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新韵,美丽传承

2018-10-21王紫嫣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城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休闲周末,不需远行,来我正定城走一走,你会感慨:一步一诗,一步一画。

过了子龙大桥,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城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厚重。巍峨的长乐门城楼,独特的月城、瓮城设计,是北方三雄镇的历史见证。登上古城墙向南看,护城河如一条明带,烟柳在光影中徘徊,与南关的青砖灰瓦自成一幅水墨。往北望,悠悠古城如一位安详的智者,高耸的宝塔,斗拱的寺院。在葱郁树木的掩映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绝妙和谐的画卷。抚摸着古老厚重的城墙,你就挽住了智者的手,仿佛能听见他向你低声诉说,听到那悠长凄厉的号角,在那铿锵的常山战鼓声中,骁勇的成德军杀声震天的呼喊……

从长乐门下来,沿着文化街往北走,依稀可以听到铙钹丝弦的演奏声,那一句句字正腔圆的唱腔一下子带我穿越了:穆桂英漂亮的扮相,飒爽的身姿展现在眼前。戏台下,老人津津有味地赏戏,不是摇头晃脑,跟着唱几句,就是比划几下,被热闹吸引的儿童在台下穿梭,一如当初的我。游人们驻足欣赏,看扮相,听唱腔,赏演奏,一脸的陶醉。时不时有人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瞬间,遥想当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定给元代民众带了无限的美好……

文化街上观赏光彩夺目的华塔,你会陶醉于精湛的技艺;走进临济寺,你会远离凡俗的纷扰;推开文庙的大门,你仿佛听到孔老夫子教导下的郎朗诵经;徐步开元寺观赏须弥塔,你会感慨正定的厚重,探寻开元大钟千年不坠的秘密,你会和钱学森的同样困惑于力学难题,然而又有叹服于古人的智慧,人类的伟大……

游完文化街朝东走,让你绝对不虚此行。荣国府里,红楼梦中人开门迎客,兵乓球训练基地培育国之精英。而最负盛名的隆兴寺也似静候一位位远来的客人。寺内珍宝如林:被誉为“隋朝第一碑”的龙藏寺碑、被梁思成称为“海内孤例”的摩尼殿、还有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全国上最大铜铸佛像千手观音、宋代转轮藏、最美毗卢佛,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风姿矍铄。相信游人会像梁思成一样虽来得匆匆却“收获圆满”。

赏古城美景,品美味佳肴。马家卤鸡、郝家排骨、王家烧麦、宋记八大碗、缸炉烧饼等美食风味独特,刺激你的味蕾,让你大快朵颐。正定人爱吃,正定人会吃,千年的历史沉淀着丰厚的饮食文化。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座古城,流光溢彩,抬头仰望苍穹,一轮明月镶嵌于天际之上,天是蓝的可爱,仿佛一汪清水似的,月儿更出落的精神了。低头俯瞰周汉河,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水中,与两岸的灯光,交相辉映,真有刘禹锡吟咏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周漢河像一条玉带环绕着古城,使古城有了灵气,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江南水乡,烟雾缭绕,乐不思蜀。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描述“我们仿佛亲见那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惊叹正定具有“千古之美”,如今我终也体会到期中滋味。

常山战鼓,擂出了正定人的豪情壮志;阳和楼的河北梆子,好戏连台,是历史与现代的衔接;南关民俗村古琴映古桥,乐声悠悠,飘逸空灵;旗袍走秀,风姿卓越,仪态万方;荣国府刘姥姥开门迎客,喜气洋洋。花如海,车如流,人如潮,到处是欢乐祥和的盛世美景欢歌。

正定古城我的家,游人如织,风景如画,然而美的绝不仅是风景还有热情好客的正定人。正月初十,我和爸爸妈妈到南门的游客中心当志愿者,面对纷至沓来的八方游客,我耐心讲解,细致回答,一天下来,虽有苦累,但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倍感自豪,甚是光荣。转身一看,那些和我一样身穿红衣,戴红帽的志愿者比比皆是,还有穿制服的公安、交警、城管……都成为古城最靓丽的风景。

九朝古建、千年古韵的正定,适合人们诗意地栖居。勤劳智慧的正定人民正在用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美丽的正定,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您的到来。

作者简介

王紫嫣(2001.09—),女,汉族,河北正定人,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一部五班高中学生。

猜你喜欢

古城
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佩特拉古城
沙漠里的古城
古城开荒?
《one two steps》《古城 2019》《涟漪 2018》《流年的礼物》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