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种鸡葡萄球菌的诊治

2018-10-21周法明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葡萄球菌治疗

周法明

摘要:在肉种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种类较多,其中关节性疾病类型有多种。这类关节性疾病主要跟细菌、病毒感染、外伤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等密切相关。葡萄球菌感染是肉种鸡关节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一般发生于4~8周龄的鸡群。疾病爆发的影响因素包括鸡舍卫生条件差、鸡群饲养管理方法不当、发生交叉感染情况等。一旦爆发此病,则病鸡基本上直接淘汰。因而,需做好此病的预防与诊治。实践表明,遵循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分析关于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肉种鸡;葡萄球菌;诊断;临床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S816.5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60

0 引言

关节性疾病是肉种鸡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类型,在该疾病类型中,尤以葡萄球菌病感染最为常见。一旦肉鸡场中发生严重的葡萄球菌关节疾病,则染病鸡群基本丧失价值且直接淘汰,易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应当做好该病的预防与诊治。文章将结合实例分析该病的相关情况,介绍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 案例介绍

案例发生于2017年8月下旬,某肉种鸡场于3周前引进AA+父母代肉种鸡8000套,采取公母“同舍分栏”模式饲养。当中,母鸡7400羽,公鸡600羽。饲养1周后,母鸡成活率为99.1%,公鸡成活率为98.5%,体重监测发现公鸡与母鸡均能达到肉种鸡饲养管理手册的体重标准[l]。但到了第3周的周六早上,饲养人员在喂料时发现个别公鸡出现瘸腿、跛行等情况,且先是单侧跛行,之后发展到双侧[2]。初期,发病的鸡只仅2~3只,且饲养人员一发现即将其剔除淘汰。因初期发病鸡只数量较少,因而未引起饲养人员的重视。但到了第4周,公鸡中出现跛行的鸡只比例不断升高,平均每天能够达到10只左右,并且在淘汰之后,又出现新的病鸡。病鸡出现情况最高的ld达到15只。此时,饲养人员开始注意到该情况,并明白该情况并非只是简单的外伤所致。到了第5周,在母鸡群中也开始出现相似症状,并且在2d之后达到了发病高峰期,高峰期ld出现的跛行鸡比例达到0.4%。此时,该肉种鸡场开始高度重视此现象,并积极查找病因和寻找解决良策。通过积极的治疗,到了第8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现继续蔓延之势,到了第九周,则完全康复。此次发病的死淘率为母鸡5%与公鸡25%。

2 临床表现

从发病初期到发病高峰期过程中的表现可以发现,其症状明显,通过仔细观察病鸡即可明显观察到。同时,到了6周龄左右,病情呈现出一种爆发状态,病鸡数量急剧增加,发病速度显著加快[3]。以下为现场情况整理所得。

2.1 初期症状

在该案例中,发病初期鸡只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喜卧地、不爱跑动、行动迟缓,但采食、饮水等情况正常。通过喂料观察,病鸡采食能力不如健康鸡只,易被健康鸡只挤出;用手背触摸病鸡踝关节,可感知其踝关节温度升高;初期病鸡体态正常,无明显消瘦症状,声音响亮。

2.2 中期症状

到了发病中期,病鸡开始出现明显的消瘦体征,跛行或瘸腿现象明显,出现单腿支撑加翅膀拍地行走,踝关节出现明显肿大,且关节处皮肤更薄。观察病鸡食欲发现其采食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抢食能力下降,时常被其他鸡只踩踏,部分因其他鸡只踩踏死亡,部分则进入后期病程。

2.3 后期症状

发病后期,病症表现最为明显。此时,病鸡已经完全无法自主行走,体征呈明显的消瘦特点,用手抓起病鸡观察可见其膝关节、踝关节等处出现严重肿大,患处皮肤薄且透明,在灯下观察呈发亮状,其中有液体充盈。后期的病鸡多呈奄奄一息状,毛色苍立,叫声虚无。在所有病鸡中,约有20%左右的鸡只出现急性病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衰退、下痢、发热、结膜发炎、单侧或两侧关节出现肿大,跗、肘关节部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情况,关节腔内有脓液积滞,胸骨龙骨处出现浆液性滑膜炎。急性症状的病程一般为2~6d,且多为败血性经过;剩余部分则为慢性发病。慢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喜蹲伏,关节肿大,鸡只的头、翅、背、尾、腿等部位出现出血及炎性坏死症。个别鸡只出现唧垫、趾瘤、跛行、无法跳上栖架等症状,最终因消瘦衰竭而死。

