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现状与思考

2018-10-21黎燕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幼儿教师幼儿园

黎燕

摘要: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合理指导。选择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为研究样本,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从指导时段、指导情境、指导内容、指导方式、指导效果方面研究了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现状。研究发现,幼儿园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存在如下问题:科学区活动开始和结束后时段的指导不够,强行指导的次数过多,对科学态度的指导不够,启发性指导过少,不同年龄班级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提升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区活动;幼儿教师;幼儿园;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8)02-0067-0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对已有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研究者主要从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时段、指导情境、指导内容、指导方式和指导效果五个方面来研究教师的指导策略。其中,教师指导时段分科学区活动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三个时段;指导情境分为幼儿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幼儿遇到困难没有主动求助、活动中幼儿出现冲突矛盾等负面行为、幼儿不断重复某活动或操作、教师不清楚活动意图或状况、幼儿无明显指导需要、教师组织活动需要七种情境;指导内容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规则与纪律的维持五方面内容;指导方式分为直接解答、讲解阐释、演练示范、引导操作、启发探究五种;[1]指导效果根据幼儿在教师指导后的反应分为正效(幼儿愉快、自愿接受教师指导,科学区活动得以继续进行)、负效(幼儿被动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活动或反而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无效(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不予理睬)三种。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湖北省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为研究样本。该园有12个教学班(小班、中班、大班各4个班),研究者把该园12个班级中的教师和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访谈了该园9名幼儿教师。

(二)研究方法

第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的记录采用了事件取样记录法。为了搜集反映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现状的资料,2017年4-6月,研究者对该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72个科学区活动(小班、中班、大班各24个活动)进行了观察,主要依靠现场观察记录相关资料,随后又查看了视频进行信息补充,最终共获得184个关于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的资料。

第二,访谈法。为了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在指导策略方面的看法、困惑等信息,研究者采用了结构性访谈法,随机选择了9名幼儿教师(小班、中班、大班各3名)进行访谈。访谈问题主要包括:教师对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的认识、教师如何指导科学区活动、教师指导科学区活动的经验、教师指导科学区活动中存在的困惑等。

二、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现状

(一)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总体状况

1.不同时段的教师指导状况

观察结果显示,教师在活动进行中的指导次数最多,占总指导次数的78.3%。不同时段教师指导频数的检验结果说明,在不同活动时段,教师指导频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表明教师更倾向于在科学区活动进行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这与访谈中教师对科学区教师指导的认识一致。研究者访谈的9名教师中,有7名教师认为科学区活动中的教师指导就是在幼儿开始活动后进行的,教师巡查各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如发现诸如幼儿遇到困难或出现冲突等负面行为时应介入与引导。

2.不同指导情境下教师的指导状况

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情境是不同的。整理观察结果可知,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的次数最多,占比达39.1%;幼儿遇到困难但没有主动求助的情况下教师去指导的次数占教师总指导数的29.9%;幼儿没有明显介入指导需要,教师却进行了指导的次数占总指导数的26.1%。不同情境下教师进行指导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情境下教师指导的频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指导内容上教师的指导状况

从觀察结果可知,科学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侧重于科学方法及规则与纪律维持,两者分别占总指导数的47.8%和35.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不再仅重点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同样重视幼儿科学方法的习得,注重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检验发现,不同指导内容上教师的指导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不同指导方式上教师的指导状况

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可知,教师最常用的指导方式是直接解答,即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或者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占总指导数的48.4%;其次是讲解阐释与引导操作,占比分别为22.3%与20.1%;而演练示范和启发探究这两种指导方式使用很少。这一观察结果和访谈结果存在不一致之处。访谈中,9名教师都强调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启发幼儿的思维。但观察结果发现,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很少有教师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指导方法,这可能是因为幼儿教师虽掌握了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但实际操作的能力还不具备。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运用不同指导方式的频数具有显著性差异。

5.教师的指导效果

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科学区活动会产生一定影响,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统计结果表明,67.9%的教师指导起到好的作用,这说明教师的指导基本有效。检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指导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科学区活动中不同年龄班级教师的指导策略

1.在不同时段不同年龄班级教师的指导状况

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可知,不同年龄班级的教师,在不同时段使用的指导频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如图1显示,小班教师在活动开始前、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进行了更多的指导。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入园时间短,还没较好地掌握学习与生活常规,知识经验十分有限,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2.不同年龄班级教师的指导情境

