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牛场布氏杆菌病及其防护措施

2018-10-21刘红艳张永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刘红艳 张永

摘要:牛布鲁氏杆菌病是规模化牛场必须严格防控的重点疫病之一,它对养牛业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同时也会对人造成影响,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对牛的布氏杆菌病原、诊断方法以及鉴别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布氏杆菌;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27

0 引言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在畜牧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俗称“布病”。其病原是布氏杆菌,传播和感染对象不仅限于家畜,也会导致人的发病,导致长期发热和流汗,以及引起不孕不育等。随着该病的感染范围越来越广,在当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牛的布氏杆菌病爆发,那么整个牛群都会受到殃及,我们国家当前的养牛业以奶牛和肉牛为主,该病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与质量下降以及繁殖率的下降,从而重创养牛业[1]。该病不仅会对奶牛的奶品质以及产量,肉牛的肉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一旦布氏杆菌病发生,病原会在整个地区长期潜伏,难以根除。目前为止,现有的药物来治疗该病的难度极大。因此,对于预防牛布氏杆菌病很重要,广大牧场以及私人养殖场应该重视起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1 牛布氏杆菌病原学研究

1.1 病原

该病于1897年经丹麦医生Bang首次发现,并最终确认为布氏杆菌病毒。这些年来共发现有19个生物型。

1.2 培养特性

该病原在37℃最为适宜生长,超过42℃则不会生长[2]。布氏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并且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低温以及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可以用冷冻真空干燥法保留菌种。

2 分离培养

2.1 从可疑的生物分离布氏杆菌

血培养:30d内未培养出布氏杆菌,可以定位为阴性。骨髓培養:抽取骨髓(接种双相培养基),另外尿培养也可以培养出布氏杆菌。

2.2 从牲畜材料中分离布氏杆菌

从患病牲畜流产中检查布氏杆菌、从阴道分泌物检查布氏杆菌、从胎衣当中检查布氏杆菌、从尿液和乳汁中检查布氏杆菌以及从浓汁和脏器中检查布氏杆菌,我们国家从人、牛、羊、猪等检查出布氏杆菌。从牧区的水塘中的水和羊毛中同样也检查出布氏杆菌[3]。奶牛多由流产牛犊以及乳汁检查出布氏杆菌。

3 人类布病诊断方法以及判断标准

从本病的致病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3种,即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

3.1 流行病学接触史

与感染了布氏杆菌病的活家畜、病畜的生肉制品及未经过消毒处理的相关产品、布氏杆菌培养物等密切接触会引发该病发生。

3.2 临床症状

亚临床感染:常常发生在高危人群中,血清学检测可以发现布氏杆菌抗体,但是没有明确临床感染症状。

亚急性和急性感染:症状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只是表现为大量的出汗,形似盗汗,汗味有酸臭。同时还会伴有关节的肿胀与疼痛,会引起各种神经疼痛,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

慢性感染:急性感染患者如果不经过正确的治疗,很容易转化为慢性感染,也有一些局部感染不及时诊疗而慢慢发展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患者往往并没有典型症状出现,只是机体容易感到疲劳,精神状态较为沉郁,有时伴有关节或者肌肉的疼痛,对全身的脏器或者骨骼出现实质性伤害的比较少见。

3.3 病情诊断标准

试管凝集实验:1:100(++)及以上为阳性;

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为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为阳性。

凡是具备l、2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经确诊的感染布氏杆菌的患者应该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变反应仅供参考。

4 牛布氏杆菌鉴别

对于牛布氏杆菌的发生需要及时的防控,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顺利取得效果。

4.1 流行特点

该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季节,因此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就不同年龄群体来说,幼龄牛感染的几率比较低,但在生长过程中感染机会逐渐增多。感染路径来说,有皮肤黏膜的地方都可能会被感染。另外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几率变高。牛场中一旦检查发现布氏杆菌,应迅速采取防控措施,否则病原会长时间存活,会逐渐造成畜与人、畜与畜之间的交叉感染。

4.2 临床症状

临床上母牛如果感染了布氏杆菌病,最典型的症状便是流产,在所有流产的牛中妊娠期中后段的母牛出现流产最为集中,流产过程同时发生殖道炎症[4]。不同的牛炎症消退期不同,短的6~7d,长的20~25d,而且随之还会发生子宫内膜炎,有些牛在这期间免疫力低下还会发生乳房炎。

公牛感染布氏杆菌病后的表现初期不明显,以体温升高为主,随后出现睾丸肿胀,阴茎红肿并伴有发热胀痛,进而引发行走障碍或者长时间卧地不起。

5 防治措施

5.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依然是目前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不论是肉牛养殖场还是奶牛养殖场都可以进行疫苗接种来预防该病。因为处理后的猪的布氏杆菌苗毒性较弱,但免疫应答效果较好,所以临床上可以使用猪的布氏杆菌苗用于牛的免疫,常对刚出生3~4个月的犊牛进行免疫接种,到第2年同一时间点再次接种1次,能够在3~5年内实现对布病的免疫。另外需要注意本疫苗与口蹄疫疫苗可能出现反应而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尽量错开时间。

5.2 管理传染源

抓好防治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来处理布氏杆菌的发生。并且养殖场主需要学习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养殖和预防布病的发生。

进行防治首先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对于加强监管首先就要对牛圈进行合理科学的操作,需要高标准来进行饲养。

5.3 切断传播途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才能切断布氏杆菌的传播途径,极为有效地降低该病的感染几率,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一是,加强市场上生鲜肉品的管理,严禁携带有病菌的生肉流入市场,更不可以贩卖食用。二是,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发现有布病感染的养殖场应该上报,并对厂里的病畜采取处理,减少感染范围。第三,是加强对牧区的管理,动物的买卖一定要做好登记,粪便尽量简单处理一下,防止大范围传播病菌或者污染水源。四是,加强对本病的宣传,让广大养殖户和农牧民能够了解本病的发生途径并自觉应对。

5.4 保护易感人群

经常接触活家畜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期为1年并且需要每年接种一次。

6 结束语

当前对于牧场最大的威胁是布氏杆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布病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疗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随着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的加快,布病的防控依然是非常严峻的,很多的问题依旧还没有科学的解决手段,还是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创新。在进行布病疫苗的研制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研制尚不够成熟,各类疫苗研制实验室质量良莠不齐,还需要进行更扎实的牧场管理方法来防止布病的发生,直到可以成功的防控布病。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刘磊,刘晶芝,赵宝华.布氏杆菌病的检测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6139-6141.

[3]尚德秋.布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研究杂志,2004,19(4):204-212.

[4]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