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规范”教育不容忽视

2018-10-21吴旭��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守则行为习惯规范

吴旭��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117-01

这里的“规范”教育,是指的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育人既是“规范”教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障。

目前,中小学生行为的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就我十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而谈,我认为,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规范”教育不容忽视,要常抓不懈。鉴于此,我有如下愚见,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得好: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试想,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法律法规的制约,那就会导致怎样一个局面呢?只会“国将不国”。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任意为之,那只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对事物认识不足,极容易行成不守规矩的行为,违反校规校纪,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养成不良习惯。对此,如果不严加制止,悉心教育,及时纠正,那校风一蹶不振,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证,教书育人则会成为一句空言。

再者,“规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的建康发展。

二、加强对农村中小学“规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规范”教育是一项综合教育,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1.学校定期开展学“规范”、学“守则”活动;

在全校范圍定期开展学“规范” 、学“守则”活动,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主要内容,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举行演讲比赛,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通过活动,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意识到努力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养成礼貌待人、严于律己、遵规守纪的好习惯。

2.把“规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这包含两个内容,“教书”和“育人”。这两方面都不能忽视。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应积极搞好“育人”工作,因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做人,即使有才未必有用。各科老师可根据本科特点,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他们鉴别事物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自觉改正缺点。

3.在班级和团队活动中加强规范教育。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建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的实施方案、

奖罚措施等。为“规范”教育的开展扎下根基。例如,对刚入校的新生要强化行为训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可利用团队活动,对少先队员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去影响周围同学,从而减少、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4.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作为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对其子女的“规范”教育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学生违了规、犯了纪,家长不应该顺其自然,更不能迁就,而应及时与老师联系,在思想上沟通,达成统一共识,对自己的子女作耐心细致入微的教育。这同时也可以杜绝学生在校违了纪就往家里躲的现象发生。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学生是“规范”教育中的重要成员,如能引导他们形成好的自觉遵规守纪的习惯,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可以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为龙头,开展读书活动,开设音乐、美术班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既可以行之有效的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他们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心,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老师还可以利用班会课或其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讲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让学生通过观看电视节目,了解故事中的好人好事,从中也受到一定的启发;也可以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分享给他们……

总之,“规范”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与家庭要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对他们进行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言传身教教育,形成好的学风、校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学生”,这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守则行为习惯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花花世界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