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探析

2018-10-21田英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育教学模式

田英

[摘 要:当前,我国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小学化”倾向的教学模式。这种现象在农村幼儿园和城市个体幼儿园中更为突出。我们如何认识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呢?本文将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模式]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的小学化

幼儿园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教学内容偏重于书面知识,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像小学一样开设语文或语言、数学或计算、英语、常识等学科性课程,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如今幼儿一日的多样活动变成了清一色的上课。

(二)教学方法的小学化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幼儿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幼儿被动地听、读、写,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更缺乏生动的游戏,还要求幼儿做作业等。这种机械、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完全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幼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不利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管理的小学化

幼儿园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安排与组织幼儿的每日活动,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比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做早操,按照铃声上下课,按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每节课长达45分钟。在课堂上要求幼儿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当前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层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层面的原因;既有教育内部的问题,又有教育外部的问题。

(一)从宏观的角度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在教育上的反映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学而优则仕”和“百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观念使得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基本特征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并且趋于低龄化。“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一些人看来,好的幼儿园意味着好的小学、中学、重點大学,好的前程。

(二)从中观上看,主要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说明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都应当予以重视,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幼儿教育的实施。

现实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缺乏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意识,或者没有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使幼儿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或者把幼儿教育机构当作经济实体、一种盈利的手段。对幼儿教育忽视管理或管理不力造成了幼儿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如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幼儿园的经费和师资力量问题等。这些因素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处于无人监管的地位。

(三)从微观上看,教师素质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导致幼儿教学小学化的直接原因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一些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水平仍然很低,这些幼儿教师大都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既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不懂得教育规律,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加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急于求成,但又不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功利性的需求,开展了大量的识字教学、计算教学和各种特长教学。这就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多。

三、反思与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

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成人要尊重儿童,不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还要尊重他们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等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发展幼儿教育,使幼儿具有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如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自信心。

(二)加强行政监督力量,保证幼儿教育的科学实施

虽然我国《教育法》和新《幼儿园教育纲要》都明确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家庭、社会应“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处于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并没有像中小学教育一样受到各级行政部门的特别关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部门应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教育法规和管理文件,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科学地制定出当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以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通过行政的手段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保证幼儿教育的科学实施。

(三)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教育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一直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发展的一个瓶颈。幼儿的独特性使得幼儿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比其他任何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的更为重大。它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更重要的是,它更需要幼儿教师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这一阶段的生活和教育对于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教育制度,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帮助幼儿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关键环节。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只有全社会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价值观、人才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在教育上的短视行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