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养殖区动物防疫条件及疫病防控措施

2018-10-21董呈广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动物疫病

董呈广

摘要:牛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早餐之一,这就促使着我国的牛奶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养殖场里奶牛数量逐年攀升。奶牛的饲养是一项很有讲究的工作,如果养殖场的经营人员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无法合理的经营养殖场,也就无法生产出优质的牛奶,这不但会使得养殖场失去市场竞争力,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为了杜绝这种不良状况出现,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尤其是动物防疫条件改善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部署工作,对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牛养殖;动物疫病;防疫条件;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109

0 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牛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促使我国奶牛养殖行业迅速发展。这种大规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衍生了许多严峻的问题。由于相关部门对于奶牛的养殖业的监管不力,加上养殖人员的不规范养殖以及养殖场所的卫生不达标等原因,这些都促使了牛奶质量直线下降,因此,如何改善这种不良现象已经成为当下奶牛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分析

在日常的奶牛养殖中,养殖环境不良和饮食不卫生是造成奶牛发病的主要原因。从养殖环境的角度而言,养殖数量的增加,而养殖场规模却没有相应的扩大,这就会使得单位面积内养殖数量的增加[1],而该种数量的增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使养殖环境的通透性变差,使得养殖场所变得阴暗潮湿,而这种环境极易于滋生各种有害病菌,所以就使得奶牛的发病率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時,在这种环境中很难保证饮食卫生,所谓的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现如今的奶牛养殖场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经验,也没有良好的防疫意识,再加上对于奶牛的防疫工作不了解或者不重视,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奶牛场集体发病的几率。

2 科学合理的奶牛养殖区建设规划

2.1 养殖场所的改善和选择

良好的养殖环境既是保证养殖健康的基础环节,又是持续增加牛奶产量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养殖区域的选择,具体需要保证区域的宽敞性、向阳性、通透性等[2],其实这些方面都是在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和养殖环境。另外还要保证养殖场周围的环境适宜,具体的需要周围有良好的水源,选址尽量远离喧嚣的环境,为奶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养殖场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养殖场建设的时候,应该综合的考虑环境.规模等多个方面。为了保证奶牛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应尽量使得奶牛拥有一个较为宽阔环境,所以这就要在保证养殖密度的情况下尽量合理的控制养殖区的用地规模。同时还应尽量保证养殖区域的封闭性,将内部进行整体划分,具体划分模式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动物防疫流程进行设计。例如生活区、养殖区、隔离区、污水处理区、病患隔离区等。

2.3 奶牛舍的特殊性设计

依据奶牛的生理特性,对牛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据有关数据表明,奶牛在10~18℃的环境中生长最为正常,相反则不利于奶牛的正常生长和产奶。所以在对牛舍进行科学设计的时候应尽量通过一系列手段对牛舍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例如,增加牛舍的开窗数量,增设风扇和取暖设备。常规的牛舍都是分列排布的,这种形式就是为了增加牛舍的通透性,具体的又有单列和双列2种形式,不同的形式中间道路和牛舍的宽度也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总之,在进行奶牛养殖时,一定要对牛舍进行专门的设计规划[3]。

3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防控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防疫消毒制度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建立完善防疫消毒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的制定内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要保证奶牛养殖区内部始终保持一个封闭的状态,并且在养殖场所周围建立一个隔离带,同时在内部设立专用的消毒池、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消毒设施。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卫生管理,进行养殖区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另外还要为奶牛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体系,具体的可以对奶牛的防疫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还需要建立一个奶牛档案管理体系,对牛舍内每一个奶牛进行编号,并对其建立详细的档案,对奶牛的防疫情况进行详实的记录。与养殖区附近的实验室或者免疫站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为奶牛接种各种防疫疫苗,当有特殊疫情发生时也可以第一时间与实验室或者免疫站联系,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特殊情况。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也要定期体检,并且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3.2 牛舍特殊疫情紧急防治措施

在养殖区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生紧急疫情或者特殊疫情,首先要将病患及时的进行隔离处置,然后联系附近防疫站或者动物研究实验室请求帮助,当发现特殊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国家相应的主管部门,并积极的配合其进行处理工作。如果是传染类疾病应及时进行火葬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防止因时间拖延造成疫情的蔓延,但如果是普通疫情,则需要将其置放在隔离区域内,进行合理的救治并加强看护,早日将其治愈,及时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3.3 加强常规病情的预防控制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所有的疫病类型中常规疫病占据了所有疫情的90%以上,这也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常规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必要性。例如比较常见的有不孕症、牛蹄病以及奶牛乳腺炎等疾病,这些常见疾病虽然不是传染病,但是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对于养殖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必要加强对奶牛的子宫、牛蹄以及乳房进行日常的检查和卫生处理工作,通过这些方式合理的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生率,以此来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

3.4 建立专用的养殖用药档案

在养殖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动物用药档案。具体的需要将奶牛的生病信息、用药信息、治疗过程等信息详细的纳入档案。这些信息的科学统筹,不但有利于奶牛的科学养殖,而且还有利于奶牛养殖工作的科学研究。实验室人员和养殖人员可以根据档案信息,对奶牛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掌握了解,当发生相同情况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同时该种档案的建立还有利于对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进行有效的控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奶牛的养殖经营活动中,奶牛疫病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因此通过合理的养殖场所的规划,并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将是现代化奶牛养殖的主要方向,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保证牛奶的质量,最终满足我国人民对于奶制品的正常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莉宁.分析奶牛养殖区动物防疫条件及疫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 (5):112

[2]肖喜东,赵保泽,顾洁,奶牛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要求与疫病防控措施[J].中国乳业,2011(12):44-45.

[3]胡俊兰,肖喜东,张晓军奶牛场的动物防疫条件与疫病防控要求[J].养殖与饲料,2011(3):18-19.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动物疫病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浅谈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
湖北省2015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效果评估与分析
湖北省生态养鸡场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番鸭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控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