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的重要意义
2018-10-21秦会江
秦会江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必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一是更加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二是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结合,三是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 德治 法治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201-01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正式融入宪法,成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了根本法的地位,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必将进一步充分发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
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漫长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而形成,具有 深厚的历史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紧密结合,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兼容并蓄的精神核心。
历史发展表明,一个国家没有基本精神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向心力、竞争力和凝聚力。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勤劳和智慧,否则一切都是未知之数,所有的美好梦想都有可能成为幻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规定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重要内容的法律,是其他一切部门法的制定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凡是与其抵触者无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都多次指出,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所以說,宪法的崇高和核心地位、神圣形象,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普遍的共识。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然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国魂”,自然应该融入宪法当中,从而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是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我们党对德治与法治历来都非常重视。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列入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讲话时指出:“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所以道德与法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很好的体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将法律的刚性与道德的柔性相结合,既是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德治与法治的积极功能和价值。因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基本原则。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就使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治有效结合了起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具体途径上,主要包括“软”和“硬”两个方面。 所谓“软”途径,即通过宣传教育等道德建设的途径,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认同,进而促使人们在行为上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硬”途径,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的制度措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良好地践行。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法治建设虽然不能说包打天下,包揽全局,但至少不可缺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与支持,法治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要素。为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处于国家法治体系核心和基础的宪法,然后通过宪法的全面实施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在立法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是母法,其它一切法律法规均以宪法为依据进行制定,并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后,伴随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体现到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由于法律独特的引导、教育、强制、规范功能,必然促使社会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2017 年 3 月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就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该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整部法律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比如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就能够极大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二)在司法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司法人员对每个案件的处理事实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和态度。对社会的公平、正义起到最后保障作用的司法环节,就是将宪法精神实施到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法院的具体判决支持什么,否定什么,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国家的价值取向。从而对于对于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习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要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国家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将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人民日报,2016-12-26.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