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8-10-21李寿岸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光屏凸透镜物理

李寿岸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新的思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给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导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导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讲授一个定理可设计若干不同的问题,可以有若干不同的问法,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把握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才能问有所思,问有所答,活跃学生的思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再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导思——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见识不广,知识面比较狭窄,对于提出的问题不敢做出大胆的猜想,或猜想偏离了方向,这就给设计实验设置了障碍,因此,首先要启发学生思维,针对提出的问题,搜索可能出现的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旁敲边击,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進行。

首先,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知识准备。猜想绝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类似的现象,他们是很难猜想出来的。

其次,在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猜想方向。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物理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猜想,使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当然,教师也不能时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否则就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同时又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常见有效的猜想方法。①类比猜想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的一种推理方法。②联系猜想法:借助以前与之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其他物理问题或知识。③归纳猜想法: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的属性,猜想该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属性。④逆向猜想法: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到这思考问题,反向分析,来探究成因或条件。

三、导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根据生活经验或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提出种种猜想;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猜想都一一用实验验证。

优化实验方案。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在黑板上画设计电路图。甲同学设计电路图中没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乙同学设计电路图中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针对这种情况,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取得共识:甲同学设计的电路只能测一组电流和电压值,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可做到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且操作方便。比较实验方案虽然费时,但在以后设计测电功率的电路费时较少,非常值得。

突出探究方法。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象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四、导做——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尽量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教师要适时地提出: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所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对于首次使用新的仪器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问题;指导学生从具体实验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和总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凸透镜成像的观察,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蜡烛和光屏上所成的像,当蜡烛在光具座上从大于2倍焦距处逐渐移近凸透镱时,为了在光屏上显示一个清晰的象,必须移动光屏,使之在光屏上成的像从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变化到等大的倒立的实像,以及变化到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一定距离时,在光屏上成不了像。这特点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蜡烛相对于凸透镜的位置不同,在光屏上成像情况也随之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与思维得知,成的像是缩小的,等大的还是放大的是由物距的大小决定的,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成像情况也变化,从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分析在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它的原因,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五、导误——培养学生具有对实验故障判断的能力

学生实验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有关电路的实验,容易出现故障,有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总在出现问题时不加思索地举手发问,遇到这种情形不要立即给他分析,而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或问题。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中实施这一关键环节,的确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光屏凸透镜物理
光屏的作用
留言板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
用不等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