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布氏杆菌病诊的防控

2018-10-21康春爱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诊断防控

康春爱

摘要: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羊、猪、牛等家畜当中尤为多发,传染性强。山西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受布氏杆菌病影响,其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文章通过对布氏杆菌病进行研究,探究有效的诊断及防控方法。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91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山西省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1]。但是受布氏杆菌病的影响,山西省牧场畜肉质量受到严重污染。因此探究有效的诊断和控制方法有效预防布氏杆菌病,将其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成为养殖者及当地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的共同目标。

1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是一种格兰氏阴性菌球状杆菌,菌体十分微小,不能运动,病菌主要对患畜睾丸、附睾、子宫造成破坏。家畜感染后会表现为持续发热、多汗、肝脾肿大、关节炎等症状[2]。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略从而使病情恶化,患病雄性家畜会发生睾丸炎,雌性家畜会发生不孕、流产等现象,该病死亡率低,但影响患畜生育能力,而且对患畜心脏、组织及神经造成破坏。病菌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体液、组织、羊水、分泌物传染。病菌生命力极强,能够在家畜分泌物中存活4个月以上,人接触病畜分泌物、屠宰或处理畜肉、食用感染病畜的肉都可发生感染。

2 发病案例

某小规模养殖户共养殖绵羊27头,采用放牧养殖模式。该养殖户为了扩大生产,于2017年5月13日从外地新购入断奶羔羊13只。新引进的断奶羔羊和羊群混养殖2周后陆续出现采食量下降,妊娠母羊流产的发病现象。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没有将病情及时上报,而是选择自行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2周后,羊群病情不但没有控制,反而进一步扩大。在疫情控制不住后,养殖户才将疫情上报当地兽医单位。接到求助之后,兽医紧急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率先对该养殖场的免疫档案和日常饲养管理档案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养殖场最近新引进了羔羊,但没有对整个羊群进行严格的检疫,也没有掌握引种地的疫病流行现状。同时,该养殖场没有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和疫苗免疫,整个养殖场的卫生环境较差,圈舍搭建简陋。兽医采集了患病羊典型病料,开展实验室诊断,在较短时间内明确了病原类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患病羊扑杀无害化处理,隔离疑似患病羊,逐渐净化羊群,有效避免了疫情向其他养殖场传播。

3 临床症状

发病起始阶段,患病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身体消瘦,采食量逐渐减少,该养殖场的两头妊娠母羊出现流产现象,产下的羔羊全部死亡,流产后从阴道内长时间流出灰白色黏性分泌物,腥臭难闻。该养殖场的青年羊患病之后,表现为关节炎和滑囊炎病变,由于关节发炎,不能正常行走,出现跛行,卧地不起。部分患病羊眼角膜发炎充血,并出现明显的支气管炎现象。该养殖场的2头种公羊出现生殖系统疾病,睾丸严重发炎肿大,发病初期往往肿大,部位有热感,疼痛明显,发病后期睾丸萎缩坏死,没有疼痛感。

4 病理学变化

先解剖了两头流产母羊的胎衣,发现胎衣增厚,将胎衣解剖之后,内部存在大量出血点和黄色胶冻样浸润,局部还能够看到有纤维素性蛋白液包裹。解剖2只流产胎儿,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呈现炎症病变,生殖器官出现坏死。2头病死羔羊的脾脏,肝脏,肾脏,存在特征性的肉芽肿病变。两只流产胎儿还存在明显的敗血症现象,浆膜和粘膜下存在针尖大小的散状出血点,皮下结缔组织存在浆液性和出血性炎症,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外翻。

5 实验室诊断

精准的诊断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基础。尽早准确的诊断病情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对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保证畜肉质量。

根据病畜临床症状、布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对病畜做出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但是布氏杆菌病症状不明显,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很难根据临床症状对病情做出准确诊断[3]。一些养殖者根据患畜是否发生流产、不孕对病畜做出诊断,但引发流产或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也很难据此做出正确判断。相对而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更能得到保证,其方法为取病畜的胎盘、乳汁、流产的胎儿、分泌物进行细菌性诊断。将采集到的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成涂片后,分别用革兰氏和姬姆萨,镜检结果显示,革兰氏染色的图片不能很好的着色,姬姆萨染色的涂片致病菌着色良好,为细长杆菌。采集患病羊新鲜血液13份,常规方法制成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选择一个经过消毒的洁净白瓷板,在白纸板上画成网格,每个网格内使用移液器加入30μL的布鲁氏杆菌抗原,然后再向网格中加入采集到的血清,同样为30μL,混合之后作用4min,发现10份血清凝集。将10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0份血清全部出现“++”以上凝集现象,最终判定10份血清全部呈现阳性。由此确诊为羊布鲁氏杆菌病。

6 布氏杆菌病防控措施

6.1 紧急防控

由于布氏杆菌在患畜体内存活时间长、传染性强、肉质受到严重污染,不具有食用价值,而治疗时间和治疗经费较高,因此除非特别昂贵的家畜品种,否则多不予以治疗,直接淘汰。将该养殖场封锁后,全部患病羊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同时将患病羊污染的饲料,草料,垫料和病死羊一起清理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一切动物调运行为,将没出现临床症状的羊群作为假定健康羊隔离养殖,并使用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采集血清进行诊断,检测出隐性带菌羊,立即扑杀处理,逐渐净化羊群。同时对假定健康羊免疫注射布鲁氏杆菌疫苗,疫苗注射后做好抗体监测工作,针对多次免疫仍达不到水平的,作为阳性带菌羊扑杀处理。养殖场最后一头患病羊死亡或者扑杀完毕,间隔15d未继续发病,经过全面检疫合格之后解除封锁。

6.2 预防

6.2.1 注射疫苗

布氏杆菌疫苗时预防布氏杆菌病的基础,致敏T淋巴细胞是机体患病的根源,向家畜少量注射布氏菌抗原能够消耗致敏T淋巴细胞,有效避免机体组织受布氏杆菌破坏。

6.2.2 保证家畜饲料、饮水及环境的清洁

保证清洁是预防布氏杆菌侵入的基础,首先养殖者要保证家畜饲料及饮水的清洁,从正规途径购进饲料或采用规范方式自制饲料,不给家畜饮用脏水;另外养殖者要及时对家畜粪便等进行处理。

6.2.3 加强监控

定期对家畜血液、分辨进行检测,尽早发现病情,一旦发现有家畜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隔离病畜,放弃或隔离处理,同时对所有家畜进行细致检测,彻底清理病畜粪便、接触物等。

6.2.4 规范养殖

养殖者应该提高预防意识,加强疾病防控知识的学习,建立无菌化养殖场,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此外养殖者在对喂养家畜时也要做好自身卫生的清洁工作,穿戴专业服装,防止将病菌带入养殖场[3]。

参考文献

[1]赵龙,吴朋.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J].山东畜牧兽医,2015,36 (11):39.

[2]李雁萍,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 (2):185。

[3]孙艳发,张敏,戴爱玲,等福建省某公猪站布氏杆菌病的诊断[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777-4778.

猜你喜欢

诊断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