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
2018-10-21张桥龙
张桥龙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人才目标。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学科、进行科学研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笔者坚持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途径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一)克服创新认识的误区,创设课堂教学模式
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实,每一个合情合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可见,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别人是否提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挖掘教材,创新教法,高效地驾驭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试卷讲评课的普遍方法是逐题讲解,教师问,学生答,然后纠正错误。笔者让学生自己提问,尤其是选择题,每道题都让学生轮流如实说出自己的选项,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看错了,有的说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题意不明确。然后他们向教师质疑,向优等生质询,展开讨论。对于学生的求知、求思,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用“大胆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已经找到了答案”“很好”等一系列渐进的语言,欣赏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面对自己的错误的勇气。教师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补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掌握了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思维过程,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令教师赞叹不已。当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将会发现学生身上隐藏着的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资源,以优导差,以差激优,才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团结协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机制。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关键。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将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和理论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充分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只要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就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增强创新信心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当充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尽量给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相信自己能行,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实现良性循环。课堂上,为什么一句“你能做出来的”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呢?因为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渴望得到成功。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给予学生力量,让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创新信心。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应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示赞许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自己的评价,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为主导,也需要学生为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将创新理念落实在每天、每节课,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