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8-10-21乔倩倩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挑战对策

乔倩倩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整体恶化尚未完全消除。中国的防尘形势并不乐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空气污染防治经验对我们目前的科学管理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研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挑战;对策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次进入公众视角,成为政府、民众关注的一大重点。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从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的管理模式,向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管理模式转变。随着环境管理目标的转变,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1 大气污染防治的注意问题

1.1 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挑战,但也肩负着“凤凰涅槃”的重任。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与空气污染直接相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广泛存在是造成雾霾持续发酵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经济增长的环境保护约束,加强环境监管,停止盲目追求速度。

1.2 产业机构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和高耗能、高排放的化学工业。长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煤炭和煤炭消费的激增。在2000年,它从150亿t跃升到2011年的3000多万t,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排放的激增、污染的恶化。根据“十三五”规划,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能源密集型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效率要求,是当前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不再依赖于速度模型的粗放增长,而是应该由规模来控制。

1.3 区域联防的建立

在空气污染的现实中,清洁空气成为绝对稀缺资源。在该地区,空气质量应被视为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科斯定理原则,区域空气质量应该是没有条件改善污染。区域应该协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应该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高的来提供。

2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

2.1 空气质量问题严重

根据2013年中国环境公报,平均空气质量在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达标天数只有60.5%。就指标而言,二氧化硫、PM10、PM2.5达标城市的比例和标准非常低,污染严重。

2.2 雾霾现象严重

目前关于雾霾天气的统计资料是基于能见度的。其中北京、成都、广州、上海的平均能见度从80年代开始略有降低但变化已经不大,成都、广州、上海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数上升明显,北京则维持在180d左右,而能见度大于19km的天数几乎为零。

2.3 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影响居民的健康,最直接的例子就是20世纪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烟雾事件”。近年来,随着污染问题的出现,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3 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3.1 优化完善大气污染源监控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今后的大气污染监控和监管工作中也要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起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大气污染物监管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大气污染物监控的公众化,将政府监督和公众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提升大气污染物监控的范围和力度。

3.2 多项目并举

为加强污染控制和管理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已纳入环境违法事务办公室,如非法和超量排放,为了适应当今的污染情况,需要多项目并举。①加强舆论监督,向社会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侵权监督意识,提高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意识;②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检查和监督,根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执法,特别是对耗能和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执法;③加强对交通和污染源的控制。随着城市车辆数量的增加,尾气污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空气污染。所以需要进行排气污染控制,控制城市车辆数量。

3.3 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在城乡建设过程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一方面能对城市扬尘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能够对城市气候进行一定改善,提升人们生活治理。因此,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过程中,相应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绿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加强建成区绿化建设力度,保护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等绿色地域,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实现大气污染物的有效治理。

3.4 完善环境政策体系

现阶段,中山市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政策尚未完善,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管理不全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大氣污染防治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执行按日连续计罚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环境制度政策。同时,要针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扬尘、锅炉烟尘等重点污染源出台相关管理文件与标准指南,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物防治工作。

4 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正视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的力量,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将全社会发动起来,共同为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清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变革与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猜你喜欢

挑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极限挑战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眼力大挑战
叽咕乐挑战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