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阅读教学“1+X”模式思考”

2018-10-21田洪灯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例整体文本

田洪灯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119-02

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是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没时间拓展阅读;二是有的课组织活动形式仅为取悦学生,追求形式的好看而忽视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三是许多教师依然是就课文教课文,教过一篇文章,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或明白一个道理,忽视了语言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教会学生学习”。

如何让学生既能品词析句,透过字里行间去慢慢体味语言的冷暖和温度,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呢?

“精读”与“略读”有机融合,做好“理解”与“运用”并重,形成单元阅读教学“1+X”模式。

一、单元阅读教学“1+X”模式的理论依据

1、认识论中的“整体论”。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

可见,人们在阅读时应遵循这种认识规律,结合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整篇文章的背景下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和把握。

可是,当前的“过细分析”式的“分解型阅读教学模式”是把人的认识过程“感性—知性—理性”斩去头尾的知性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强调部分间的区别而忽视联系,强调理智而忽视情感,强调事物的普遍性、统一性而忽视特殊性和多样性,以知性分析的方法处理课文往往就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碎敲打,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目标突出体现了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这种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做法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

2、完形心理学中的整体性把握理论。

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中文译为“完形”,意指一种自主体的知觉活动组织成的整体。完形心理学的一个经典命题认为,一个格式塔就是一个心理经验上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整体重于部分,整体有一种既来自各部分又超越各部分的独立的新质,这个新质就称为格式塔质。

后来,逐渐形成了当代科学广泛运用的系统——整体法。它应用到语文学习中,便形成了“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它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反应,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最通俗的解释就好像某人称赞我的手很灵活,很灵巧,可是这仅仅是因为手依附在我的身上,如果这双手离开我的身体,它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也就无所谓灵活不灵活,灵巧不灵巧了。

3、建构主义理论。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中指出:“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其实也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预设。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在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单元阅读教学“1+X”模式的基本内容

“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相当于数学习题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内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它几篇文章(或两篇,或三篇不等),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们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学生有所感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优化”,特指教学优化,它并非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明确安排,达到教育目标的有意识、有科学根据的选择。它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使教學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的教学实践。

“策略”,这里特指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并且指出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上,它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三、单元阅读教学“1+x”模式的教学实施

(一)“精读课例”特点及操作

A、特点

1.要实现平等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精读课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与文本平等对话,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平等对话。

讲真话,抒真情,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同喜同悲,还要跳出文本做理性的审视与思考,真正读懂文本。

2.把教“教语文”落到实处。要由“教课文”到“教语文”。“教课文”就是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在精读课上,要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B、操作

1.导入,揭题激趣。

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好的导入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片导入,积累背诵导诵导入,歌曲导入、实物导入等等。导入方法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千万不要为哗众取宠而绕得太远。

2.交流预习,整合疑难。预习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学生在交流时,畅谈相关资料的搜集、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生字词的认读、疑难问题等。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摸清预习情况,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归类、整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达到“以学定教”。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所以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带着不理解的问题,徜徉文本之中,静静地读书思考,享受阅读的情趣。待他们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发挥小组智慧,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切磋,研究、解决问题。教师走入学生中间,适时启发、引导、鼓励,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感悟、探索创造的摇篮。

4.展示提升,教师点拨。各小组代表对研究的问题班内交流,展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感悟,入情入境朗读理解,根据文意画出图画,进入角色进行表演。展示的同学积极主动,旁观的同学全神贯注,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以补充、纠偏、改错、深化等等,达到“得失寸心知”的良效。教师要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在他们对所学知识出现易混、易错、易漏时,进行三言两语的点拨、说明或升华。

5.突出重点,归纳学法。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一课一得,学法的总结可放在课中,也可放在课后。

(二)“略读课例”特点及操作

A、特点

1.针对性强。学案的设计,千万不可面面俱到,要针对本单元的主题训练点进行设计。

2.学习方式更自主。略读课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主要是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孩子们根据学案,阅读、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学习有序而又自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3.大容量、高密度。通常情况下,一课时能学二至三篇文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或积累背诵,或复述文章,或摘记妙词佳句等等。

4.实践性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略读课上,孩子们可以在大量阅读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B、操作

1.回顾学法,掌握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回顾精读课例中学到的相关方法,加深印象,做到有章可循。

2.依照学案,自主合作。若完全放手,担心学生无从下手,给以提示,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而提高效率。此环节,应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可走过场,流于形式。

3.集体交流,纠偏改错。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后,在班内进行交流,把理解偏颇或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4.综合训练,形成技能。学完几课后,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中的有关题目,可让学生感情朗读或背诵课文,可造句,也可说写结合,完成课后的“小作文”题等,以达到综合训练、发展技能的目的。

四、单元阅读教学1+x”模式的意义

1.“1+x”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练习空间,更多的自主练习时间,培养了学生个人爱好或兴趣。

2.“1+x”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課程教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3.“1+x”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新颖、独特的学习竞争形式,在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展示比拼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激起挑战欲望,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1+x”课堂教学模式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能自由的自主的博览群书。

猜你喜欢

课例整体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课例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