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一线职工健康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018-10-21武健
摘 要:煤矿生活条件艰苦,井下开采环境恶劣,容易诱发职业疾病,职业危害除侵袭矿工生命健康还影响工作效率;针对这些危害矿工健康的因素,除了为矿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外,还应加强矿工健康管理。本文着重阐述了合理的膳食营养对预防疾病发生,呵护矿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煤矿开采;环境危害;合理膳食;职工健康;提高效率
1 生存状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都对职工体质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快速发展,但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但健康饮食观念却相对滞后,接踵而来的“三高”、非传染慢性病、职业病、富贵病等各种疾病人群逐年增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当前完全符合健康标准者仅占人群的15%,亚健康人群约占70%,处于多种疾病状态的人口占15%左右。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
1.1 健康危机
煤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煤矿职工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与其他职业相比,煤矿井下一线职工属于饮食不规律、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职业,受到的职业危害也最为严重。因为缺乏合理的膳食营养知识,使得一线职工健康状况愈加令人堪忧,为此改善一线职工膳食营养迫在眉睫。
1.2 食宿现状
1.2.1 住宿条件
众所周知,煤矿大都远离城镇,矿工居住比较分散,居住和煤矿的距离又不尽相同,由于交通工具便捷,致使一部分矿工下班后住家,另一部分矿工住集体宿舍;住宿情况比较复杂,在当前条件下,难以提出针对性措施。
1.2.2 飲食环境
煤矿井下一线职工实行轮班作业,“按时吃”的概念已完全不适用;主要是八点班时间比较紧,早餐大部分在摊点饭店,少部分在家吃;班中餐大部分选择自带甚至不吃,少部分煤矿实行送餐到班中,食物的种类大多是易于携带并适合冷食,只有少数煤矿送热饭菜到班中;下班后晚饭暴饮暴食,导致“三餐”饥饱不均,膳食营养失衡,对一线职工健康十分有害,根本谈不上科学健康饮食。
1.3 环境与危害
1.3.1 作业环境
煤矿井下采掘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的、人为的、常态的和异常的,如高温、高湿、阴暗、噪音、粉尘,还有水灾、火灾、有毒有害气体、煤尘及瓦斯突出等;正是这些作业环境因素的存在,始终威胁着一线职工身心健康和煤矿安全生产,从而进一步表明煤矿采掘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与严峻性,其危害由影响一线职工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到损伤身体,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1.3.2 职业危害及生活习惯危害
一线职工因其职业性质和作业环境特殊,在劳动过程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职业危害。所以,一线职工容易患皮肤病、感冒、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噪音聋、尘肺等职业疾病。
1.4 作业状况
当前煤炭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要分别达到85%和65%。按我国现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煤矿井下一线职工体力劳动强度为重强度劳动(Ⅲ>20~25)。煤矿井下一线工作面含尘量高、一线职工劳动保护又不完善、作业时呼吸困难、加上笨重的下井行头,工作起来汗流浃背,停下来时受到风吹全身发冷;作业时如果遭遇到顶板淋水或冒顶以及在狭小的空间里支护和搬运设备、材料等部件,一线职工基本上是超负荷劳动;由于职工实行轮班作业,不能按正常的人体生活节律休息,使得日常休息效率大打折扣,多数一线职工身体长期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
2 膳食营养
膳食营养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与健康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世卫组织近年来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评估;膳食营养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13%,仅次于遗传因素的15%,且远远高于医疗因素的8%。因此,提高煤矿井下一线职工基本膳食营养知识,改变职工饥饱不均、过量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其日常摄入膳食营养均衡,不仅能补充体力消耗,还可预防与控制跟膳食营养有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及职业病,也能起到增强职工体质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1 膳食营养知识调查
2.1.1 目的
了解煤矿井下一线职工对于膳食营养知识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合理膳食的健康宣教工作、科学制作营养餐、预防和控制职业疾病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广大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2.1.2 对象与方法