从图2可以看出,小班幼儿遇到困难更倾向于主动向教师求助,教师随之进行指导;大班幼儿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不主动求助,但教师察觉后也会对之进行指导。小班幼儿科学区活动中出现的冲突矛盾比中班和大班更多,由此引发了教师更多的直接干预指导。大班幼儿出现了更多的重复某活动或操作的情况时,教师会对之进行指导。与大班相比,小班、中班教师会较多地在幼儿无明显指导需要的情况下对之进行指导。

3.不同年龄班级教师的指导内容

图3显示,大班教师更侧重于对幼儿科学方法的指导,小班、中班教师更侧重对幼儿进行规则的、纪律方面的干预指导,这与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密切相关。不论何种年龄班级,教师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上的引导都比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幼儿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态度指导的重要性。

4.不同年龄班级教师的指导方式

从图4可看出,大班教师使用直接解答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较少,多采用引导幼儿操作这种方式进行指导;小班教师使用演练示范指导方法较多;不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教师在科学区活动中采用启发探究的指导方式都很少。

5.不同年龄班级教师的指导效果

图5显示,中班幼儿教师指导的正效少于小班和大班,负效和无效多于小班和大班。这可能与教师的指导方式有关。由图4可知,中班幼儿教师多采用直接解答方式进行指导,而采用引导操作方式少,相比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主性进一步发展,他们可能更愿意自己探索,因而对教师的直接解答或讲解阐释要么被动接受,要么不予理睬,因此,教师指导效果不佳。

三、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改进

(一)重视科学区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时段的指导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科学区活动进行时的指导更多,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时段的指导很少。观察还发现,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时段的指导侧重于规则和纪律的维持,而对于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欲望的维持几乎没有相关指导行为。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科学区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时段的指导。在科学区活动开始阶段,教师不仅要做好纪律的维持等工作,更应投放合适材料,创设合理的探究环境,教给幼儿探究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兴趣。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合理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多肯定、鼓励幼儿,更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探究的过程与成果、讨论发现的问题与疑惑,促进幼儿交流、合作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给予幼儿更多自由探索的机会

观察结果显示,幼儿无明显指导需要的情况下教师也会对其进行指导,这一指导的次数占到了总指导次数的26.1%,幼儿遇到困难但没有主动求助的情况下教师指导的占比达29.9%。这反映出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行指导次数过多,这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幼儿的主导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小班幼儿还具有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因此,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自由探索的机会。除了活动中幼儿出现一些冲突矛盾等负面行为教师必须进行干预之外,教师应尽量少地直接干预幼儿的探究活动,不要强行指导。即使幼儿主动求助,教师也应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困难。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没有求助,教师更应该适当等待,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究,而不急于去帮助他们。

(三)加强对幼儿科学态度的指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态度三个方面。[2]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积极的科学情感和态度,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但研究发现,教师对幼儿科学态度的指导仅占总指导次数的3.3%,教师对幼儿科学态度的指导远远不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幼儿获得科学经验,掌握观察、分类、测量等科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如,教师应投放符合幼儿需要和能吸引幼儿兴趣的材料,肯定和赏识幼儿的表现,允许幼儿出现不合常规的想法和做法,提供幼儿试误的机会等。

(四)多采用启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科学探索的本质是探究。[3]但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启发探究指导方式的运用较少。因此,科学区活动中,教师要多采用引导探究这一真正启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调动幼儿的探究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首先要认同幼儿是有自主性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探究的能力。其次,教师不能急于直接给予幼儿答案或给幼儿讲解有关科学原理,而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鼓励幼儿自己试一试。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科学经验和科学方法的获得,更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不同年龄班级,教师采用的指导策略应是有差异的,而访谈得知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科学学习目标的差异并不是太清楚,谈及科学区活动指导的经验时,只有1名教师谈及自己的经验,8名教师都说自己没有经验可言。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教师的指导策略应有所区别。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和目标,加强对自身指导的反思,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教师指导小班幼儿时,应该引导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而不是在他们主动求助时就采用直接解答或讲解阐释等方式进行指导;指导中班、大班幼儿时,若幼儿没有求助或无明显指导需要时,教师应给予他们试误、摸索的机会,多观察、学会等待,必要时才给予他们引导。

参考文献:

[1] 梁玉华.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类型、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15(3):34-36.

[2] 董佩燕,张晓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15-19.

[3] 王双双.唯美教育: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5(6):56-57.

(责任编辑:夏豪杰)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幼儿教师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