种植得以延续,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
二、漩涡镇三产融合发展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山区农村如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怎样才能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有些人总感到当地没资源、没条件、基础差,有的甚至觉得困难重重、一筹莫展,漩涡镇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拓宽了思路,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1. 任何地方都有优势,关键要有发现的“慧眼”发展农业必须要找准项目,找准项目先要找准自身优势,在优势突出的方面做文章、下工夫,这样干起来才能扬长避短、事半功倍,才能通过差异竞争脱颖而出,实现特色取胜。但很多地方总感觉自己什么都没优势,或者找不到优势在哪里,觉得发展产业无从下手,于是要么“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干什么就干什么;要么“唯命是从”,上面叫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结果常导致项目脱离实际、产业发展趋同,有时事倍功半,有时劳而无功。其实认真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思考就会发现,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优势,有时换个思路,“劣势”甚至也会变为“优势”,只是没有发现的“慧眼”而已。漩涡镇守着古梯田种植了多年,起初也只是感觉到耕作与收获不便,并没发现有什么优势。通过文物普查他们才知道,多年来自己一直都在“守着金碗讨饭吃”。因此,一个地方发展产业,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必要时可以借助外来人才、用“旁观者”的眼光,寻找、发现自己的优势,进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2. 山区农业一定要立足优势,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山区不少地方在发展农业时,容易好高骛远、喜欢做大做强,但与大平原相比,山区搞常规农业,在种植面积、道路设施、机械化程度、生产成本、规模效应、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很多既没有将产业做大,也没有做强,更没有做出效益,农民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因此,山区发展农业,一定要另辟蹊径,立足优势上项目,要将优势不断深挖、放大,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漩涡镇正是紧紧围绕“万亩古梯田”这一核心优势资源,种植油菜、有机稻米,举办油菜花节,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实施一系列干群认可的“接地气”项目,不断做好加法,才使得凤堰古梯田的优势与特色益发突出,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当地乃至周边省市的旅游热点。
3. 山区实施农业项目,公司与农户必须实现“双赢”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小,发展农业产业,实施农业项目,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公司带动,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发展、互利双赢。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地方过于偏重公司的利益,结果农民参与度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公司与农民“两张皮”,导致项目实施多年仍难有起色。也有一些地方过于偏重本地农民利益,导致外来公司难在当地扎根,有的甚至因发展艰难很快撤资走人。漩涡镇在实施农业项目时,很好地兼顾了各方,尤其是外来公司与当地农民之间的利益。在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引领推动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企业盈利发展。如果没有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很难保护好万亩古梯田,很难建成万亩花海梯田这一壮丽景观,更难将油菜花节一届一届地办下去,最终办成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和特色名片。
4. 三产融合发展,能产生“1+1>2”效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今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流和方向。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山区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是重点,它可以将山区的很多看似劣势的东西转化为优势资源,同时还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发展。漩涡镇就是紧紧抓住了乡村旅游业这个“牛鼻子”,带动了众多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很多产业和项目之间,还产生了互利互促、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例如有机稻米种植,为古梯田旅游增添了新的看点,吸引了更多游客;八方游客涌来,也扩大了对当地有机稻米的宣传,提升了有机稻米的知名度,促进了有机稻米的增值与销售。两者优势互补,产生了“1+1>2”的效果。
5. 今天留住绿水青山,明天就可能拥有金山银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漩涡镇用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在山高坡陡的西北地区,从湖南长沙移居到陕西汉阴的先民们,把南方水稻种植技术带到北方,充分利用漩涡镇的自然条件,经过几代人努力建造了万亩古梯田,并持续使用至今,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温饱问题,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山区常见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杰作。现在漩涡镇人又充分发挥当地山清水秀优势,利用万亩古梯田这一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业,使万亩古梯田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实现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如今,凤堰古梯田景区内的大部分农户都搬进了新居,住进了小洋楼,过着安居乐业的富足日子。正因为守住了绿水青山,加上众人的勤劳和智慧,漩涡镇人现在才真正拥有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