对象以煤炭行业为依托,在5个煤矿企业中选择采、掘、开区队共6个单位,分别加入班组亲情群。方法采用在微信中创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平衡膳食宝塔、饮食习惯、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等问题。
2.1.3 基本情况
性别显示在群男性矿工582人,微信回复者312人,占6个单位微信群总人数的53.7%;微信未回复270人,占总人数46.3%;年龄在23~51岁;文化程度初中占57%,高中以上占43%。
2.1.4 知晓情况与途径
根据2016版《指南》中的6条内容作为选项。内容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三餐定时、定量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在312人回复中,“看见过”或“听说过”《指南》的人数占17%;“不知道”的回复者高达83%。选择“听说过”或“看见过”的受访者中,了解途径多数为互联网新媒体,其次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亲朋好友。
2.1.5 结论
从整个微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职工都认为人的健康与饮食有关,对《指南》中的6条内容有普遍的认同,对于膳食营养基本的知识有所掌握,合理营养的重要性逐步为职工所接受。目前,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传播和普及膳食营养知识的最好手段和最有效工具。
2.2 平衡膳食模式
①食物多样:平衡膳食模式是《指南》的核心,更是煤矿井下一线职工理想的膳食结构。按照一日三餐食物种数的分配,成年人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早餐至少摄入4-5种,午餐5-6种,晚餐4-5种,加上零食1-2种;②食物能量:依据《指南》能量和营养素,简单来说,成年男性重体力劳动者每天需要能量2800-3000kcal/b;构成能量来源的三大营养素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占日常总能量的56%、15%(其中优质蛋白质占54%)、28%;③食物量与分配:针对煤矿井下一线职工特殊营养需求,其一日三餐营养配膳比例也应与其工作时间、作业环境和劳动特点相适应,考虑到一线职工属于重体力劳动,依据《指南》平衡膳食成人食物份数,确定一线职工每天所需平衡膳食模式食物用量:谷类400-480克/天、薯类125克/天、蔬菜600克/天(其中深色蔬菜占1/2)、水果400克/天、畜禽肉类100克/天、蛋类50克/天、水产品125克/天、大豆25克/天、坚果10克/天、乳制品300-380克/天、食用油30克/天。
考虑到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一线职工日常三餐食物量分配要合理,且早、晚餐可以通过同类食物互换、份量变小从而提升食物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饮食平衡膳食模式。因此,下井前的早餐建议种类丰富、尽量吃饱,约占每天食物量的40%;班中餐不能仅满足于吃一些简单的食物达到充饥为目的,而应视作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约占每天食物量的30%;下班后的晚餐,饭菜应为清淡,多吃些新鲜蔬果,约占每天食物量的30%,适宜补充水份。
2.3 班中餐
2.3.1 补贴制度
根据2011年7月1日山西省調整煤矿井下职工班中餐补贴制度,补贴不能发钱和算到工资上,也不能盈利,更不能挪作他用,只能是给食品,送到井下吃在班中。毋庸置疑,这项规定表明了班中餐的重要性,也从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煤矿井下职工的关怀。
2.3.2 送餐现状
班中餐实行送餐制度至今,大部分煤矿不送班中餐,矿工选择自带食品或者不吃;另一部分煤矿实行送餐到班中,而且食物的种类大多数都是烤饼、烙饼、鸡蛋、火腿肠等适合冷食的食品,只有少数煤矿送热饭菜到班中,且缺少营养配膳与制作,三大供能营养素结构配比不合理,一线职工只能满足充饥。
2.3.3 班中餐的作用
合理的班中餐能使一线职工获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这样可使职工头脑清醒、判断正确、反应敏捷、动作到位、失误减少、效率提高。而且相关研究也表明,人在饥饿状态下更容易产生诸如急躁、易怒、消极、冷漠等对安全生产不利的不良心理,进而引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工作效率低下等不安全生产行为。因此,班中餐的质量对煤矿安全生产存在潜在的影响。鉴于煤矿井下一线环境艰苦,职工大多数作业为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而且持续时间长,从入井至出井都在8h以上。因此,必须确保班中餐质量,使一线职工能够从中摄取足够多的热量和营养,满足一线职工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线职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既有利于减少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保障,也有利于一线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3.4 班中餐配膳
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属于特殊行业,而班中餐在一线职工日常饮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营养作用;同时,也是保持全天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平衡的重要来源,更是一线职工作业期间保持充沛精力和体力的动力。因受采掘作业环境的影响,造成一线职工没有精力和时间享受美食,建议班中餐按季节性食物配膳,营养素含量应相对较为浓缩,食物体积不宜过大且易携带送餐,应经常改变口味,配膳制作成浓缩型健康方便食品。产品保温性能达到三小时以上、饱腹感可维持在五小时以上,而摄入饭的时间被压缩到十几分钟内。
