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普及急救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2018-10-21侯艳洪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侯艳洪

摘 要: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湖北省20多所高校。其中主要调查了5000多名学生关于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该校的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急救知识,学生自身的急救能力也有待提升。虽然学生的教育缺乏急救知识,但许多大学生仍然对急救知识和学习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关键词: 高校急救知识;高校普及;研究的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223-01

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要必备的一门技术,而急救知识在全国范围都有普及,在国外上,美国主张在公众中推广心肺复苏术。在中国,1987年,红十字会发布了关于大规模医疗保健培训发展的联合通知。到1990年急救知识由各个国家的试点影响到世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呼吁:世界上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两种拯救生命的技术。直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关注急救知识的技术培训。挪威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日本有多达15万人每年都在听公共急救知识讲座;法国已经有可能掌握心肺复苏的主要救生技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基础。根据这些数据,虽然目前中国有些人接受过培训,但北京训练有素的城市人口比例仅为万分之一,远远超过国际距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人指出,健康的身体健康是年轻人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前,中国大约有1万所高校,高校是年轻人聚集的特殊场所。为此,本文对大学生进行了以下研究,为高校体育,医学教育改革和全民健身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首先需要随机发放问卷5000份。调查问卷包含急救技能和急救知识的水平。共收集问卷4,475份,回收率为89.5%,有效问卷为4,384份。[1]结果,240名大学生被随机选为短期救援训练对象。同时文献资料法也可以加以运用,通过期刊和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文献,分别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有关急救知识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文献中的观点进行了整理和综合,根据相关以往的急救文献来整合,分别对高校的急救技术是否普及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此外,利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法也是极为有效的。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急救普及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达到本文研究的目的,通过分析各个高校的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

2、调查与研究结果

根据EXCEL统计,在接受调查的5000名学生中,有80.8%的初级生命储蓄者,如心肺复苏;76.2%不关心溺水,触电,CO中毒等的人;69.6%对出血或骨折没有反应的人;愿意学习救护知识者占88.5%;据认为,有必要学习88.9%的救护车知识。这表明大学生的应急技能极为匮乏,掌握主要的救援技术迫在眉睫。

开展第二节课外活动,培养10名大学生10个小时。训练包括心脏狙击,人工胸部按压,口对口复苏,止血,基本的救护车知识技术(包括讲座,电气化教学,实验操作),如穿衣,修理和处理,通过校园救援演习,98%的学员基本掌握了上述救援技术。为他们的生活,学习,运动和假日旅行提供健康保护;提高事故和事故的应急能力。一旦大学生进入社会,他们为在全国迅速形成分步紧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讨论

第一年体育急救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校紧急救援知识严重不足,缺乏急救能力。此外,88.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知识,88.5%的学生认为他们需要紧急学习。急救知识表明,在大学体育课中教授急救技术是可行的。这是学生获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新生军训增加战伤救护内容。[2]今天,当新生进入学校时,学院和大学正在进行10到30天的军事训练。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战伤救护车的内容,这是学生获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另一种有效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整体教育资源的作用,拓宽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获取和提高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取决于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还取决于大学的整体教育优势和充足的教育资源。扩大学生的入学机会,在新生入学时发放急救知识手册,并制作手册;组织各种形式的急救知识讲座;大学健康与健康部门组织有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咨询和图片展览;通过校园闭路电视和互联网进行电子学习。

中国大学生严重缺乏急救知识,急救能力不强,该结果显示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急需加强对急救知识的学习与认知,提高各大高校学生的急救能力。急救培训包括心脏狙击,人工胸部按压,口对口复苏,基本的救护车知识技术(包括讲座,电气化教学和实验操作),如止血,穿衣,固定和处理。急救知识培训的方法和方法更加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整体教育资源的具体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健康培训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急救知识,锻炼学生的急救技术。同时,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也可以得到拓宽,学生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3]因此,学校必须要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将高校整体教育优势发挥出来,急救知识手册的发放很有必要,同时学校还必须要定期舉办咨询和图片展与相关讲座,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促进急救技术和知识在高校内部的普及。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学生在急救知识的学习方面较为薄弱,缺乏实践能力,而且也无法配合高校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促进急救知识培训的方式的改革,促进高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急救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诚,高冰,卢鑫洋,马尚.影响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3):53-54.

[2] 马尚.高校应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240.

[3] 颜源均,赵扬.高校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