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治

2018-10-21陈占涛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陈占涛

摘要:犬传染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病毒名称为犬腺病毒。犬科类动物感染该种病毒后会呈现出高度败血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炎和眼部疾病。由于该种疾病危害巨大,一旦防控不到位,将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文中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一起犬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具体案例研究,对进一步防控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犬传染性肝炎;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59

0 引言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犬科动物出现严重循环障碍、肝脏坏死、肝实质细胞出现包涵体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性疾病。临床上该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体内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出现坏死和肝实质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犬科类动物是该种疾病的自然宿主,易感性极高,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犬类动物都可以感染该病,但对1岁以内的幼犬和刚断奶的小犬危害最为严重,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该种疾病的发生不受时间和季节控制,春夏秋冬四季均可发生。

1 发病经过

洛阳市洛龙区动物疫病防疫控制中心接到一位饲主的电话求助,说他养殖的一条泰迪犬出现呕吐腹泻,精神萎靡不振的临床症状。接到求助后,兽医立即和饲主取得联系,要求事主将患病犬带到本中心进行诊治。就诊时该条患病犬表现为精神萎靡,不爱运动,通过对该条患病犬进行直肠检查,发现温度为39.8℃。并且该条患病犬出现了明显的腹痛症状,触碰腹部时表现为抗拒敏感,眼结膜出现了轻度的黄染症状。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第5天,该条患病犬左眼出现角膜水肿现象,发病7d后,眼角膜呈现蓝紫色。该条患病犬年龄3岁,每年定期接种五联疫苗防疫,并做好严格的驱虫处理。

2 临床症状

患病犬发病十分突然,发病初期食欲减退,频繁喝水,体温迅速升高到41℃,高温症状持续2d之后,体温逐渐回落到正常范围,紧接着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不断发生,可视粘膜发生病变,苍白无光泽。该条患病犬牙龈出现出血性斑,呕吐腹泻严重,头颈下部,腹部出现水肿,扁桃体严重发炎,心脏跳动加快,呼吸急促,并出现蛋白尿症状。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常规检查

饲主将患病犬送达到疫控中心后,由中心的兽医对患病犬进行针对性诊断。采集该条患病犬的血液,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处理之后,通过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器对该条患病犬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1],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可以看出,该条患病犬送来当天,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低于正常水平,为5.0×109个/L,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仅为22×109个/L。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该条患病犬存在早期病毒感染迹象。

3.2 血液生化检查

将上述采集到的新鲜血液1mL,放置在离心管中,使用规定的离心机,离心处理5min,去除上层血清,将分离得到的分离物用自动化血液生化分析仪器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对该条患病犬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胰腺功能进行全面诊断。检测结果显示该条患病犬血液中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严重升高,高水平已经超过了机械设备的正常承受水平。此外,通过对该条患病犬血液生化结果进一步分析得知,该条患病犬血液中总胆红素的指标显著升高,要明显高于正常范围的两倍多,为1.9mg/dL,而血液中总蛋白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明显,为2.2 g/dL,这说明该条患病犬存在急性肝炎或者肝脏坏死,正常肝功能受到影响[2]。

3.3 CDV/CAV病原快速检测

将上述采集到的新鲜血清滴入CDV/CAV快速检测条的加样孔中,反应10 min后判定[3]。每周检测结果显示,CDV阴性,CAV阳性。结合上述综合诊断方法,最终确诊为犬传染性肝炎。

4 防治

确诊为犬传染性肝炎之后,要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对症治疗,本次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保肝治疗为主。按照体重每公斤使用干扰素50万国际单位,五联血清1mL,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d。使用三磷酸腺苷4.0mL,輔酶A50国际单位,维生素C注射液10mL,维生素B6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和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混合后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治疗手段治疗,当天患病前体温下降到38℃。第2天患病犬粘膜黄染症状加重,体温继续升高。在继续采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犬用白蛋白5 mL,溶于100 mL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4d后,患病犬精神沉郁,体温37℃,无食欲,血液生化检查发现,患病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移酶、总胆红素依然较高,考虑到该条患病犬病情恶化,对治疗方案作出进一步调整。使用犬源血浆50mL,18AA150mL混合后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2mL,维生素C注射液2mL,辅酶A25国际单位,苄氨青霉素0.5g,犬用干扰素每公斤体重使用50万国际单位和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采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第5天,患病犬精神状态好转,体温下降到37℃。继续采用上述方案治疗第6天,患病犬能够少量进食。治疗第9天,患病犬角膜水肿症状好转,食欲正常。使用抗病毒滴眼液滴眼,治疗14d后患病犬蓝眼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好转,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17d后患病犬恢复健康出院。

5 结束语

由于犬传染性肝炎属于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病毒在犬科类动物群中一旦传播,将会在较短时间内传播流行,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发病率高的特点,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种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目前,用于犬传染性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五联疫苗和六联疫苗,上述这两种疫苗均为弱毒疫苗。幼龄期犬做好各种疫苗免疫,对防控该种疾病有着很大帮助,一般情况下,3月龄以内的幼犬需要接种3次,3~6月龄的犬需要接种2次,1岁以上的犬每年接种1次,同时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由于传染性肝炎是犬科类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发生之后由于初期体温会显著升高,很多饲主都会将该种现象和一般感冒症状相联系,采用感冒治疗手段,对患病犬进行治疗,使得常常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犬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而这时再对患病犬进行治疗,会导致治疗周期变长,治疗效果变差,严重的导致犬死亡。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针对本次发病现象,兽医和饲主进行了充分的交谈,进一步向饲主宣传科学养殖理念和养殖方法。要求饲主平时做好犬科类动物的管理工作,并做好饲养环境消毒,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同时还要强化通风,科学饲喂,在犬日粮中,可以添加保肝利胆的药物进行预防。患病犬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应该引起重视,立即隔离饲养,净化环境,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将该种疾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国.浅谈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231.

[2]王连英.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12):6

[3]高春风.犬传染性肝炎的诊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7):117.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