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度齐发力 灌溉德育之花

2018-10-21冯少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会教室班级

冯少杰��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61-02

麻城市盐田河中心学校,地处大别山脚下,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成果显著的麻城市普通中学窗口示范学校。

盐田河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生均34.7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生均18.7平方米。学校位于盐田河镇中心位置,原名“东河中学”,距今已经拥有7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在麻城中考史上开创了“三连冠”和“八次名列前茅”的辉煌,也陷入“猪尾巴”的尴尬局面。近几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在环境管理,德育课程培训,学生会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核心方面整体推进,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盐田河学子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不断激发为中国梦矢志奋斗的正能量。

一、改善环境 形成书声琅琅的文化氛围

“回忆是青春的烈酒 秀口一吐就往事悠悠,走到仁和路的尽头,驻足在镇中的门口”

哼唱着简单的旋律,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大概100多米的林荫道,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眼望去,便向操场飞去。作为乡镇的中学,操场路面基本水泥化,并且修建了标准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新落成的升旗台和主席台,更是为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增添了几分神圣和庄严色彩。进入校园,百花簇拥、蜂蝶起舞的乳白色雕塑在鲜红色的教学楼的映衬下,格外瞩目。实验楼和职工宿舍分居两旁,男女生宿舍分居前后。坐落有致,前后呼应。

四层三楼梯红色的教学楼,象征着学生的激情,承载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每个教师里都张贴着“朝读经典”的手抄、心得体会和背诵记录表,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享受青春生活的充实和努力。也体现了教师积极努力的工作,让职业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班班通的投放和使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师生的潜力,让学习可以如此的精彩和视觉化。也让教师远离了粉尘的侵害。教室前的饮水机可以保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喝到健康的热水,教室后的扫帚、铁锹和绿色的垃圾桶,摆放整齐。既干净了教室卫生,也让学生得到最起码的锻炼。风格迥异的板报文化墙展示着学生会风采和节日的祝福,学生会成员中的优秀学生风采照片,保留着他们的努力的骄傲。

同样三层的学生食堂,全部按照年级和学生会划分,基本上实现了全校750多名学生同步就餐的需要。16个摄像头,几乎全覆盖到了每一个可能的死角。值日当天,都是中层领导和班主任轮流看护。墙上贴满各种就餐文化和纪律图,食品公示图,让学生自觉养成文明就餐、科学就餐的好习惯。

实验楼摆放着理、化、生三个学科必备的实验器材。体现了科学和严谨的原则,每年的中考时,都有几十名学生取得实验满分的佳绩。

二、积极探索 培养德育的课程文化氛围

首先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乃人生三乐也”。即在充分尊重学生生命生长的规律前提下结合本学科生命能力培养的侧重点,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个体在生命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在追求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让学生超越教师”。培养学生持续的可生长的生命实践能力,为其整个生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中,尽量做到细化、软化和活化,例如:围绕语文学科,学校专门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抽出二十分钟朝读经典,晚自习第一节课前的二十分钟自由朗读环节。学校自己也前后组织了4届现场书法比赛,深受学生及其社会人士好评。2018年4月,抽调优秀师资和学生参加麻城市组织的“少年风·国学诵大赛”,取得乡镇级别的好成绩。2018年5月,组织七年级300余名师生来到栗花新村、秀美乡村群建村和紫薇花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拓展性课程的模块中,学校适时开展了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十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等生命专题教育活动性课程实施。

学校以每周一升旗时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围绕着每个月的主题,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

三、无为而治 营造良好的学生会氛围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无为而冶蕴涵着三个概念:有为、无为、无不为。“有为”:有为是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是做具体的事。“无为”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是'无不为',即在尊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给老百姓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人民安居乐业,自然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的境界,即一种“不管之管”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实行学生会管理的“无为而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意义尤其重大。

所谓学生会管理的“无为而治”,就是学校在管理上对学生先是指点、辅导、训练、考验,逐步放手让学生去自己管理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能按照学生会管理的既定目标去努力完成任务或自动纠正努力方向,从而把学校的监督和指挥减小到最低程度。

在这里,作为学生会,并不是什么都“无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正确处理“有所为”和“有所不為”的关系。在学生会管理中都会遇到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从其重要程度归纳,不外乎三类:一类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二类是值得注意的“一般事情”;三类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情”。对这三类事情,学生会如果想完全控制,事必躬亲,任力而治,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你想管,就总有管不完的事情,即便管得过来,那也是利少弊多。所以,一个健康的学生会,应该能分清这三类事情的轻重缓急,善于处理这三类事情的关系,不拘泥于“小事”,而做解决“大事”的能手。要抓“大”放“小”,对那些“大事情”,要抓住不放,要不惜时间和精力深思熟虑,把握方向,控制大局,对那些。“一般事情”和“小事情”,也就是那些具体的工作,则要尽量超脱,尽量少插手或不插手,而让学生自己去自由发挥,只要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就可以了。

如今,学生会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一个部门,在校园广播、晨跑统计人数、检查卫生、午休值日、晚自习后的巡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团结互助 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班级中的个性体现,班集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文化是在班级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战斗力

班集体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竞争文化。

(一)“硬文化”的建设。

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硬文化”环境建设力求整洁、美观,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经过科学合理布置之后的教室,会逐渐变成一位资深的无声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对于教室的布置,学校将之分成两类——静态布置和动态布置。

1.静态布置,主要是一些相对不变的教室布置,其功能主要是提醒学生自觉做好各类事务,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激励学习的名言(由学生选出);“课程栏”“值日栏”在显眼的地方予以公示,提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布告栏”张贴的是一些学校的重要规定、竞赛结果等。同时,将班级的班旗、班徽、班训,整齐地张贴在教室的后上方。

2.动态布置,主要是一些不断变动的教室布置,其功能主要是激励或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比如:

“名言角”。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专门开辟一小块空间供学生使用。让学生按照学号轮流抄写格言、警句。每天轮到一个人,挑选自己认为对大家最有教育意义的写在黑板上的空格内。这一形式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的自我教育。学生开始注重格言的形式,逐渐转向内容,春风化雨,点滴人生,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了这些格言明灯的照耀,一定要比昨天更明亮。

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制度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营造和谐的制度文化。《班级学生行为考核细则》是班集体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详细的规范要求,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完整、全面。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奖惩结合,借助班团活动课等时间积极进行宣传,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2.竞争文化。班主任要引进有序竞争的机制,抓好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内容可以根据班级实际而定,包括作業、值日、学习状态、好人好事、遵规守纪、体育锻炼、就餐等,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每项竞赛内容制定加分和扣分规则,实行量化考核,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定,评选出各类“达人”及“进步之星”,激发内力,驱动活力,形成人人参与竞争,个个参与考评的竞争局面,从而使班级文化建设由静态、单调走向生动、具体并将其内化为稳定的班级个性特征。总之,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班主任应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会教室班级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