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2018-10-21凌海恩��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新课改

凌海恩 ��

摘 要: 物理是初中的必修课程,也是高中物理学的基础,基础的扎实与牢固,直接决定了莘莘学子在升学后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升学率。传统的物理教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单一的教学模式,模糊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对物理这门高难度课程掌握起来举步维艰,为解决这一难题,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验充分结合,让初中生们能在实验的带动下,更加深刻的了解物理知识的规律及运用。

关键词: 新课改;物理实验;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98-01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多采用理论知识授课方式进行,物理实验,已偏居一隅,成为鸡肋,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让物理知识显得更繁琐,复杂,学生方面,接受程度也极慢,难以提升兴趣,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一改传统教育模式,着重提倡实验教学+理论双结合模式,旨在学生能在物理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现象及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一、传统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物理教学,大多是教师按照课本要求,根据知识点就行讲解,即使遇到实验型物理知识,也多是操作,或者带领学生做实验,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此种教学方式下,即使做了实验,很多学生依然无法理解所做实验的目的及重要性,偏远地区的教学甚至根本就没有实验一说,直接照本宣科。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增大物理学繁琐度和复杂性,让物理学成为了不少学生难以攻克的疑难学科的重要原因。

2)教学目的模糊。

从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来看,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旨在从实验中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爱好,目的性较强,但目前发展的情况却是,在实际讲解过程中,教师无法清楚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或学校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持实验教学,同时不作为,低效率实验,也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3)实验操作性不强。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教师多采用课本所介绍的方式操作,将过程展示之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和结果,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不能切身体会,无法加深知识点理解度,或者学生在操作实验时,老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按部就班的实验方式,也不能对内容进行深度理解,致使效率低下。

二、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实验作用分析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心旺盛,在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压迫下,不得不压抑天性,但教学实验,犹如久旱逢雨露,让本就好奇心旺盛的初中生一下子活跃过来,新奇多样的工具和材料以及能切身体会的操作,无形之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之所以进行实验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维能力,确保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动手、思考、看、沟通等方式,让学生能自主进行或讨论完成整个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交流,观察以及分析能力,提升综合能力之时更深层次加深了整个实验的理解度。在每次实验之时,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以便错误能立即得到纠正。

三、新课改下教学实验改进与创新分析

1)从教学理念上分析。

初中物理虽为基础,但实验性却极强,在现代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直接演示,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除了课堂沉闷外,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想要打破这一束缚,现代物理学教师除了会讲解物理知识外,还要会演示,管理,分析实验,从生活中引入知识点,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能轻松将课本上呆板的知识点带入到生活中,从而摆脱传统物理学的教育束缚,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以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2)从教学方式上分析。

想要提升初中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需要采取更有效,更切实可行的方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被动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种教学方式目前切实可行的有以下几种方式,一为在日常的教学实验中,让学生切实参与,从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二为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围绕物理学这一主题,让班级学生之间或者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互动比赛,调动课堂气氛,增强物理知识点印象,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就能理解并回忆到课本上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三是定期举行专家座谈会,学校聘请专业的物理学专家,为学生讲解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若有必要,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同时进行讲解,采用相互配合,深入淺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

3)从教学目的性方面分析。

就中国的教学模式来看,被动式的教育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都处于不感冒状态,尤其是在物理这门高难度课程上,抵触更为明显,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只注重知识点的传达,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初中生物理教学新课改下,提倡学生自主动手学习,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只注结果的方式变成现在的过程,结果两手抓模式,目的性更强,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4)创建合理的考评方式。

为验证新课改后,初中生对改变模式后物理学知识的接收程度,可以采用更为合理的考核方式,除了日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外,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也应该同时进行,比如,在每次实验结束之后,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考评,即使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够,也能通过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补偿,在日常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应当鼓励学生取长补短或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通过不断的磨合,来达到促进提升综合实力水平的目的。

总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理安排操作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创新及交流沟通能力,是为现代社会培养专业高能力人才的必要手段。不过目前教学实验大多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理解度不够或者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不能支撑每个学生进行实验等等,都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应得到所有教育机构的支持理解,提升师资力量,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方式,将物理实验,深入到物理学的日常教育之中,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兆彪.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6(08):19-20.

[2] 周礼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116.

[3] 胡彬.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 王珊. 引入现实生活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