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说”初中地理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0-21何翠娥��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图说轮廓画图

何翠娥��

摘 要: 地理是初中众多学科中重要的一门,针对当前世界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突出问题,地理学科的学习除了基础的自然知识外,又加入了更多促进人类活动与环境适应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育素质改革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讨论就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图运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看图读轮廓 ; 识图解大意 、析图知天下;画图思全局 、填图涨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107-03

初中地理在初中生学习课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了解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对当下教育提倡的推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图说”初中地理,积极培养学生以图为媒的地理核心素养。

1.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性质与意义

当今世界上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众多,如人口压力、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发展限制等等,在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人口数量膨胀与资源不可逆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巨大。

初中生通过运用地图的学习,如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等的组成,了解了大洲大洋和各个地区的学习,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提供人地和谐发展更多的理论基础,能够逐渐意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地理环境观和大局观,并在逐步的探索与研究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培养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这对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强化生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

2.运用地图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

2.1看图读轮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学会使用地图和观看地图,通过看图读轮廓,对某个地理对象有个整体印象,这一点需要老师特别强调和用心引导,把关键性的要领带给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认识地图是学习地理非常重要的方法,要通过引导看地图的兴趣来吸引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欲望。

如教学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的变迁等内容时,首先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内容全轮廓图,引导学生头脑中有整个地理对象的轮廓印象。同时结合课本内容,看图,看仔细。

在多数学生有了对地图的兴趣后,我再给学生讲述地图的一些有趣知识来提升对学生更多的吸引力。同时,在教学中,学生打开课本后,引导学生头脑中有整个地理对象轮廓的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很多内容通过地图阅读、提问让学生掌握,这个是文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我在平时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三要素”,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增加兴趣,以便形成习惯。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地理,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内容,除了教师必备的地球仪,要求学生必须每人一个地球仪。上课时让学生对照地球仪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点、本初子午线,然后归纳出纬线的特点: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等;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经线的特点。当学生能区别出经、纬线时,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掌握。然后对照课本地图,注意领会。

学习大洲和大洋时同样借助地球仪,例如:需要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时,让学生用纸条贴住分界线,专心的找出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找完后让学生在同桌间按照大洲的分布方位互相说一说、记一记,然后对照课本地图,注意领悟,并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填充图册里的练习。

在学习世界地理各个地区、中国地理疆域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主要产业、区域差异等知识时,都是先看图读轮廓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知识。

看图读轮廓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为频繁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只有确保看图读轮廓环节设置的合理性与趣味性,学生才能引起兴趣加入其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核心素养。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正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绝不仅仅是形式化灌输,要求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融入看图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我,才能提高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3]。

2.2 识图解大意,析圖知天下。

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的结合地图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信息的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思维,通过双边师生共同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理顺文本的思维,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提高读图的能力,更能使学生直观地记住各种各样的地形名称和位置,以避免错误。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多媒体地图、教材地图的运用。在选教学地图时尽量注重地图的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采用的符号、线条简单粗重,色彩鲜艳夺目,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这样的地图不仅易懂、易记,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世界的海陆分布》时,出示多媒体地图,让学生对其有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出大洲大洋的位置;在教《东南亚》时,先多媒体出示东南亚地图,让学生头脑里有个整体轮廓,再根据课本插图提问,逐步深入: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相邻的大陆和海洋、两个组成部分、主要山脉、河流及对气候、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特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国家分布及首都、主要资源及产业等等。这样,学生在读图、识图中通过自己的认识实践而获得结论,分析世界地理知识。

这样的效果不仅仅是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潜能得到开发,带动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进而逐渐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内化作用,增强核心意识,提高核心素养。

2.3 画图思全局 ,填图涨知识,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读图时的困惑性问题,提高对学生地图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的诉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脑中要有地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度,提高学习的核心,因此动手画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比如在教学“世界的海陸分布”时,教师除了引导看图读轮廓,了解地图表现的基本特征。在识图、析图来传授知识的环节中,教师还要在黑板上给学生相关的画图示范,并转换角度要求学生在准备好的课堂练习本上跟着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概轮廓。这一过程是让他们牢牢记住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板块运动》做好准备。这个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地球、区域等全局意识,使学生获得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也是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动手实践当中进行理解。

地理课的师生动手画图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动手画图既是知识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也是对地球、国家、地区的全局意识的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不知如何掌握学习好地理的窍门。教师要从画图的入手,逐渐教会学生。比如:学生认知地球仪上的重要经、纬线,当学生能很快找出这些并能区别出任意一个时,他们不在使用地球仪,而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代替地球仪,接着让学生上前试着画出赤道、地轴、经纬线、极点等,要求写出它们的名称,最后把画的这个图布置成本节课的作业,在下一节课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来复习这一内容,这样对学生掌握图帮助很大,效果很好。

让学生动手画图,记住各个地方地理特色,非常牢固地加深了学生脑海中地图的形成。例如教学《西亚》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西亚轮廓,找出分布特征、地理位置,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西亚的轮廓,标出三大洲和五海的名称。在学生仔细观察完老师的绘图后,让他们独立完成绘图,然后再结合教材进行知识点的提问教学,掌握好本地区的地理特征。

七年级教学“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认识国家”等内容,八年级《中国地理》教学中,“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等绝大多事内容,都是采用这样读图析图,尤其是动手绘图的方法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绘制简单地图,教师必须在绘图上多下功夫。熟练的简笔画技能教学效果完全不同其他教学方法,徒手画的图,边说边画,有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快速、准确地板画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老师多次画一些资料,学生通过观察外观形式,将很长一段时间,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地图更清晰,明亮有神。老师说话和绘画,使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在图文融合,对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填充图册,并及时检查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

经常对学生地图意识的训练,可以给他们脑海里产生地图印象,学生的想象里和空间印象里都会有地图的存在,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图像解析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一段时间学下来,很多学生喜欢上了学习地理。

猜你喜欢

图说轮廓画图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跟踪导练(三)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图说
儿童筒笔画
趣味画图欢乐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