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8-10-21郭玉蓉
郭玉蓉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会发挥积极的功效,促进人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情感空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它包括寓教于乐的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則,师生情感交融的原则,是教学艺术中制造情感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积极情感、教材的情感因素和学生的情感效能,以情感促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情感教育的培养促进物理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以理育情
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知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着手,让理智来支配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使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有明确的了解;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某种成功感,产生自信愉悦的主观感受;三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使情知交融,情通理达。例如,讲授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现状时,激励学生奋发有为、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在教学中要有老师主导创设情景进行情感诱发,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中。
二、以情育情
青少年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因此教师利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教材来备课,通过教师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感是十分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如其分的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对介绍科学家热爱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的事迹和精神,要带有赞美和喜悦的表情,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对陶冶学生的情感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二是通过问题设计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出一股无穷的力量,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避免因内容平淡,导致物理学基本概念显得抽象与分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抽象的物理知识;三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只是作对错判断,而应加上一些简短而有鼓舞的批语如“好!”、“有进步”、“认真”、“继续努力”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引起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也是感受成功的直接途径;四是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应提倡教育这是要给每一个学生,以母亲的仁慈、父亲的严格以及同胞的平等和尊重。
三、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意志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教师要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对象;二是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如学生做实验和作业时要求其各自独立完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要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求证,自己权衡和分析各种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总结经验,选取最有效、最直接的解题方法,有意识的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三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有些学生因为物理学得不好怕在课堂上发言,此时教师应小心呵护而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许多学生处在“雾”里,而不能“悟”理,这跟他们的年龄理解力有关,教师要能体谅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学生起来发言时,即使说不出也要体谅他为他解围,说“考虑的时间不够”、“请坐下再想想,我相信你能知道”,努力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
四、 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优化青少年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新环境。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除了改善物质环境,以优美、整洁的环境来感化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具体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集体情境、德育情境和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应在课后找学生聊聊,甚至参加他们的一些文体活动,了解他们有何苦恼、困难,并尽可能地进行家访,熟悉了解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这样就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这些情境对学生情感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情感氛围的感染、熏陶、引导、规范来实现的。
由此可见,看似枯燥的物理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实现认知目标时,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培养的作用,那么学生就会受到情感的触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随之而来的是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探索欲望增强。这样,认知目标实现的水平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显而易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以情优教”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