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措施

2018-10-21朱妍焘

健康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独立学院影响因素

朱妍焘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恋爱交友等人际关系问题和目标定位的选择困惑等。针对相关的原因分析和具体问题,高校应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疏导,邀请心理学相关专家开展心理咨询,完善心理健康的监督机制,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学会自我了解、自我调节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常见的心理问题;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理因素

18-25岁的大学生已进入生长发育的缓慢阶段,是进入成人阶段的前期阶段,思想和行为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头脑中的概念丰富而不稳定,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较为敏感的群体,内心体验极其细腻而微妙,因而其心理伴随着强烈性,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二)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

首先,家庭作为儿童出生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而父母作为儿童所接触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启蒙教师,对儿童习惯及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性格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其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看待問题的方式多受父母的影响,因此,青年大学生到了18-25岁的阶段,思想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已经基本形成,而这些都较多的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其次,家庭的贫困、变故、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校园环境因素

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所接触的主要环境,其校风学风的建设、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等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校园中的学习环境及同伴对待问题的看法及行为习惯,也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大环境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导致了新一代青年竞争的激烈化。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家庭、学校对他们寄予了过多的期望,也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因此,大学生时常感到压抑、焦虑、迷茫,消极及错误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导致了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网络的虚拟化、表面化、庸俗化和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在信息时代已将大学生完全淹没,他们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难辨正误很容易误入歧途。

4.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原因。个体的行为方式及承受能力、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某些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消极对待,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交往,因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困惑

(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对大学充满了幻想和向往,描绘了理想中的大学状态,如华丽的校舍、向往的专业、无拘无束的生活等等。但入学后,往往不能接受与之差距较大的简单的校舍、枯燥的学习,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一部分异地求学的学生不能适应学校与家乡较大的地区差异,产生了极大的厌学情绪。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所调剂的专业等等,类似的适应性问题层出不穷。

(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导致的不良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入学前很多学生并未独立生活过,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对事物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在人际关系处理、学习、生活中便产生了一系列厌烦、压抑、焦虑的负面情绪。在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和调节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恋爱及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入学后或出于对爱情的向往,或为摆脱孤独的生活,很快便与情投意合的另一伴坠入了爱河。然而恋爱本身并不简单,很多大学生在恋爱出现问题时不懂得沟通解决,不懂得理解忍让,在问题出现后只是一味的纠缠烦躁,更有甚者对另一半过度依赖,导致分手后无法自拔而采取极端行为。另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不懂得理解谦让,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更不知道与异性如何恰当的相处,导致与同学和舍友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这些矛盾的影响下,容易滋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四)目标选择的困惑

大学是青年学生迈入社会的桥梁和准备阶段,很多大学生没有在大学生活中树立明确的学习和择业目标,而导致踏入社会前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就业和考验之间彷徨。另有一些学生择业目标过高,缺少理性眼光,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在就业屡屡失败之后产生极大的困惑和挫败感又不知如何克服。更有一些学生适应性差,对社会产生恐惧,对自身处境感到无能为力,自卑或者自暴自弃。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择业和奋斗目标,在产生困惑和焦虑后不能正确面对,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五)人格与行为障碍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问题常常是指人格发展不良或人格偏离,而非异常人格。它是因受个体心理素质发展的局限所致。这类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采取了极端行为。

结语

总之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如何进行心理的自我保健呢?一要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在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时候,应该明确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取得进步,不断提高自己。二要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切,不要好高骛远,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三要乐于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向良师益友诉说喜怒哀乐,换届和消除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曹中秋.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3(1):139-140.

[2]吴玉红.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1):47-49.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独立学院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