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圆环病毒的临床诊治

2018-10-21马华俊尚雪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马华俊 尚雪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为二型圆环病毒,该疾病常常和其他疾病一起混合发生。该种病毒可以危害任何品种和各年龄的猪,其中对断奶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断奶仔猪感染病毒后,会引发出现多系统衰竭,其中对断奶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常导致严重的死亡。文中主要就一起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66

0 引言

二型圆环病毒是出现蓝耳病的主要病原,该种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呼吸道和消化道都可以传播。成年猪感染该种病毒后死亡率较低,但会严重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病毒感染保育猪后,一旦养殖者防护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率。仔猪出生之后,由于机体还未形成完善的免疫机制,对外界病毒等病原抵抗能力较差,再加上外界应激因素较多,当身体抵抗能力受到应激因素影响而下降后,使得各种病原趁机侵入机体,导致猪发病。猪圆环病毒病一旦发生,将需要消耗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来净化猪群。病毒主要入侵猪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器官损伤,从而产生严重的免疫机制,使得疫苗免疫效果变差,甚至免疫失败,从而导致该种疾病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发生。

1 发病案例

2010年11月10日,接到旧县养殖小区猪场养殖户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到现场,详细询问现场发病情况,通过对该养殖场进行进一步调查得知,猪舍饲养密度没有控制好,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较大问题,并且猪舍内的卫生环境不良,污水横流,未直接将粪便清理出猪舍,湿度较大。通过进一步调查得知,该养殖户在10月初从外地新购进20头断奶仔猪。但查询防疫报告发现,引进的猪群并没有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也没有对引种地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严格调查。猪群到达养殖场后,该养殖户没有制定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引进猪群,到第2天就将猪群混养殖,大约1周之后,猪群相继发病。临床症状(抢毛、消瘦、喘)及剖检观察据多年综合经验初诊为猪圆环病毒病。

2 临床症状

病情发病较为突然,出现临床症状之后,患病猪精神状态逐渐下降,进食欲望逐渐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发病几天后,患病猪精神状态急速变差,全身被毛逆向生长,生长发育停止。有个别患病猪体温升高,最高升高到40℃,患病猪长时间卧地不愿意站立,强迫患病猪站立时肌肉震颤,四肢无力。随后出现腹泻症状,不能正常呼吸,眼睑肿大,逐渐消瘦,在体表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随后小红点变大,呈现湿疹。几乎所有患病猪全身淋巴结发生病变,淋巴结肿大明显,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胫前淋巴结充血肿大最为明显。在毛少部位出现了连片的紫红色斑块,紫红色斑块而隆起。患病猪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1]。

3 病理学诊断

无菌环境下,将刚刚病死的猪解剖发现,病死猪皮下脂肪消失,皮下水肿,并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皮肤粘膜苍白无光泽。所有解剖的病死猪,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特别是腹股沟淋巴及下颌淋巴肿大更为明显。病死猪肺脏病变严重,外观肿大为1~2倍,质地坚硬,颜色呈现紫褐色或紫红色。脾脏异常肿大,呈现肉样病变。肾脏外侧存在条状充血出血,俗称花斑肾,水肿严重,肾被膜下存在白色的坏死病灶。所有病死猪,胃肠道粘膜而出血充血,肠道黏膜充血,失去弹性变薄。

4 实验室诊断

由于猪圆环病毒病发生,常常会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给多种病原体感染提供条件,因此在具体诊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原类型,通过诊断,要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猪典型病料,常规方法制成涂片后镜检,未发现阴性阳性染色致病菌。将病料接种到营养培养基中,常规方法培养24h后,在培养基上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在明确不存在细菌感染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病毒学检测。荧光免疫试验是目前诊断猪圆环病毒病等一系列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上述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3000 r/min离心机,离心处理15min,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双抗灭菌处理,作为待检抗原。选择使用猪圆环病毒荧光抗体、猪瘟病毒荧光抗体、猪伪狂犬病荧光抗体、猪蓝耳病病毒荧光抗体,进行荧光抗体试验,充分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镜检,镜检结果显示猪瘟病毒荧光抗体、猪伪狂犬病荧光抗体、猪蓝耳病病毒荧光抗体荧光细胞不染色,诊断为阴性。猪圆环病毒荧光染色,最终确诊为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病[2]。

5 治疗

本次诊治共出现患病猪162头,治疗前死亡3头,治疗无效死亡11头。直接淘汰6头皮肤已经发黄的。猪圆环病毒感染治疗,选择抗病毒和抗生素预防感染进行对症治疗。选择使用清瘟败毒散,黄芪,黄芩,石膏,黄连,柴胡,板蓝根,地龙,山楂,麦芽,神曲,麦冬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同时每公斤饲料加1 g盐酸马林胍,连续使用,同时用阿莫西林(500 mg/L)饮水。黄芪多糖,双黄连注射液,按照体重每公斤使用lg,3次/d。干扰素2000单位,1次/d。通过治疗,有11頭只猪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恢复健康,但有52头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直接淘汰处理。做好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指导饲养户做好预防工作。使用生石灰,吸收地面水分,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环境应激因素、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加强消毒,为猪只生长营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经济损失[3]。

6 预防

导致该养殖场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存在不科学管理现象,在疫病严重之前没有进行严格的疫病调查,新引进的猪群到达养殖场后,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就混群饲养,使得病毒在猪群中快速传播。并且该养殖场饲养条件较差,卫生防疫条件不佳,为该种病毒传播提供了外部环境条件。因此,杜绝混养。购猪时包括精液保证来自清洁的猪场、加强消毒,降低饲养密度,保证圈舍温度。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6.1 严把营养关

生猪养殖过程中,要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饲料优质,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投入充足,禁止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猪群经过长途运输,到达养殖场之后,应该按照原养殖场的饲喂制度对猪群进行饲喂,逐渐向着本养殖场饲喂方式转变。

6.2 严把生物安全关

兽医应该指导养殖户逐步构建完善的防疫消毒制度,将养殖区域和生活区域分开,禁止外来非养殖人员进入养殖场和养殖区域,内部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和养殖区域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定期消灭养殖场内部的蚊虫、鼠害,严防野生鸟类、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场,导致病毒传播。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分群制度,将不同日龄的猪分群养殖。引种猪群到达养殖场后,要至少隔离观察30d以上,确保猪群健康,经过全面检疫,免疫消毒。

6.3 做好免疫接种

要指导养殖户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为养殖户制定严格的疫苗免疫制度。针对该养殖场发病情况,要求母猪分娩前20d注射疫苗,仔猪14日龄免疫,间隔14d再免疫。

参考文献

[1]张丹俊,胡晓苗,赵瑞宏,等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08 (9):28-30.

[2]夏向荣,柏丽华,赵黎,猪圆环病毒病疫苗要免疫出猪场的经济效益[J].今日养猪业,2017 (4):78-80.

[3]曹萱祥,杜庆林,朱秀兵,等.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 (7):165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