2.3.5 送餐举措
组建专业配送班中餐队伍,规范化管理;可采用餐前送饭的班中餐供应方式,按时让一线职工在井下吃上班中营养餐;各区队在召开班前会时,值班队干必须观察职工是否休息好,精神是否饱满,早餐是否吃饱,严禁安排饿肚、疲倦人员入井作业;凡未按规定配送班中餐,造成八点班入井一线职工未按时吃上班中餐的,按“三违”行为处罚当班专业送餐队组相关人员;当班职工因自身原因不按时吃班中餐的也视为“三违”行为进行同等处罚;因现场环境及作业情况造成职工没有时间在班中用餐的,现场跟班队干应采取轮流用餐或统一停工用餐并作短暂休息,确保安全生产。
2.4 膳食与健康的关系
日常膳食摄入应定时定量,如果少吃或者不吃早、午餐,因过度饥饿而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势必导致晚餐的进食量加大。殊不知长此以往,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极容易诱发职业疾病缠身。因此,《指南》特别指出,合理膳食结构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而且,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之说,所以食物多样化,才能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身体健康,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 健康与生产效率
煤炭行业是一个特殊艰苦的行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受井下特殊环境的制约,采掘作业集苦、脏、累、险于一体,所以,一线职工受到的职业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因此,在现代企业中,保持一支健康的职工队伍对促进煤矿企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3.1 健康和生产效率的关系
生产效率是企业投入与产出之比,反应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生产要素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其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力资本。这里的人力资本是指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主要由人的健康和所受教育组成,因此,健康也是探索生产效率的动力源泉和寻求途径。
3.2 采掘人员结构
进入新世纪以来,煤矿企业60、70后一线职工因职业危害、年龄偏大、身体偏差等原因相继离开井下一线,过渡到二线辅助、地面岗位工作或退休;同时,越来越多的80、90后独生子女加入到煤矿企业中,现在已经逐步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3 职工健康状况对企业的影响
煤矿企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井下一线环境恶劣,作业危害因素较多。职工生活、饮食不规律,直接或间接对职工健康造成损害。一般体现在因病缺勤、带病工作产生消极怠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产生费用,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一线生产效率的提高。
3.4 健康管理
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力,保证企业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就要提高矿工的工作效率,要提高矿工的工作效率,就要保证矿工享有健康,要使煤矿井下矿工人人享有健康,当务之急,不是改良主要为不健康人服务的昂贵的“诊断和治疗”系统,而是建立同时能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健康信息的收集、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干预与维持,达到防治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就目前来看,日常生活中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和健康体检依然是切入健康管理产业的主要路径之一,而且,疾病危害永远是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
4 结语
营养是人的基本需求,合理營养是人体健康素质的重要保证。研究显示,由于营养知识的匮乏、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生活方式的不当,使得煤矿井下一线职工非传染慢性病及职业病患病几率有增无减。因此,井下一线职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能力还能提高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为此,因健康问题造成的生产效率下降已经威胁到煤矿全员工效和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莹,王世平.特殊人群膳食营养状况的实证研究——以煤矿井下工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3).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武健(1992- ),男,山东诸城人,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毕业。