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导入 构建多样化的课堂

2018-10-21朱苏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平均数创设同学

朱苏花

数学,一直是很多学生畏惧的一门学科。随着年级的升高,愈发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在农村中学表现更为突出。学生生活在农村,知识面窄,实践操作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山区教育教学信息的相对落后,教师传统程式化的教学套路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课堂内教师“讲滔滔”,学生“听默默”。如何构健多样化的课堂,打破这“一潭死水”般的教学氛围,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件创新,创设生动化的课堂。

一说起数学,就使人想到公式、定理,证明,给人以严肃抽象、枯燥乏味的感觉。而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情景,大大激活了课堂气氛。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打折销售”这一节课时,打折销售促销问题在农村较为少见。为了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在新课的开始,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到商场逛一逛?(想)那么现在跟老师到商场去逛逛吧(播放商场里打折销售的图片)。大家在商场里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 “季末狂减5折起售”、“五周年店庆8.8折酬宾”、“满200元送50元”、“全场7.8折”……。请问同学们,商家打折会不会亏本吗?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商品买卖中的打折问题。通过图片的渲染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了生动数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景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融入生活,营造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以更多的生活材料为引例,让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农村学生储蓄的生活知识比较贫乏,在学生了解了平均数定义后,便向学生提出:“在生活中,我们哪些方面运用到平均数的知识?”,因为学生平时实践较少,只能想到极少的实例,如:老师为了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而计算平均分。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求平均数的信息,图文并茂。如:篮球比赛队员的平均身高;学校每个月的平均用电及平均用水量;在电视上,比赛歌手的成绩统计;严重缺水地区和小明家日平均用水量的比较,通过一组组社会信息,学生不但真正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更是从小感受到了社会的责任感。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第三,创设悬念,打造新奇化的课堂。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字母表示数”的引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自己任意选一个数,然后将这个数乘以4,再减1,最后除以2,把纸折叠好,相互之间不能交流,然后我煞有其事地说道“我不看同学们的纸片,只要告诉老师你的计算结果,我就知道你选的是什么数,你们信吗?”此言一出,同学们都面露惊奇之色。“怎么可能呢,老师也会变魔术!”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见此状态我又说道“如果同学们不信,可以验证一下。”此时他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于是我请几位同学将计算结果写在黑板上,很快,我就说出了准确答案。这一结果与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很大反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因此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字母表示数”这一章的新课。

第四,妙引材料,实现主动化的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巧选引入课题的材料也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上课初,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说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一个历史故事有很大的联系哦,有兴趣吗?”我注意到,学生马上面露惊奇,“有听说过‘将军饮马的故事吗?”很多同学摇了摇头,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学生提议让我讲一讲。“相传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一位将军每天要从军营A地出发到河边(如下图MN)去饮马,然后再回到驻地B。问怎样选择饮马地点,才能使路程最短?

他和部下对此问题百思不解。后來,当时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的海伦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个问题被称为‘将军饮马问题。你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很自然就导出了今天学习的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构建多样化的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教得舒心,而学生学得开心。

猜你喜欢

平均数创设同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不一样的平均数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