3 病理剖检

通过每日解剖非正常死亡的病死鸡发现以下情况:(1)病鸡大腿内侧的肌肉颜色变深变红,发生肌肉萎缩,且有黄色、黏稠、脓性分泌物渗出,鸡胸大肌内侧与小肌处,密布大量针状大小的白点,易剥落,大肌萎缩明显,有压痕,龙骨发生弯曲变形,两侧胸肌呈不对称状;(2)病鸡出现心包炎症,肝脏现白色米样大小的斑点,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出现溃疡状的病灶,脐带蒂端肿大,变黑,用手术剪剪开后有黄色脓样的液体流出;(3)病鸡关节处是本病症状的主要集中点,通过解剖发现,在腱鞘处积留有大量的脓性物,腓肠肌腱基部的关节出现肿大,并伴有黄色黏稠脓性渗出物,十字韧带及周围肌肉发生萎缩、坏死,无关节液。顺着关节内侧的肌肉走向向上剖检发现在骨头与肌肉连接处,有大量黄色浓稠液流出。

4 实验室诊断

通过采集病鸡关节处的脓性物质作为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并在无菌环境下,制成肝、脾涂片,经革兰色染色与镜检后可观察到涂片上有少量的单在、成双或者短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后得出该细菌为阳性球菌,并且呈葡萄状排列,因而可确定为葡萄球菌感染。

5 治疗方案

在肉种鸡场发病后的第2个星期开始实施全群用药,通过按计量使用氨苄西林钠配合饮水治疗Sd后,基本上控制病情。到第7d时,则全群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无新的跛行鸡出现。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治疗葡萄球菌病感染,也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

(1)在病情尚未大范围扩散且病鸡数量较少时,可使用硫酸庆大霉素针剂进行肌注治疗,用量为每只鸡每公斤体重注射3000~5000单位的药量,2次/d,连用3d。

(2)使用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针剂进行肌注治疗,用量根据每只鸡每公斤体重注射1000~1500单位的药量进行,2次/d,连用3d。

(3)选用氯霉素按0.2%的用量拌入饲料进行喂服,连用3d;如若选用氯霉素针剂,则可按照每只鸡每公斤体重使用20~ 40 mg来进行,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也可溶解到饮水中,制成O.l%的水溶液,使鸡在饮水时服用,连用3d。

(4)选用红霉素按O.Ol%~0.02%的药量拌入饲料进行喂服,连续3d。

(5)选用链霉素按O.l%~0.2%的浓度混入饮水进行饮服。

(6)选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等,按0.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进行喂服,连用5d。

(7)采取中草药疗法,将黄连、板蓝根、黄苓、甘草、建曲、大蓟、焦大黄、茜草等按等份进行混合粉碎,之后再通过口服方式,给每只鸡饲喂2g,每日1次,连服3d。

以上治疗方法,均具有显著疗效。

6 结论

综上所述,肉种鸡葡萄球菌病常发于肉种鸡育雏阶段,且尤以4~5周龄左右的雏鸡最为常见,到了9周龄以后,则很少出现此类感染。根据养殖实践得知,该病若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则可完全控制该病蔓延,防治效果显著。反之,若控制不当,一旦鸡只感染该病,则直接导致愈后不良,死淘率高。因而,在肉种鸡养殖过程中,应当注重對本病的诊断与防治,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促进鸡群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熊东艳,杨士清,李振河,等.AA肉种鸡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体会[J].家禽科学,2013 (7):34-35.

[2]吴翠菊,陈合强,王宏胜.肉种鸡感染葡萄球菌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 (11):5.

[3]陈合强.现代肉种鸡进入产蛋期的饲喂技巧[J].今日畜牧兽医,2016( 11):42-45.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葡萄球菌治疗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MSSA的耐药比较研究
猪腹泻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