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沁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10-21于海
于海
摘要:玛沁县作为畜牧县,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畜牧业基础薄弱、经营分散以及畜牧产品深加工水平不足等诸多问题,对县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这就要求玛沁县能够对自身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借此来促进县域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113
0 引言
玛沁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其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历史,并以藏系绵羊跟牦牛闻名于世。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跟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畜产品的需求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玛沁县因为传统生产经营体系的影响,存在畜牧行业发展缓慢跟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再加上超载放牧等情况的存在,使得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也就需要做好玛沁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来保障该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1 玛沁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1.1 生产能力过于低下
玛沁县中的天然草地面积有117×104 hm2,在草地畜牧业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在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度这一前提下,畜牧业多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其生产规模比较小,母畜比例相对较低。此外因为草地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出现,草地产出量严重降低,对于该区域畜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1]。
1.2 畜产品初加工效益不佳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投资建成的县肉食品产品加工企业能够进行冷冻牛羊肉等肉食产品的生产,但是这些企业因为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经营管理要求,也就导致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未能够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外加上增值水平过低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低下。
1.3 服务水平与科技含量不高
玛沁县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畜牧业,但是全县给畜牧业进行服务的兽医以及经营管理组织机构跟从业人员比较少,也就导致了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此外因为玛沁县的区域辽阔以及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县城中的兽医跟科技人员的作用未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畜牧业传染病防治效果不够理解,并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2]。
1.4 畜产品规模过小,市场经济调控能力低
玛沁县有2个集体贸易市场以及2个活畜贸易市场,农牧民们也多参与到个体联合从事加工、流通服务的队伍。但是市场发育速度过慢,对于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无法充分满足,其畜产品跟加工增值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难买难卖的问题,对于玛沁县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限制。
2 提升玛沁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 对家庭牧场生态结构跟生产模式进行优化
就我国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还存在有第一性生产不足以及第二性生产超前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超载过牧的情况频频发生,使得草地退化、草畜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促进玛沁县的畜牧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需要对草畜矛盾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来对草地生态结构进行优化,并进一步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3]。通过对畜种跟畜群结构畸形调整的模式,并进行存栏数的适度优化,也就能够使得草地畜牧业的次级生产力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该区域草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实现半舍饲以及集约化生产
为了更好的解决草畜不平衡的矛盾,就需要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工作,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这样也能够保证家畜们在冷季放牧过程中也能够维持饲养的平衡性。通过人工草地的构建,一方面能够提升植物光能利用率以及物质转化效率,借此来减少牧草的损失和浪费的情况,这样也就能够给予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足够多的牧草支撑。
2.3 进行科学养畜工作的开展
饲养周期长以及畜牧出栏率低作为制约高寒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也就需要通过加补饲育肥的模式来解决该问题。高寒牧区的夏季牧草比较丰富,幼畜早期生产发育快而且饲料消耗少,也就可以在该季节进行羔羊和肉牛的育肥处理,这样也就能够促使出栏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能够迅速将牧草转化为畜产品跟商品,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羔羊育肥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解决草畜矛盾跟季节不平衡的问题。通过放牧育肥以及混合育肥的模式,可以通过较少的饲草饲料来获取更多的畜产品,来提升自身的各种肉制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
2.4 加强集体经济组织机构的建设力度
因为玛沁县牧民们多处于定居分散的情况,其分散经营情况比较严重。因此玛沁县农牧民还可以在自愿以及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牧民协会或者公司的成立,借此来实现个体生产户跟市场两者的有效衔接,并使得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得到不断扩大。此外牧民协会跟公司还需要对自身的服务手段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提升,来引导牧户们通过联户经营的模式来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并需要进行各种先进技术的积极引进跟推广,这样才能够实现该区域的规模化养殖,从而带动玛沁县的畜牧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5 进行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创办
龙头企业作为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重要平台,只有在依托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来进行龙头企业的积极创办跟扶持,才能够使得玛沁县对于畜产品的深、精、细加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来进行新设备跟新技术的积极引进,并在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基础上进行系列产品的打造工作,也能够促使该县域的经营范围以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要按照市场经济化运作玛沁县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链条,以消费为导向,以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组织提供的专业、系统畜牧业产品营销服务和质量管理为依靠,形成畜牧业产品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而且,玛沁县的畜牧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市场,形成某一品牌或者品种行业优势,进行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实施果品产业内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链条上的衔接分工,以龙头企业带动和配套服务为依托,做到市场化运作,可以采用的产业运作模式有:畜牧业产业户+合作社+公司+市场,畜牧业产业户+合作社+市场,或者畜牧业产业户+合作社+公司以及畜牧业产业户+公司+市场,通过这种模式形成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打破原来限制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市场和流通这一瓶颈。
3 结束语
玛沁县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一种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也就要求当地的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视力度,对家庭牧场生态结构跟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实现半舍饲以及集约化生产,正确开展养畜工作,并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以及法规,加强集体经济组织机构的建设力度,与龙头企业进行有机合作,加大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产业化发展效果,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生产增效。
参考文献
[1]木尼热·热合木,新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探讨[J].中国畜牧业,2017(23):32-34.
[2]徐培培,李宗洙,临沂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6):2749-2751+2754.
[3]苑广阔.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畜牧业发展的福音[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8 (1):44-45.
[4]李漫晖.基层畜牧業产业化经营发展相关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7 (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